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离职事件大反转?更多相关细节披露……

9月27日,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

的公众号文章在网络热传。(该文章现已删除)

文章称,张小平原就职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航天601所)研究院,职称为副主任设计师,是研究所内的“最底层”,年薪仅12万。在其跳槽到一家民营航天公司后,原研究所“喊话”称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工程,要求返回。文中还附有一份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所盖公章文件,即《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

张小平离职事件大反转?更多相关细节披露……


公文提出:离职前任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研究员张小平,是未来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用的“两型发动机研制的灵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四型发动机总体室系统级专家,张小平个人的离职对这四型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均造成了极大影响,“我们不愿、也无法接受因个人的离职而影响到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张小平离职事件大反转?更多相关细节披露……


张小平离职事件大反转?更多相关细节披露……


消息一出,全网哗然。舆情观察(yuqingguancha)小编通过沃德社会气象台实时监测与大数据分析发现,截止至28日,全网共产生相关信息数据17944条,直接影响33114.8万人次。

其中,微博共产生相关数据15986条,讨论量占比达88.04%,是传播”张小平离职“这一消息的主要平台。

张小平离职事件大反转?更多相关细节披露……


另外,据沃德社会气象台的意见领袖模块显示,@NASA爱好者@头条新闻@人民日报@新浪财经

等微博大V对"张小平离职"一事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NASA爱好者:有竞争了是好事

@人民日报:需给“人才观”敲响警钟

@头条新闻:离职体现价值;需给“人才观”敲响警钟

@新浪财经:以惜才之名卡人,不算尊重人才

网文多处不实,存在夸大其词

在众多微博大V纷纷转发并对"张小平离职"这一消息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问题来了,于网络疯传的《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这一网文中所揭露的航天系统不惜人才一事究竟是否属实呢?

答案非也,据航天系统内部人士表示,该则网文中涉及多处不实内容。

张小平离职事件大反转?更多相关细节披露……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院属航天六院,内部称呼是”六院十一所“,从未听说过601所的说法。

副主任设计师是总体部门才有的职位,副研究员也就是高级工程师,相当于副教授,是高职级的研究人员。

关于薪酬,与张小平同级别的研究员,税后收入为一年20万并非12万,爆料内容比较夸张。而这一点也得到了@头条新闻这一微博大V的印证。

张小平离职事件大反转?更多相关细节披露……


9月27日14时,@头条新闻发布微博评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主角张小平离职属实,但其同事称文章夸大其词:张小平并非小研究员,而是高职级研究人员。这样级别的高级研究人员一年下来收入大概税前25万,税后20万,而且完成重大项目时还会有奖金。虽然比不了其跳槽后的某市场化公司开出的待遇,但仍比爆料中的收入水平要高。

初离职,不挽留,现在抢人?


9月27日,张小平曾就职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对其离职一事做出官方回应:

张小平离职事件大反转?更多相关细节披露……


1、张小平个人情况

张小平,1994年入职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员资格,2015年3月起担任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从事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设计,参与了多项低温发动机项目论证。

2、曾多次沟通挽留,于脱密期内擅自离开

2018年3月,张小平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提出辞职申请。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曾与张小平进行多次沟通及挽留,其离职意向坚决,在单位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

由于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根据保密法和单位相关规定,离职前必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为此,2018年4月,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谈话,向其解读离职流程及脱密期管理规定,告知其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回单位履行脱密义务,但张小平仍然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张小平离职,中国无法登月?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称,鉴于多次挽留张小平未果,以及其于脱密期内擅自离职这一现状。2018年9月17日,根据律师意见,后遂向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张小平继续履行聘用合同,按脱密期管理规定回所脱密。

在向仲裁庭提交相关材料时,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张小平回所脱密的目的,所提交《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该材料经张小平个人朋友圈发布后,扩散到网络上,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和一些误解、误读,产生了不良影响。今后,我们将加强内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严格、严谨,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航天研究系统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张小平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离职后现加入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为一企业系火箭研制民营企业。

张小平离职事件大反转?更多相关细节披露……


↑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

在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今年9月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可靠性高级工程师、火箭发动机总装设计工程师两个职位的年薪报价在30万至42万元,

学历要求为硕士,工作年限分别为5年和3年,而这样的要求对航天系统出身的科技人才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张小平离职事件大反转?更多相关细节披露……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航天也逐渐转向商业化,不仅是传统国企,一些民营商业公司、大学也纷纷参与航天研究。相互之间关于航天技术人才资源的争夺竞争加剧,航天研究系统有必要敲响“人才观”警钟,这不仅要从根本上扭转“你走了后面有大把人顶上”的老旧思想,还要进一步推动其在管理思想的更新。

航天研究系统只有完善人才管理、使用、激励等人才培养机制,真正为每一个人才提供属于自己的舞台,才能留得住人,也能真正干得成事。更多的航天技术人才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中国登月岂不是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