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做父母的願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能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然而,並不是每個孩子的學習成績都能如願以償,都能優秀。導致小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因素很多,其中基礎知識沒學紮實是很重要的原因。

基礎知識就是學習中基本的知識,包括常識、簡單實用的、容易記憶的。

其實只要你在學習中足夠重視基礎知識,學習效果和成績一定不會差。因為學習成績除了你的理解能力和勤奮努力,其實都是用基礎知識搭建起來的,而你對基礎知識學習的好壞,也會反應你的理解能力的好壞。

我們經常聽到家長說自己家孩子太粗心了,這麼簡單的題都算錯,這麼簡單的字都寫錯,居然還把題目漏了!學生中也不乏有人嘆息道:“哎呦,我太粗心了,其實題目全會做!”在詢問、分析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和試卷後,發現大多數時候,粗心為孩子數成績提不上去背了大鍋。其實主要是因為學生基礎知識沒有夯實,例如:基礎概念不清晰;算法掌握不熟練;算理不清楚;數感較差等。

學生連最基本概念都沒搞懂,練習題又做不到點上,基礎計算能力太差,那麼後面無論怎樣查缺補漏都是事倍功半。所以,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說不管在哪一個階段學習,學習哪一個學科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要非常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學習。

為什麼說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如此之大呢?

1.沒有基礎,何來進階。知識體系環環相扣,沒有夯實的基礎,你的知識體系只會是漏洞百出,只懂表面,不懂原理,會做一題,稍稍變動又不會做了。可以說同學們學習的每一個學科中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在循序漸進的,從更基礎的知識逐漸延伸到困難的知識,由此可以看出,基礎知識是這些重難點知識延伸的基礎,所以同學們想要學好這一門學科,那麼就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只有學好了基礎知識,那麼同學們才能夠在這一門學科上取得一個好成績。

2.對於一門考試來說,基礎知識在整個試卷中所佔據的分數比例是比較大的,所以想要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好成績,那麼同學們還是要在考核的基礎知識上面下工夫,只有基礎知識這一部分得到的分數比較高,你考試才可能取得較高的分數。相信很多學生都認為,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很容易吧,殊不知,課本上的內容是考試命題和進行復習的依託,不管考試的試題如何靈活多變,也無論試題難度究竟多大,其考查內容都來自課本。

為了更好地學好基礎知識,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基礎知識能否體系化——重過程,輕結果。所以,老師的板書,抄下來,接下來要做的是:不是去想著怎樣記住,而是要去思考老師為什麼這樣板書。其實不僅是老師的板書,身邊的輔材,包括教材都要去習慣性的這樣分析。

2.基礎知識能否拓展——重理解輕記憶知識都是在學習完一個概念後去整體的延伸的,所以可以說這些基本的概念就是同學們在解題的時候的關鍵所在。往往學就是同學們解題的思路,在學習基礎概念的時候要徹底的學透徹了,不要學一個表面的基礎知識就以為自己懂了。如果對於某一個知識點沒有深層次的理解,是不可能做到有效拓展的。

3.應用方向會不會總結——重知識的應用輕場景的應用

4.基礎應用是否流暢——重應用熟練輕記憶熟練當自己的表述和應用都很流暢了,其實就已經代表了知識被熟練掌握了。

老師平時在教書的時候,應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要讓孩子清晰地理解概念,對於同一個概念,要從不同角度切入、用多種方式闡述、舉例、類比、印證,從而幫助孩子有廣度有深度地去思考和理解。

『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不能依賴死記硬背,而應以理解為基礎,並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這就是說,基礎知識的教學應該注重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應該儘量達到紮實的程度,為此,不應排斥模仿和記憶等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模仿和記憶,而不是機械地模仿,也不是死記硬背。特別是應該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從而真正掌握這些基礎知識。

任何事情都是由易到難的,學習也不例外。基礎知識是學習較難知識的敲門磚,並且考試題也更加註重基礎知識。同時這些基礎知識學好了,在學習較難知識時不費力,基礎知識學不好,以後學習步履艱難。

基礎知識在同學們的學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如果同學們學不好基礎知識,那麼就很難在這一個學科上取得一個好成績,所以一定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好基礎知識。

萬丈高樓平地起,打牢基礎是根本。基礎知識不僅對於學習知識領域,基礎知識在很多方面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的路靠現在鋪設,高樓大廈靠堅厚的基石撐起,技術的熟練操作把握要從理論知識開始。在任何學習中,我們都會先從基礎知識開始學習,只有牢固的基礎才會瞭解到更多更深層次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