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

鄂伦春: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

鄂伦春: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
鄂伦春: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鄂伦春: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
鄂伦春: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

在浩瀚的林海中,生长着千姿百态的植物群落,栖息着珍稀的飞禽走兽。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使鄂伦春农业资源丰饶、特色产业突出,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质粮生产基地、绿色农业示范区及自治区粮食安全生产先进旗县、杂豆生产基地,也是国家484个产粮大县和自治区22个产粮大县之一。

鄂伦春: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

中草药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鄂伦春自治旗顺应农业发展的要求,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战略,通过不断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动惠农惠牧项目落地,加强提升传统产业改造、优势产业开发和特色产业培植,加快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快速发展,努力把鄂伦春自治旗打造成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食用菌优势种植基地,杂豆生产基地和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达28个(其中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18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2017年,鄂伦春黑木耳、鄂伦春蓝莓、鄂伦春北五味子3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

几十年来,鄂伦春农业发展实现了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经营模式也正向着多元化、集约化大踏步前进,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农村发展日新月异。

成绩来之不易,一项项成就镌刻了多少鄂伦春农猎民的辛勤劳动。在劳动与付出中,鄂伦春人民收获的不仅是财富,更积累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宝贵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鄂伦春自己的农业发展之路,在特色农业发展的征程中,取得了一项项成就。

01

小木耳带动农民

走向脱贫致富阳光大道

7月,在诺敏镇新建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在辛勤劳作。看着一朵朵饱满硕大的黑木耳,他们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黑木耳是鄂伦春旗的土特产,而如今,这小小的土特产已蜚声南北,畅销国内市场。通过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全旗食用菌种植规模化发展。

食用菌是鄂伦春旗主要特色产业之一,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经过多年时间,已形成了一整套先进成熟的栽培生产和采后加工技术,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乡土技术人才。

该旗现有黑木耳加工厂家4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菌农1500户。鄂伦春自治旗诺敏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诺敏山牌”黑木耳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并于 2015 年获得农业部“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近3年,食用菌栽培规模稳定在6000万袋,食用菌品种主要以黑木耳、滑子菇、猴头菇、灵芝为主。由于昼夜温差可达到17.8℃,营养物质积累丰厚。在鄂伦春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过程中,通过检测,黑木耳品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以黑中透明、耳朵硕大、耳肉肥厚、口感清脆四大特征享誉全国。

鄂伦春: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

宜里马鞍山村长出黑木耳的菌袋

近年来黑木耳栽培稳定在每年3500万袋。已初步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由企业、合作社领办标准化菌包生产厂,带动农户栽培食用菌。通过标准的质量生产操作规程,生产高品质的食用菌,企业签订订单回收,保障食用菌的质量和数量。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加速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更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土地使用效能,增加了农民收入。

除了食用菌,作为鄂伦春旗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的中草药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今年实现中草药种植面积3万亩。北五味子、黄芪、赤芍等道地药材品质优、疗效佳,已成北京同仁堂中草药原料供应基地,后发优势明显,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02

大豆产业

粮食生产安全的定海神针

粮食安全事关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大豆历来是鄂伦春旗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鄂伦春自治旗是大豆主产区,也是东北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区。一直以来,鄂伦春旗大豆以非转基因、高蛋白、质量优异著称。作为为数不多的适宜在高寒地区生长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330万亩以上,蛋白含量均40%以上,正常年份产量在每亩280斤—350斤。目前,全旗共种植无公害大豆2.5万亩。大杨树镇振兴村建有大豆万亩示范田。

鄂伦春: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

高蛋白大豆试验基地

旗内有大豆加工龙头企业鄂伦春自治旗汇奇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设备加工能力为年可加工大豆13500吨,年可产非转基因冷榨大豆油1500吨,年产优质豆粕11250吨。

03

杂豆产业

带领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

鄂伦春旗种植的芸豆属于高寒芸豆,以品质优良著称,全旗各乡镇均有种植,年播种面积50万亩左右,辐射周边旗县和黑龙江省毗邻地区近50万亩。主要品种有白沙克、日本红、日本白、紫花、奶花、奶圆、红小豆等。近年来,随着芸豆出口的增加,鄂伦春旗农民把芸豆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芸豆产业已成为该旗出口创汇产业之一。境内有芸豆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荣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加工能力为年加工芸豆5万吨,有3个注册商标,其中使用“贝尔情”商标的“笑孝大豆”礼盒包装,荣获自治区包装竞赛三等奖。“大杨树荣盛”也已成为呼伦贝尔市知名商标。

鄂伦春: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

芸豆

鄂伦春旗优越的自然生态产出的芸豆品质优良,芸豆籽粒大而饱满,光泽度好。随着芸豆种植技术不断优化,品种不断改良,种植操作规程明确标准,鄂伦春旗芸豆已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并成为浙江娃哈哈集团产品原料。

04

强化农牧业服务支撑

现代智慧农业彰显魅力

产业升级,大地生金。

2012年,顺应时代要求,鄂伦春旗建立高效现代工业园,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也坐落在这里,目前包括大杨树镇、乌鲁布铁镇、诺敏镇、阿里河镇、吉文镇和克一河镇6个乡镇的15家企业。2017年12月28日,鄂伦春自治旗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2016年5月中旬,鄂伦春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接入到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该平台能实现对农畜产品从种养殖开始到采收出栏所有农事信息的掌握和监管,从而达到可追溯的目的。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和应用,保障了全旗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鄂伦春: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

育肥牛

2017年,鄂伦春旗开始“农技一点通”的推广应用,技术人员现场解答软件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手把手帮助全旗农猎民在手机上安装应用“农技一点通”。通过此软件随时免费在线咨询全国农业专家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农技人员可以通过“农技一点通”论坛与同一领域专家、技术人员实现“圈”内交流和信息互通,及时为农猎民日常种植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农技问题,例如农作物施肥问题、作物栽培种植问题、病虫草害防治问题、农药使用问题等,农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和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推进现时新常态下农技推广向更高水平迈进。

近年来,鄂伦春旗通过突出科技的支撑力,突出服务的推动力,突出政策的引导力,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现代化农业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全旗农牧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88%,高出全国水平22个百分点。龙头企业总量逐年上升,现有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家,呼伦贝尔市级龙头企业9家,旗级龙头企业15家,培育出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荣获2017年内蒙地区唯一的“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内外名声日隆。

农牧业现代化的号角已然吹响,历经多年艰苦努力,鄂伦春的美景已然绘就,古老的山川处处增锦添绣。一个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鄂伦春日渐成熟,农业工业化、品牌化发展战略的蓝图,在这片沃土之上,自由舒展。鄂伦春旗将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以强基础、促转型、保增收、惠民生为目标,立足求特、求优、求效,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