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8年18個諾貝爾獎說明什麼?

日本18年18个诺贝尔奖说明什么?

日本18年18个诺贝尔奖说明什么?

據日本媒體報道,本庶佑系第26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也是第5位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日本人,現年76歲的本庶佑為治療癌症造新藥作出了顯著的貢獻,他在自己的實驗室中得知了自己獲獎的消息。

本庶佑生於1942年1月27日,是日本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

他因PD-1、活化誘導胞苷脫氨酶的有關研究舉世聞名,曾獲得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京都獎以及華倫阿波特獎等重要榮譽。

至今,進入新世紀以來已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距離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經實現了一大半。

日本18年18个诺贝尔奖说明什么?

上至國家、下至國民,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是日本人真的更聰明、還是日本政府有什麼激勵機制嗎?耐心看完,相信你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經常去日本旅遊的朋友們,你們注意過日本紙幣上的那些人物嗎?

一千元日幣上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學家;五千元日幣上是樋口一葉,日本著名文學家;而最大面額一萬日元上那個目光堅毅、面色嚴肅的人,是教育家、思想家福澤諭吉。

日本18年18个诺贝尔奖说明什么?

一萬日元中的福澤諭吉

將最崇敬的人印在每一個國民、每天都在數次進行的日常活動裡,意味著最隆重的懷念、最深刻的尊敬。日本人對知識淵博的人表達最大敬仰。

不算今年,早在2016年,進入新世紀以來已有17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距離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經實現大半。上至國家、下至國民,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是日本人真的更聰明、還是日本政府有什麼激勵機制嗎?耐心看完,相信你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日本18年18个诺贝尔奖说明什么?

諾貝爾醫學獎大隅良典

1)18年18人算不算多?為什麼說日本創造了驚人的紀錄?

在諾貝爾獎得獎國家裡,美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大贏家。截止2016年諾貝爾獎,美國人獲得了354枚諾貝爾獎,但是在美國獲諾獎的人裡,移民佔據了半壁江山,比如今年,美國六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移民

按照“在本國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條件來看,日本的厲害之處才浮現出來。新世紀至2016年,美國在本土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23人;而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則為17人。按人均獲獎比例看,日本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獎“黑馬”,獲獎人數堪稱“井噴”。

日本18年18个诺贝尔奖说明什么?

2)除了大力投入科研, 日本政府還做了什麼?

從2005年到2015年,日本這十年的科研經費平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居發達國家首位,而2016年美國為2.8%,約4650億美元。日本比美國投入比重還要高!

但是,絕不只是足夠的科研經費那麼簡單。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點是,雖然近些年來諾獎大豐收,引起世界矚目,但日本各界卻居安思危,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日本政府每年都會發布一份《科學技術白皮書》,總結日本的科研實力和存在的問題,並與全球主要國家進行比較。近年來,《科學技術白皮書》多次聲稱,日本科技創新力正出現衰退。

2018年度《科學技術白皮書》提到,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國中,只有日本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數量減少,從最高年份2004年的約6.8萬篇減少到2015年的約6.2萬篇;全世界引用次數排名前10%的高質量論文中,日本佔比從世界第4位降至第9位;在政府科研預算方面,日本2018年的投入只是2000年的1.15倍,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國中增長最少。

3) 日本的國民教育對產生諾獎有什麼影響?

大隅良典總結自己的探索經歷,有一段話充滿了畫面感——

“小時候熱衷於飛機模型、半導體收音機的製作,夏天喜歡在小河裡撈魚、捕螢火蟲、採集昆蟲,手持網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採筑紫、野芹菜、木通、楊梅、野草莓,能夠感受自然的四季變遷。”

對大自然和周圍世界保持一顆好奇心,是引領諾貝爾獎獲得者走進科研世界的原始原因。日本教育的秘密其實很簡單:

日本18年18个诺贝尔奖说明什么?

4)日本“全民讀書”風氣,讓諾獎獲得者受益終身

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福井謙一在《直言教育》中寫道:“在我的整個初中、高中時代,給我影響最大的是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阿維尼翁的動物》、《橄欖樹上的傘菌》...他於我可以稱為心靈之師,對我的人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稱,上小學時班主任金子英夫送給他看各種物理書籍,使他對物理產生極大興趣,並最終走上物理研究之路。

日本18年18个诺贝尔奖说明什么?

5) 獨特的民族性格:一輩子堅持只做一件事

大隅良典等待這個獎項,足足等了二十年。在此前二十五年的學術長跑裡,他經歷了博士畢業找不到工作、研究受挫、轉專業、獨自縮在小實驗室長達九年無人問津的學術生活,但是他一直在堅持。

國家投入、科研環境、國民教育、民族性格種種因素,扭成一股巨大的繩結,將日本的科學水平提升到了國際數一數二的地位。

日本18年18个诺贝尔奖说明什么?

對所做事情的熱愛、個人探索精神、好奇心和社會責任感不僅是科研的源動力,也是我們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的最終原因。

發自心底的尊重我們這個社會的學者、尊重知識,是比獲得諾貝爾獎要更重要的事。

最新

2018年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1日17時30分許,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詹姆斯·艾利森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他們因在腫瘤免疫領域(PD-1 免疫治療靶點)做出的貢獻而獲獎。

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美國貝爾實驗室科學家Arthur Ashkin分享一半獎金,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科學家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共同分享另外一半獎金。

最新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許,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該獎項的獲得者是美國的Frances H. Arnold, 美國的Goerge P. Smith, 和英國的George P.Winter 。

Frances H. Arnoid因研究酶的定向進化而分享一半獎金,George P. Smith 和Sir Gregory P. Winter因縮氨酸的噬菌體展示技術而共享另一半獎金。

【友情提示】

中國經濟學人官方微信號(英文版)全新上線,

親們快來掃下方二維碼關注吧~~~

ChinaEconomist An English language periodical that publishes original academic papers and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