红楼梦中作者写的贾家到底在北京还是南京?

只见大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曹雪芹的春秋手法,一会说是在南京,一会说是在北京。

其实,红楼梦的地点就是在南京,家里被抄家以后才回到北京老宅。

但是,由于文字狱的问题,曹雪芹连书中地点也模糊来写,一会写是南京,一会写是北京。

所以,书中很多时候把贾府写在北京,目的是模糊曹雪芹家的真实身份,防止被文字狱殃及。

然而,是南京应该没有问题。

第一,

《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

金陵、六朝、石头城,显然都是南京。这个没什么可说的。

第二,

书中很多人的对白中,有明确的南京方言,而绝非北京话。

随便举几个例子。

第九回:“茗烟在窗外道:‘……那是什么硬正仗腰子的,也来唬我……’

硬正:读作en’zen(去声)表示“强硬”、“不服软”等意思。现在我们也会说:“这个人的后台硬正的很”或“他多硬正啦,哪个的帐都不买”等。


第二十四回:“贾芸听他韶刀的不堪,便起身告辞”。南京方言里嫌人话多,不说“唠叨”,说“韶”。一般说“韶死了”、“韶的不得了”。

以上都是非常标准的南京方言,外地人根本不知道,甚至一些南京人今天也忘了。

现在南京电视台还有一个说南京方言的栏目叫《听我韶韶》

第三,

距离远近也可以推断出是南京。

比如林黛玉从父亲就职的扬州,到贾家,一共也没用几天。

林如海死时,林黛玉由贾琏带着回去看老父亲,来回也没有多久。

显然,距离扬州这么近的只有南京。当年从扬州到北京,路途极为遥远,绝对不可能几天就到了。

另外,薛蟠出去跑生意,从苏州带来不少土产,很快送到贾府。显然,贾府距离苏州也不远。

这都证明了,贾府在南京。

第四,

通灵宝玉其实就是雨花石。

根据对通灵宝玉的描述,它绝非其他宝石,也不是传统的玉。

五色斑斓的通灵宝玉,显然就是南京特产雨花石。

贾府作为南京赫赫有名的大家族,显然收藏了一些极为珍贵的雨花石。


其实,贾家所在的就是江宁织造府,又名大观园,位于今天南京的市中心大行宫地区。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被康熙从北京派遣到南京任江宁织造,以后历经祖父、伯父、父辈,先后达65年。清朝康熙皇帝6次下江南,有4次就住在江宁织造府内。

然而,江宁织造府早就毁于战火。


萨沙


悟空小秘书对我真好,让我坐沙发,哈哈哈。

曹公的《红楼梦》是个春秋笔法,隐去了很多关键信息,有的内容我们只能靠推理。

比如小秘书问的这个问题,贾府到底在南京还是在北京呢?大家读书的时候根据很多信息都知道,故事背景是清朝的,贾府是皇亲国戚,贾代善是皇帝的伴读,贾代善的母亲是皇帝的乳母。但是整个《红楼梦》从来没有人明确说过这个贾府到底在哪里?那我们就根据曹公留的一些隐晦的线索来做个推理。

首先是天气,贾府的大观园发生过很多事情。吃螃蟹、雪中吃鹿肉、黛玉葬花等等,看得出来大观园是四季分明的。春天开花,冬天下雪,秋天吃应景的螃蟹。那么大观园在南京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再说人物台词。贾政下死手打宝玉的时候,贾母说,打死了他,哪天我回南京去!这就说明南京可能是贾母的老家,回南京去,这就彻底排除贾府是在南京了。

再比如说,晴雯临终的时候,她嫂子说过,晴雯的父母都在南京,看着贾府的老宅子,赶不过来。这就说明,贾府距离南京距离还不是一般的远。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那就是林妹妹的父亲死的时候,贾琏带着林妹妹回苏州去奔丧,前前后后走了好几个月。那个时候他们走水路,走好几个月,说明这个距离是相当的远了。

