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大赛》,再与江苏卫视的《相声有新人》比较,你有什么感想?

zhangxueyong813


看相声有新人的时候觉得节目槽点挺多的,还各种的制造热点刷存在感。看完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大赛之后,我就原谅相声有新人了。

至少相声有新人还是个节目。

而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大赛,

我感觉姜昆和冯巩在说这些理念的时候底气都不足。

评委在点评的时候先一通乱夸,然后就上升到层次啊,美感啊,艺术境界啊,转折啊之类的词语上,让人一头雾水。演员也就只是点头嗯嗯,但是我觉得他们也肯定没听懂点评的是什么。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了,切不中要害。

反观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上面的点评,寥寥数语,不来虚的,看着就那么实在。

至于青曲社选送的这对小孩参赛,评分还那么高,是看的苗阜的面子吗?我不得而知。但苗阜送俩小孩参赛的寓意就很明显了,肯定不是代表相声有新人,而是说,让俩小孩去玩玩就行了。


闲白社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除了不搞笑,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这是笔者对央视首届相声小品大赛的看法。真的是干净,真的是高雅,没有屎尿屁,没有伦理哏,标准的电视相声,晚会相声!笔者觉得这届比赛应该叫《央视首届电视相声小品大赛》更合适!

10月2日晚《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总决赛在央视3套拉开帷幕,李伯祥、魏文亮、石富宽、姜昆、冯巩、蔡明等众多德高望重的曲艺名家、表演艺术家、编剧、导演坐镇,众多喜剧界新秀携新颖题材登台,用针砭时弊的相声、映射生活的小品,为观众奉献了一台有笑点、有品位、有深度的艺术盛宴,用高规格、国家级、精品化的喜剧盛宴,展现了人民群众喜迎新时代、欢度国庆的喜悦心情。


但是美中不足之处就是,笑的盛宴无法让观众开怀大笑(专说相声)!创新不代表就要完全抛弃传统,所谓的新颖的方式,不是说让两位成名的相声演员助演两个三四岁的孩子就算!不客气的说,昨晚的大赛相声部分,最大的亮点恰恰是两位非相声演员!来自开心麻花的王成思与杜晓宇,两位票友!虽然没多少相声功底,虽然有些话都没说清楚(也许是故意的),但至少观众是开心的笑了。

再说其他两个相声作品,梁洪昊、杨凯表演的《纠结》,类似于姜昆老师与唐杰忠先生表演的经典段子《着急》,但是不管是作品针砭时弊的力度还是二人表演的火候,都与姜昆老师有不小的差距。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说白了就是典型的电视相声。

至于郭阳、郭亮与大宝、小宝的相声《如此师徒》 ,不谈作品如何,不谈两个孩子功力怎样,只想问大赛组委会,不是有一种说法,不让未成年人参加成人的比赛吗?怎么还是让两个小孩参赛?这样对其他参赛选手公平吗?打低分,对小孩是打击,打高分他们靠的什么吗?同情分吗?


可以这么说,央视的《首届相声小品大赛》代表主流相声界,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代表非主流相声界,他们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主流相声要贴近生活,非主流相声要接地气,只要能做到,就都好,没有必要刻意的去比较!也没有必要贬低一个抬高一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正所谓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靖逸轩主


题目就错了,相声有新人是东方卫视的,相声小品大赛是央视三套的。

号称代表中国的相声小品大赛勉强看了三个节目,喜欢相声的我实在是尴尬加难受,不得不换台。这叫嘛玩意!劣币驱逐良币,不仅是相声,毋庸赘言,无须多言。

相声有新人,看了几期。电视节目呈现的限制让相声本身失色不少,但起码还是相声,起码还能笑出几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央3的所谓大赛占据八天黄金时间,实属店大欺客,不咯吱死你不罢休。我还是选择看每周末的有新人吧,起码我不会给尴尬死。


孟冬


首先更正一下,是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不是江苏卫视。

郭德纲的爆红,使相声可以说是又重新焕发了活力,而东方卫视今年推出的《相声有新人》节目,摒弃了以前将相声小品放一起比拼的竞赛模式,专业的相声演员之间互相竞技,并且还对一些相声的专业术语进行了普及,让观众们对于相声又有了一个近距离的认识,虽然在节目开播以来有很多的质疑声,但是丝毫不影响遮挡节目的精彩。如果这个节目能有第二季或更多季的话,无疑会成为相声发展的一大助力。



