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9月15日,由韶關市委宣傳部、廣州日報社共同主辦的“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及攝影大V“豐收行”採風活動走入了韶關。30名中省媒體的記者和來自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四個珠三角核心城市的自媒體作者、新媒體小編,在採風期間實地感受、記錄了韶關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如何用忙碌的身影、收穫的喜悅喜迎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九福蘭花公園:廣東首個“空谷幽蘭”觀光農業項目

採風團首站來到了處在北鄉馬蹄、香樟公園、九峰十里桃花等旅遊黃金線路的門戶位置的九福蘭花公園。正在建設中的該公園是廣東第一個以“空谷幽蘭”為主題的大型現代觀光農業項目。公園核心區為大面積野外生態蘭花種植觀賞區及高端蘭花文化參觀館,以蘭花生產與經營為主業,同時發展觀光休閒旅遊。

當採風團冒著烈日走入位於山間的野外生態蘭花種植觀賞區時,潺潺的流水聲開始伴隨著蜿蜒的山間小路不絕於耳,讓人暑氣盡消。一株株墨綠的幽蘭依樹而立,在陰涼的林間暢意生長。靜坐於樹下,空谷寂靜,習習山風不時掠過,讓片片蘭葉此起彼伏,搖曳著深邃的寂寥。一陣陣幽香不時浮上鼻尖,令人心曠神怡,彷彿已遠離紛擾的塵世。

據介紹,相對於珠三角地區常見的人工培育、大棚種植的蘭花,該項目的蘭花采取了野生環境、野外生長的模式。一期工程於2015年開始建設,主要有大型蘭花主題展館、蘭花客棧、蘭花餐廳、登山徒步道、粵北植物園等,預計2018年12月全面完成。屆時,部分蘭花種植大棚、遊客中心、蘭花客棧、蘭花食府等主要功能區建設並即將投入運營。二期工程將於2019年啟動,主要開發古驛道風景區,建設古道文化館、南藥養生園、野菜主題觀光園等。


“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北鄉鎮:接天芋葉無窮盡,田野建起“香芋樓”

隨後,採風團馬不停蹄地來到了北鄉鎮精準扶貧萬畝產業種植基地。當採訪車駛入一望無際的田間小路時,窗外開始出現一片緊挨一片的碧綠肥厚的芋頭葉,密集地延伸至天邊,形成了一片波濤起伏的綠色海洋,引來一陣陣此起彼伏的快門聲。而在車窗另一側,一束束彷彿“放大版”的“香蔥”形狀的馬蹄苗,在一汪秋水中搖曳,更是讓不少見多識廣的“老記”、“大V”們發出驚歎:“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馬蹄苗是這樣的,怎麼和蔥那麼像?”

據介紹,創建於2013年8月的北鄉鎮扶貧開發萬畝產業種植基地目前已種植良種馬蹄、香芋共1.5萬多畝。據有關合作社負責人介紹:“樂昌種植芋的歷史已超過340年,這裡許多農戶種植香芋也已經有幾代人的歷史。所種香芋酥鬆無渣、芋香濃郁,由於體型碩大,被人形象地稱之為‘炮彈香芋’,每年都供不應求。”

而樂昌還有“中國馬蹄之鄉”的稱譽,其中以北鄉鎮出產品質上佳。當地農戶驕傲地向採風團介紹,北鄉馬蹄之所以品質比其它馬蹄要好,是與其得天獨厚的環境密不可分的。“這裡三面環山,秋冬季節晝夜溫差大,土壤以黃鈀沙土為主,正是馬蹄最適宜生長的環境。因此結出來的馬蹄個頭大、爽甜,不僅珠三角,甚至遠銷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東南亞一帶,成為樂昌著名的土特產和拳頭產品。”

放眼四顧,廣袤的原野中一座座俗稱“香芋樓”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錯落有致,村民驕傲地說,當地不少鄉親們已經依靠香芋、馬蹄致富。


“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主會場和村:備好豐富節目靜待大幕開啟

暮色降臨,採風團來到了韶關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式的主會場和村。剛一下車,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一座造型優美的石拱橋便吸引著“大V”、老記小編們一陣叫好聲。走在潔淨的村道上,兩邊沿路是一溜的宮粉紫荊樹。道路兩旁原本平平無奇的舊房子,繪上了五彩斑斕的美麗圖案,小村莊已從早年的髒亂破華麗轉身為一座具有藝術底蘊的優美古村落。