综上总算可以排除,贾府必然是不在南京的。

那么贾府在不在北京呢?我们来看看曹公留给我们的信息。

薛宝钗家是皇商,本来是选秀的秀女,薛姨妈带着宝钗和薛蟠来贾府住着,就是等着大选呢。因为选秀失败才琢磨要嫁给宝玉的。那么秀女选秀肯定是要进京的。所以贾府肯定是在京城无疑了。

那么这个京城是哪里呢?按说清朝的都城是北京城无疑啊,作者也边写边记录了非常多的北京特色。比如说四合院,比如说京腔京韵的台词。

但是曹雪芹因为家族败了,他写这大厦将倾的局面,肯定得有所避讳。所以他又借着某些人的话语表明,我这故事就是纯属虚构,写的不是本朝本代本地的事情。

刘姥姥准备去贾府求施舍之前,她跟女婿说: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可惜没人去拿。

曹公借着刘姥姥的台词,话锋一转,表示我这不是写北京哦。

真是抖了一手好机灵。

以上。


以史为贱


《红楼梦》的贾家在南京还是在北京?一直都有争论。说在哪里都未必有人服气。我们只能看看书中怎么设定的。贾家甚至四大家族的设定都有都中和原籍的设定(薛家除外)。我们看护官符说的清楚。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这里说的很清楚,也就是除了薛家外,其他三家都是京城和原籍分房住着。那么原籍在哪里?京城又在哪里?我们从王熙凤的身上找突破口。王熙凤判词:哭向金陵事更哀。已经表明她老家在金陵。而薛蟠当初老家打死人由应天府接案,贾雨村处理的,应天也是金陵别称。包括后面王仁薛蝌李婶娘邢大舅几家人一起进京,都表明他们从原籍来。

我们再看第二回贾雨村怎么说: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这里明显说了贾家的老宅(贾家嫡系众人并不住在这个老宅)在金陵石头城。联系上面的线索。可以肯定《红楼梦》四大家族的设定原籍在金陵。这从贾家上下会说金陵俚语,有南方人的生活习惯就不奇怪。因为这些人,大多来自南方。其实再往前推,也未必就是南方,因为也有太多东北和北方的口头语一样存在,我们不深究。只说南京有他们的老家。住着其他房的人。

那么金陵是不是都中呢?绝不是。贾雨村补缺应天府,解决的是薛蟠打死人的事。他是当时南京地界的父母官。他当初游览金陵地界,进了石头城(南京)都表明南京已经不是京城。后文用长安这个旧名代替都中。王熙凤包揽诉讼就持帖去找的长安节度使!这表明都中是长安。可我们知道长安是哪里。显然这是借古喻今的掩盖写法。按历史时间轴,长安指北京也就是都中应该是十有八九的。从书中描写的处处有炕能够看出。当时贾家住在北方。床南北都有,但炕却大多出自北方。

当然,最主要的证明不是炕,也不是饮食和语言甚至四季雨雪。而是书中明确设定了金陵不是京城(都中)。四大家族的嫡系都在京城。这就明显排除了《红楼梦》中人生活在南京。那么不是南京,北京的就成了唯一选择。还有一点可以肯定,荣宁二府有两座,一座是金陵贾雨村眼中的老宅,一座是贾家嫡系居住的都中。(这里有明朝的南北二京设定,以及清朝改应天为江宁的设定)大观园后修建的肯定在都中,我认为按照历史脉络,京城是北京,应该没什么疑问!而《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并不令人意外!林黛玉进京,京杭大运河还是当时的运输主力,也契合。并无不妥!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里的贾家原籍在金陵。后来贾演和贾源凭借军功被封为宁国公,荣国公。皇上赦造宁国府,荣国府。地点就是都中,也就是北京。

《红楼梦》里的金陵包括苏州,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林黛玉和妙玉是苏州人,副册里的香菱也是苏州人。

金陵是一个省,里面包括很多城市。其中就有苏州。

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薄命司的时候,警幻仙子告诉宝玉,这里藏的是各省上中下女子的命运,宝玉打开的是老家金陵的卷柜,看到部分原籍金陵省的女子的命运。金陵即现在的南京,江苏省省会。贾宝玉的老家是金陵省,金陵市。老家还有十二房人。