虽然名字上称为首届《相声小品大赛》,但是而且在这之前央视曾经举办过七届的相声大赛和九届小品大赛,所以这次大赛只是将以前的两档节目融合在一起,按照节目组的意思将两种喜剧形式放在一起,可以让观众们可以更好的体验两种艺术的魅力。当然在评判上是分为相声组和小品组的,而相声方面请的是石富宽、冯巩、李伯祥等著名的演员,点评嘉宾中也有一位相声界的专家魏文亮。所以无论从影响力和比赛规模来说都比《相声有新人》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首期节目已经结束,明显看出相声节目效果明显没有小品出色。满满的主旋律色彩,首先出场的梁红昊、杨凯表演的《纠结》,作为开场节目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明显可以感觉出两个人配合上稍显生疏,节奏把握上也有欠缺,不过好歹两位算得上是专业的相声演员。而且杨凯是已故相声名家常宝华先生的外孙。第二组相声节目是《谁是主角》,而表演者是开心麻花的王成思、杜晓宇的,看来开心麻花要进军相声界了,不过两位的表演看起来还是更像是穿着大褂的小品,不过这个节目是相声专业比赛而不是跨界比赛,让人们不得不对对这次大赛的专业性引起怀疑,既然跨界都能进24强,那么博士相声能进24强就不那么奇怪了。第三组是两个7岁孩子加上郭阳郭亮的节目《如此师徒》,两个孩子的嘴皮子功夫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潜力。

单按照相声方面来说,首期的央视《相声小品大赛》的节目质量,真的比不上《相声有新人》的节目质量,点评嘉宾的点评过于表面化,没有真正从相声专业角度去评价。过多的业余选手和外行参赛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相声发展面临的尴尬,也让观众对于这次比赛的专业性引起了怀疑。希望之后能多点专业的演员,少一些业余的外行的,毕竟专业的事还是专业的人来做,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症结所在,外行只能是表面看着热闹,实则徒增笑柄而已。


吃葡萄不吐葡萄核


不提两个节目出处的BUG,其实这个问题挺实际。

说说我的感觉:



远看忽忽悠悠

近看飘飘摇摇

有人说是葫芦

有人说是瓢

在水中一冲一冒

二人打赌江边瞧

原来是和尚——洗澡


“相声”就好比是这两个洗澡的和尚。

《相声小品大赛》和《相声有新人》就好似看成“葫芦”与“瓢”的俩人。

一个想着“艺术”,打算捞起来加加工,雕雕花,做成工艺品,以便“束”之高阁。

一个图着“实用”,既然是葫芦,就做成瓢,当做生活用品。不图艺术,卖了糊口饭就成。



初衷都没错,只不过

一位认为要升华,要美化。结果走进了死胡同(看样子是出不来了)。

一位认为要先传播,先挣钱。拼着葫芦不要,做成瓢卖,挣钱填饱肚子再说,不管后面的事儿。




不管做成工艺品还是瓢,结果都没有了原来的样子,不能再叫做葫芦

葫芦还是葫芦,捞起来洗洗干净就行了,接下来掏掏籽,往下种,后面才会有更多的小葫芦。

所以都有对,都有不对。


啰嗦了一串儿,以下才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对于相声

不能像《相声小品大赛》那样,一味的求“有品位的新相声”,这样不利于传播。

也不能像《相声有新人》那样,一味求“只可笑的相声”,这样不利于传承。

最后,真应该办个《中国传统相声大赛》,或者《传统相声有新人》。

以上……


相声沙弥


首先纠正一下,不是江苏卫视的相声有新人,是东方卫视,我都看了,昨天央视的相声小品大赛也看了但是没仔细看,实在是尴尬,有些小品还是好久前的看作品拿来参赛,孙涛那个小品就是,越看越尴尬,现在的相声小品真是没几个好的作品,实在是看不下去


司空雲龍87


自从姜昆当当曲协主席!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节目清一色的:社会主义好,当官为民服务办实事一切欣欣向荣的正面拍马屁不脸红的形象;而反面教材全是平斗小市民!赤裸裸地溜须拍马!

而认知德云社后才知道一段相声可以长达差不多一个小时(以前认识的相声是12分钟左右,小品是18分钟左右)!以前我只知道四种戏剧:京剧、粤剧,黄梅戏,二人转!欣赏德云社节目多了以后才知道:山东大鼓,豫剧,北京小曲等等诸多戏曲!


gy你的心


个人感觉现在郭德纲需要敌人,这样才能激发斗志,扎实的用相声作品取悦观众,无敌不仅仅是寂寞还会消磨斗志。很喜欢李寅飞那句话,最爱06年的郭德纲,小剧场连加坐都买不上的时候的郭德纲。


乐瀚


大家有什么感想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能让大家看到收听到好的节目才是王道,给自己打一个小广告。想收听郭德纲坑王驾到完整音频的朋友们

点击头像 "文章"九头案栏目下已更新

郭德纲单口相声《济公传》

郭德纲单口相声《济公传北展合集》

郭德纲单口相声《坑王驾到之封神榜》

郭德纲单口相声《坑王驾到之九尾狐》

郭德纲单口相声《坑王驾到之王半仙》

郭德纲单口相声《坑王驾到之官场斗》

郭德纲单口相声《坑王驾到之探地穴》

郭德纲单口相声《坑王驾到之九头案》

郭德纲单口相声《白宗巍坠楼》

郭德纲单口相声《坑王驾到之张小乙下南京》


单口相声社


我是進來看回復的,一個個義憤填膺的樣子,感覺都是專家,當時許多人說郭的剛時,郭的剛不是說,說相聲的是大廚,觀眾是顧客,顧客可以選擇吃或者不吃大廚做的菜,你不能說大廚做的菜這里不對,那裡不對,更不能到后厨指導大廚做菜。哈哈哈,很熱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