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三个突出抓好”推进法德共建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今年以来,沂源县根据《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探索构建在党的领导下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创新普法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法德共建”,把法治精神融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在普法宣传的同时宣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持续推进法治乡村、文明乡村建设。

一是突出抓好村规民约建设。以历山社区和冯家峪村为试点认真做好村规民约的订立完善和普及工作,分别在文化苑、冯家峪村法治文化基地新增村规民约法治文化墙绘、反邪教法治宣传栏等作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普法宣传阵地。在内容上,把宣传村规民约与加强村民社会公德教育、开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并藉此开展“善行义举榜”等活动,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在实施上,注重提升普法工作队伍深入群众的能力及思想道德水平,举办“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等活动,邀请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驻村(社区)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参加,加强普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开展“清单式普法”—普及村规民约提供保障。

二是突出抓好法律服务效能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结合“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将法律服务过程变成法治宣传和道德提升双推双促进的普法过程。以鲁村三村为试点建立健全村级“三层”调解网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使人民调解工作职责明晰、调处规范,在受理环节上突出一个“心”字,在处理环节上突出一个“严”字,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全县定期组织顾问律师开展法律服务进村组行动,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了“法治扶贫·温暖农家”等5次主题法律服务进农村活动,共为贫困群众捐助钱款物资逾十万余元,免费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次,建立起村民“信得过”的普法队伍;同时加大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力度,建立法律顾问服务评价机制,激励村(社区)法律顾问利用专业优势定期为基层组织自治提供法德共建的意见建议。

三是突出抓好社会文明建设。以“百场精准法治宣讲进基层”、法律赶大集、农村文化艺术节等宣传活动为载体,针对部分村(社区)存在的封建迷信、“黄赌毒”、大操大办等陋习,依托“互联网+”法治宣传村村响、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引导村民主动革除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推动移风易俗。如悦庄镇近期开展“法德文化点亮美丽西辽村”,以法德共建的先进典型村居为引领,培育新风尚;张家坡镇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农户中广泛开展“洁美家庭”创建活动,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群众自觉成为新风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形成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县直各部门、各镇办自上而下广泛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通过长辈口述、家人共议以及在村史家谱、牌匾楹联、经典家训中寻找等形式,挖掘整理编写弘扬传统美德、贴近生活实际的格言、家规、家训,通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茶话会、作品展等活动,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将好家规集中展示陈列,以良好家风为引领良好社风民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