宁国府和荣国府以及大观园就建在都中石头城即北京城。

按说石头城是南京,但是《红楼梦》作者混淆视听,把都中叫做石头城。这里的石头城不是南京是北京。

南京四季不分明,冬天很少下雪。家里住床。

北京四季分明,冬天下下大雪。芦雪庵联诗,就在下了一夜的大雪后。

而且北京城里,人人家里都有炕,有钱的人家还有地炕。

《红楼梦》里贾母,王夫人房里都有炕,贾母和怡红院里还有地炕,这都说明都城在北京。

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等都在北京的贾府里生活。

他们春天葬花,送花神;夏天有荷花;秋天留得残荷听雨声,吃螃蟹咏菊花;冬天赏雪赏红梅,玩冰床。

探春管家的时候,宝钗说婆子们拉冰床。拉冰床,是北京的冬季游戏,就是现在的冰车。

贾家宁荣二府在北京,贾家在京城共有八房人。


润杨阆苑


很多答友写的很详细了。我觉得从老太太的口音也听的出来吧,老太太有时候会说:“哎呀,那敢情好。”标准的北京老太太了。



贾府在北京,虽然书中写的是“长安”,但是基本上可以从几个情节确定位置,一个就是我们刚说到的口音,红楼中的北京方言很多,比如把父亲称为“老子”。“总共”称为“拢共”,很有意思。

另外一个从故事情节推论也可以推出来,比如林妹妹进贾府是坐船来的,应该是从大运河走。有一回,史湘云请客,宝姐姐帮他弄了几篓子螃蟹来,而且说明了是田里出的螃蟹,北京周边的白洋淀正是符合。所以,贾府应该是在北京。

但是贾府在南京、也就是金陵,是有老宅的。鸳鸯作为家生的奴才,她的父母就在南京看老宅。宝玉挨打的时候,老太太生气,告诉贾政,自己要带着宝玉和王夫人回南京去,一生气就回老家,这是所有女人的通病啊,无论地位有多高。而且贾府的姑娘们,又归了个册子叫“金陵十二钗”。

正是南北两地都经历过,所以贾府的菜品就是亦南亦北的,老太太喝腊八粥的时候说,让炸一些鸡块,留着喝咸粥,这应该就是南方的习惯吧。

说到这里,说一个有意思的事吧,之前在别的问题中,我们曾说到,红楼中贾家和甄家的关系很奇妙,互相依存。在住的地点上也是如此。甄家在北京有宅子,但是主要居住在金陵,和贾家相反,甄家接驾了四次,似乎和贾家是互为镜像的,亦幻亦真。


光明大先生


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贾母是金陵人氏,但主要中晚年活动场景在北方,试想林黛玉出生至母亲死,贾母都没有到苏州去看一次,林如海在扬州作寻盐御史,离南京如此之近,贾母都没有看过。以贾家的能力,这有点不合常理吧。但作者一家发达时生活的场景是在位于南京的江宁织造府,所以曹雪芹是无法回避这个事实。但曹雪芹本身生活的真实场景是在北京,曹家被抄贬回原籍北京时曹雪芹不到十岁。因此曹雪芹是在北京写南京的事,但当时曹家已被抄,家族败落,不能实写。只能权把北京比南京来叙说贾府红楼梦的故事。因此读者就经常迷惑,感觉在读红楼梦时,一会觉得是南京,一会又觉得是北京。还是不要太较真为好。


远观历史的清徒


首先感谢今日头条和今日头条的各位老师们!是你们搭建了”今日头条”这个平台,让我们这些草芥有了尝试”欲露尖角“的机会。

在我看来,《红楼梦》是记录清朝官场的一部衰败史。

作者,曹雪芹先生,生于清代曹家,是曹寅的孙子。曹家先祖一度是清庭家奴。早在多尔衮时期,曹寅的父亲曹玺之母曾是康熙乳母。

康熙年幼,其母孝庄太后,为了幼小的儿子将来能继大统,委身于多尔衮。但为了牵制和抑治多尔衮权力澎胀和野心,又拜大学士明珠为相。在当时,除去多尔衮,明珠也是权倾朝野的人物。