和村距樂昌市區僅8—10分鐘車程,毗鄰樂昌高鐵站和樂廣高速,便利的交通及整潔優美的村居風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這座具有藝術價值底蘊的古村落。有樂昌旗袍協會的愛好者來此舉辦溫婉優雅的百人旗袍秀,有市民週末扶老攜幼前來悠閒觀光,有慕名而來的攝影發燒友組團前來拍攝,甚至還有從湖南郴州趕來的畫家在村裡寫生。

隨著遊客的增多,不少村民改造自家的房子開民宿或開小賣鋪向遊客售賣當地的餈粑及特產,讓遊客體驗鄉村遊的同時,也為自己增加不少收入。

據樂昌市農業部門介紹,在即將迎來的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生態農業博覽會開幕式上,遊客們可以在此體驗名特優農產品展示展銷區、水稻迷宮景觀區、蔬菜與花卉創意種植與體驗小遊園、稻鴨種植模式展示區、玉米+獼猴桃套種區等。站在田野中矗立的觀景塔上,還可以俯瞰彩色水稻圖案造型、花卉景觀.


“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製作“土餈粑”:濃郁鄉情鄉誼讓人不願離去

夜幕降臨,採風團走入了村民家中,親身體驗餈粑製作。村民說,秋收後打餈粑、吃餈粑,是和村祖輩流傳的風俗。這種風俗瀰漫著的是粵北客家人濃郁的鄉情鄉誼情結。

製作地道的樂昌餈粑,不僅需要力氣,還需要技術。家裡人手少的農戶,每當打餈粑時,左鄰右舍的鄉親們紛紛都會來“搭把手”,正如客家人常說的:“親幫親,鄰幫鄰,眾人拾柴火焰高。”

儘管已經入夜,但聽說有珠三角的客人來村裡打餈粑,好客的鄉親們還是聚攏了過來,七嘴八舌、熱熱鬧鬧地“指導”笨手笨腳的“老記”、“大V”們製作一個正宗的樂昌餈粑。

在眾人的相幫下,採風團的美女記者們就很快包出了一個個或圓或扁、綿柔粘軟的餈粑。前來看熱鬧的頑童們嘴饞不已,不時“見縫插針”用手摳上一小坨,放進嘴裡津津有味吃著。

好不容易,所有的工序完成了。一隻只圓滾滾、胖乎乎的餈粑剛剛出爐,懶洋洋地展現在客人們眼前,誘惑著眾人們不約而同地伸出手來。一口咬下去,米香、肉香、蛋香彷彿火山噴湧般從舌頭上溢出,讓不少採風團成員笑稱:“胃裡已經沒有容量吃晚飯了。”

小小的餈粑用自己的黏軟Q彈,好像寓意著親人們永遠黏在一起。小小的村莊、小小的農舍,洋溢著城裡人久違的鄉情鄉誼,讓採風團久久不忍離去。

據介紹,在首屆豐收節期間,造訪韶關的遊客們可在各縣分會場體驗餈粑、豆腐、花生餅等一大批原汁原味地道小吃的傳統制作方法。


“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嘉賓點評:飽蘸泥土氣息的農事體驗是稀缺品

採風團成員有不少來自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的自媒體大V、旅遊攝影大V。他們將分別在各自的城市,用自已在韶關的親身經歷體驗,以圖文、視頻形式生動呈現韶關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豐富多彩的農旅景點,多角度介紹韶關悠久厚重的農耕文化。他們在親身體驗之餘,也針對行程進行了點評。

來自廣州的嘉賓李石說:“遊走於韶關的青山綠水,讓人憶起自己的快樂老家。”“有別於普通的城市節慶活動,精彩的農民豐收節始終離不開鄉土農事體驗。這是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珠三角所稀缺的,更是很多生活於現代都市圈裡的孩童們很少體驗的,這正是韶關推進農旅結合發展的優勢。成功的旅遊節慶活動,不一定非得高大上,飽蘸泥土氣息的農事體驗同樣可以登上大雅之堂。”

來自東莞的自媒體作者“小米”則關注農產品的綠色環保問題。“韶關的秋收顯得綠意盎然。豐收節將是韶關展示農產品的絕佳舞臺,不僅可以提高銷量打開市場,更可以倒逼農產品供給端品質提升。豐收節可以讓更多人關注、甚至主動參與到綠色生態環保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來,從而引導韶關農業在綠色、生態、可循環發展的正軌上走的越來越遠。”“另外,能讓城裡人趨之若鶩的美麗鄉村,既要生產優質農產品,更要生產天藍水綠山清的綠色生態。


“生態農業、善美韶關”:珠三角新媒體體驗韶關“豐收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