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蘇35復活?殲11D再次出現,是款好飛機!


中國版蘇35復活?殲11D再次出現,是款好飛機!

圖為最早的殲11A生產車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奠定了戰機在常規武器中的地位,可以說沒有什麼東西是戰機不能夠摧毀的,如果有,那麼就多派幾架過去。中國由於建國時間較晚,和兩次工業革命都失之交臂,由於種種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什麼發展,連最基本的國土防禦都不能夠滿足,只能依靠大量的二代機來彌補性能的不足。

90年代初期由於蘇聯解體,我們接觸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重型戰鬥機之一,蘇27。由於海灣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刺激,加上當時的俄羅斯急需外匯和各種物品,雙方一拍即合。中國不但引進了蘇27的生產線,還授權生產兩百架蘇27戰機,命名為殲11。以此為開端發展出了國產化的雙發重型戰鬥機系列。

中國版蘇35復活?殲11D再次出現,是款好飛機!

圖為低可視化塗裝的殲16戰機,可以看出其定位與殲11D根本不相同

殲11的影響力可謂是巨大的,在殲20出來以前,守衛國土的雙發重型戰機只有殲11這一款。得益於優異的氣動性能,殲11在中國開花結果,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殲11系列制空戰鬥機,殲15艦載戰鬥機,殲16多用途戰鬥機是我國國土防空的重中之重。最近有人就發現了某機場出現了兩架全新殲11系列戰鬥機,很有可能是之前中斷開發的殲11D型戰鬥機,殲11D項目可能就此復活。

殲11D是殲11B的深度改進型號(殲11C就是殲15艦載機,在此不做深述),在中斷研發時已經生產出完全體的樣機。從外觀上看,殲11D最大的特點就是加裝了空中受油裝置,其次平顯也換成了衍射式平顯,因此推測其火控系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發動機也換裝成了太行系列發動機。

中國版蘇35復活?殲11D再次出現,是款好飛機!

圖為殲11D機頭特寫,大量採用了五代機技術,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

此前殲11D下馬網友猜測為殲16替代了殲11D的部分職能,兩者之間有衝突,所以下馬。而現在可以看到,殲16主要以對地為主,兩者之間並沒有衝突,就好比F15C和F15E之間的關係。最大的可能就是殲11D有些項目攻關碰到了瓶頸,或者是殲16的優先程度比殲11高,所以暫緩了殲11D的研發。

其實殲11D的研發生產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從我們引進蘇35來看,對先進制空戰機的需求依然十分迫切。而殲11D其實就是中國版本的蘇35戰鬥機,也就是殲11B的深度改進型。殲11D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空中受油裝置,這套裝置也首次出現在中國雙發重型制空戰機上面。以後我們的轟六或者是新轟在突破島鏈的時候,在加油機的支持下,殲11D可以全程護航,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能依靠海航的蘇30MKK進行護航,蘇30MKK本身就不屬於空優。而且最新量產的太行10B發動機最大推力和俄羅斯蘇35的117S發動機基本相當,可以說殲11D重新生產後其飛行性能不會比進口的蘇35差,而在航電系統上還會有超出。綜上所述,殲11D戰機是一款極為優秀的戰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