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或許真的是天生的……

懒惰,或许真的是天生的……

各位同胞,國慶節快樂!

今天沒有被堵在高速路上的你,也沒有被各大景點的人潮淹沒的你,起床是否順利?如果賴床的話,也是很正常的。

懒惰,或许真的是天生的……

原綠球藻屬(Prochlorococcus sp.)的細菌,是世界上最柔弱的生物之一。如果讓這些微生物自力更生,恐怕它們連保住小命都困難。我們人類顯然要“強大”得多。“強大”到起床,或者從沙發上站起來,都得需要自我掙扎。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懶!終於迎來的十一小長假,宅在家裡的你又可以把懶惰發揮到極致了。

近日發表在《Neuropsychologia》上的研究告訴我們:其實無論是掙扎著從沙發上起來,還是掙扎去健身房,都是正常的,因為它來自於我們的大腦。這就好像我們都知道缺乏鍛鍊不利於健康,卻還依然很難堅持去這麼做。

懒惰,或许真的是天生的……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大腦行為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Matthieu Boisgontier及其同事試圖從大腦中尋找所謂“運動悖論”的答案:幾十年來,整個社會都鼓勵人們多多運動,然而統計表明,儘管我們的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骨感,人們的運動越來越少了。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我們的大腦可能更喜歡我們躺在沙發上。

懒惰,或许真的是天生的……

Boisgontier說:“在過去,保存能量對於人類生存是必要的,因為這樣可以使我們在尋找食物和住所、爭奪性伴侶和躲避捕食者的時候更加高效。應對缺乏運動的公共政策的失敗可能是由於大腦在演化過程中得到了發展和強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們招募了29名年輕的成年人,讓他們坐在電腦前控制屏幕上的虛擬化身。屏幕上每次會出現一些圖像,或是懶惰的,或是運動的兩種場景。參與者們需要將虛擬化身儘快地從充分運動移向缺乏運動,反之亦然。

懒惰,或许真的是天生的……

與此同時,電極記錄了他們大腦中的活動。參與者一般會更快地轉向運動的圖片,而不是懶惰的,但是腦動電流圖表明,需要額外的大腦資源來逃避對久坐行為的普遍吸引力。也就是說,避免久坐行為與高水平的衝突監控和抑制有關。

Boisgontier說:“我們從過去的研究中得知,人們在避免久坐行為和轉向積極行為方面更迅速。我們研究的新穎之處在於,它表明快速地避免生理懶惰是需要代價的,需要花費更多的大腦資源。這些結果表明,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會被懶惰的行為所吸引。”

現在的問題在於,人類大腦是否可以被重新訓練。

Boisgontier說:“儘管你想要避免這種情況,但是所有自動發生的事情都很難被抑制,因為你並不知道這種事情正在發生。但是能知道它正在發生是重要的第一步。”

曾有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上的研究也表明懶惰可能是遺傳所致......。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注: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回覆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熱文TOP15(統計週期:2017.2.1-2017.12.20)

直接點擊文字即可瀏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