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什麼時候才不被卡脖子

中興事件

最近網上頻繁看到“中興事件”的相關報道。

北京時間4月16日晚,美國商務部公佈了這一決定,繼去年3月29日繳納9億美元罰款後,被美國商務部從貿易黑名單中去除僅一年時間,中興再次遭到美國封鎖。

中興可能在國內不是很有名,但在國外名聲和市場份額很大,這次的封鎖引發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反應。當然美國封鎖不可能對他們沒有影響,請看下圖說明:

中國“芯”什麼時候才不被卡脖子

上游供應商

從上述圖片可以看出,都是美國為主導的廠商在供貨,無疑對他們也是巨大的損失。美國提供的各種元器件,但火的確是中興的牌子,為中國製造做推銷。針對中國製造2025,美國等歐盟國家坐不住了,這樣發展下去必然會觸碰他們壟斷利益。國內外股價應聲下跌,中興創始人親自出山解決危機,想想70多歲退休老人在臨危時刻,遠赴美國周旋,不由的心生敬佩,老一輩企業家做強做大著實不易。

中國“芯”什麼時候才不被卡脖子

網上流傳的照片

中國目前芯片境遇

大家可能知道做芯片最困難的,不是我們技術趕不上別人,怕的是做出來的東西沒用武之地。 此前我們的思路是,把芯片做到和國際一樣好了才開始使用。其實這並不正確。任何芯片系統都需要試錯的過程,只有在這個過程中,芯片才能不斷迭代,提高性能。

從美國半導體的黃金年代——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至今,Intel等芯片巨頭已經經過了約40年這樣的試錯和迭代,才磨鍊出今天這樣的芯片性能。相比而言,中國起步甚晚。拿目前行業領先的龍芯中科來說,也才走過18年。

專業人才方面的缺失,導致這塊一直沒有很大突破,國內也有芯片公司,目前比較靠前的中芯國際以及紫光國芯等市值都很低,規模太小,競爭力遠遠不夠,誰能扛起中國芯片崛起的大旗?我們也是近年收入和GDP上升大力開發扶持這塊,但製造芯片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由於國產芯片的使用率低,導致沒有很好的磨合和進行校隊。國內手機廠商都是採用美國穩定成熟的工藝,為了減少開發成本,為了搶首發提升市場佔有率,這裡面也是有一定的因素。核心的東西都被其他國家牢牢掌握,自住研發任重道遠。

中國“芯”什麼時候才不被卡脖子

中國“芯”

是危機也是機遇

這次給我們國民都很深刻的認識,尖端科技領域我們必須要掌握話語權,才不被卡脖子,不肥了他人口袋。

禁售7年對應的正是2025年,美國他敢正面直剛,真正的用意昭然若揭。如《紐約時報》所說,美國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國製造業升級,拖慢“中國製造2025”這一強國戰略。這些年來,中國通信產業發展迅速,芯片自給率不斷提升。華為的麒麟芯片不斷追趕世界先進水平,龍芯可以和北斗一起飛上太空,而藍牙音箱、機頂盒等日用品也在大量使用國產芯片。但也要看到,在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一些領域,國產芯片還有較大差距。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芯片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花費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進口金額的兩倍。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此次事件,讓我們感受到切膚之痛。

大力扶持國內芯片廠商,不斷的市場磨合,實踐摸索,我們的水平必然會提升很多,給這些廠商不斷的湧入資金,吸引各方面人才不斷攻克難題,這不是難事。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大家應該看到了中國真正的製造水平。

大家可以預見,從現在開始,中國將不計成本加大在芯片產業的投入,整個產業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一位投資人如此評論道。確實,如果能夠痛定思痛,加快推進互聯網和信息產業政策完善和科技體制改革,併產生更強的改革緊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那就有可能把挑戰變成機遇。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芯片會捷報頻傳,不會再被卡脖子,為我們的強大的祖國打C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