明珠家有位公子,名叫纳兰性德,长曹寅四岁。曹寅儿时做过康熙书童,渐长又做过康熙侍卫,少年才俊。常处宫门与纳兰性德有着相互爱慕之情。

由于这层关系,曹寅的父亲被派往南京做江宁织造,即后来的”江宁织造府“,显赫江南。

纳兰性德,字容若,满州正黄旗人。其父明珠,康熙首辅之臣。容若自幼酷爱汉学,喜作词,善骑射,精通书法。二十二岁殿试进士,继又晋升一等卫士。常侍康熙左右,可谓前程无以比拟。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人生却多舛。在幼小的时候,容若有个表妹寄养在他家。两个孩子花前月下;蝴蝶风筝;形影不离。容若自幼内向,与众不合。只有表妹最适合他那文静孤单的性格。他们一起作诗填词:”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两小无猜中隐透着朦胧的情愫。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容若不能自拔之际,他的表妹未能幸免的被选秀进了深宫。从此,那近在咫尺戒备森严的皇宫里的表妹和他却成了陌路。尽管他后来由于思念心切,千方百计寻着机会,再遇见表妹之时,也只能:”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叙溜鬟心只风翅。诗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怀着极其郁闷的心情,在一次陪康熙南巡时,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两人一见倾心。由于门弟之嫌,其父明珠怎么也不让容若将沈宛带进家门。后经容若努力的在父母和妻子中周旋,才免强答应将沈宛在外租住。

眼见着心爱的人,为了自己日夜憔悴,沈宛从心底涌出不安和难过。她知道自己和容若难成正果,不想让容若为了自己而与家庭反目,更不想因自己而毁容若于一旦。沈宛只得在容若的一次出差而痛苦的回了江南。当容若风尘仆仆归来,遇到的却是与心上人分道扬镳

。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再加上后来,门当户对的妻子又因难产死于非命。容若万念具灰。尽管家世显赫.才貌昂然.宫内外可人趋之若骛,却再也唤不起他的萎糜之气了。……

曹家后来也因官府牵连遭到查办,家境也因此没落。

曹雪芹先生耳濡目染贵族的衰败,有感而作《石头记》,大概是先生在南京城所写的京城明珠家族以及围绕其周围贵族的兴衰史吧?!


秋峤


很简单,举个简单的例子,鬼吹灯的两个主角设定的都是南方人,但由于作者本人是北方人,在小说里人物的对话,性格都是北方人特征,不是故意为止,而是描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一不留神就走了样子,变得似是而非,红学家也不用瞎琢磨,就是一个小失误。


每一个晚上


当然是在北京。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一口的“京片子”,说明作者对京味语言的醇熟运用和喜爱。

当然,人物语言中也有发南音的。比如,黛玉《葬花词》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就是满满的苏州话。不过,用在黛玉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这符合特定人物的生活背景,可谓作者巧用方言的精典。

虽然大观园是一色的苏杭园林风光,但这符合苏州园林上千年的北上走势。据周汝昌先生考证,大观园的原型就是京城的雍王府,它是当年雍正爷“潜底”时的宅院。当然,许多人认为南京“随园”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

作者为避文字狱,只说贾府在“都中”,明眼人一看当然知道这是写的京都。天下“京都”只此一地,名曰“北京”!何况书中描写的许多情节、习俗都带有满人的痕迹,更是让人被浓郁的京味气息所迷醉。

再者,清潮统治者为淡化汉人“反清复明”的想法,早就将满人融入汉文化之中,惟恐朱明王僵而不死。在这一背景下,曹雪芹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书中大写特写金陵南京的繁华盛景?作为被整肃的乱臣贼子的遗绪,避之唯恐不及,难道还敢借题发挥,写下逆鳞文字?

读红即赏红。在京味中读红赏红,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9.9.2018)


太平洋之遠


贾家应该是在北京,不然,就不太好形成与江南甄家的对应。但从“隐去真事、而借假语存言”这个意图看,作者是有意混淆视听、打乱时间秩序、交错叠加空间位置(当然是作为凡人的我们所能理解的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