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際博物館協會樂器專業委員會年會首次在滬拉開帷幕

首次選擇中國,首次相約上音

◆ ◆ ◆ ◆ ◆

今天上午,

全球二十多個國家

博物館館長與知名學者

聚會湖北省博物館;

兩天後,

他們將趕赴上海,

相約上音東方樂器博物館,

繼續就音樂展覽及音樂考古學

與中國學者展開研討與對話。

2018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年会首次在沪拉开帷幕

2018國際博物館協會樂器專業委員會年會於9月10日-16日首次在中國舉辦,其中10日-13日在武漢舉行,13日-16日在上海舉行。

本次年會主題為“理論、技術、方法:博物館對傳統音樂的詮釋”,由湖北省博物館、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聯合主辦。

樂器專委會是國際博物館協會最重要的專委會之一,歷屆專委會年會的召開都得到了主辦國的高度重視。此次年會是中國自1988年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樂器專委會以來首次取得舉辦權,也是首次在亞洲地區舉辦。

出席本次年會的中外嘉賓近七十位,其中包括——

國際博物館協會樂器專委會主席Gabriele Vittorio Rossi Rognoni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名譽館長Ken Moore

日耳曼國家博物館樂器分館館長Frank Peter Bär

芬蘭赫爾辛基藝術大學研究員Christina Marie Linsenmeyer

印度尼西亞國家博物館陳列部負責人Nusi Lisabilla Estudiantin

丹麥國家博物館館長Marie Martens

國家大劇院劉欲曉

故宮博物院劉國樑

……

9月13日-15日三天會期,上海分會場將舉辦主題為“中國古代樂器發掘”的學術講座、論文發表大會(含海報發表)、CIMCIM全體會議、閉幕式等10餘項學術活動。與會嘉賓還將赴上海博物館參觀交流,在賀綠汀音樂廳觀賞“古樂·新聲”陳應時解譯敦煌古譜音樂會,赴朱家角文化考察及觀賞“中國南方傳統音樂非遺傳承表演”,並在我院淮海路展廳參觀“絲綢之路上的樂器展”,舉辦“博物館之夜”活動。

會議日程及論文目錄↓↓↓

2018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年会首次在沪拉开帷幕
2018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年会首次在沪拉开帷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福利來啦

在評論區留言

“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古代或民族樂器”

9月14日晚“古樂·新聲”

陳應時解譯敦煌古譜音樂會門票2張。

截止日期:9月12日17:00

活動亮點搶先看↓↓↓

亮點一

“絲綢之路上的樂器展”

2018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年会首次在沪拉开帷幕

9月15日晚,與會嘉賓參觀我院東方樂器博物館淮海路展廳,舉辦“博物館之夜”活動,併為“絲綢之路上的樂器展”拉開序幕。


此次展覽借2018國際博協樂器專委會年會之機,選取了東方樂器博物館藏品中涉及絲綢之路沿線,包含眾多東盟、南亞國家在內的20多個國家和民族的樂近百件器,藉此展示絲路音樂文化一斑,通過對絲綢之路上的弓弦、撥絃、吹管和口弦等樂器的展示,描繪出一幅絲綢之路音樂文化的盛景,進一步促進我院與世界各地絲路樂器文化的傳播、交流和研究。


該展覽將於9月16日-11月30日的每週一、三、五12:00-16:00持續向公眾開放。

亮點二

“中國古代樂器發掘”系列學術講座

2018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年会首次在沪拉开帷幕

張居中、劉正國、張翔(從左到右)

9月13日19:30,一場以“中國古代樂器發掘”為主題的系列學術講座將在上音北樓報告廳舉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館長張居中教授講座題目為“9000年前的世界音樂文化豐碑——賈湖骨笛的發現與研究”。其長期以來從事新石器時代早期考古學研究和全新世早期人類學、環境考古、農業考古、科技考古、音樂考古、陶瓷考古等專題研究,所主持發掘的賈湖遺址被評為20世紀全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有八千年前七聲音階骨笛、原始文字、原始栽培粳稻等重要發現。


音樂史學家、笛龠演奏家劉正國教授講述題目為“9000年前的世界音樂文化豐碑――賈湖骨笛的發現與研究”,他將對這一絕世樂管的出土、考名、測音吹奏及仿製研究等作一綜合性的介紹;特別是要用大鷹尺骨實材成功仿製的賈湖出土“骨龠”的代表性樂管,現場吹奏演示並解讀賈湖“骨龠”的原聲音響奧秘,展示中華管樂文明一貫九千年的獨特魅力。


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張翔,長期從事音樂考古、非遺保存以及相關文物研究與陳列展覽策劃工作,本次將講述“湖北近年出土的幾件音樂文物”。

亮點三

“古樂·新聲”陳應時解譯敦煌古譜音樂會(修改版)

2018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年会首次在沪拉开帷幕

9月14日晚19:30,與會嘉賓將在賀綠汀音樂廳觀看“古樂·新聲”陳應時解譯敦煌古譜音樂會,讓各位與會嘉賓感受1400年前敦煌音樂的魅力。


敦煌樂譜,抄寫於“長興四年”(公元933年)之前,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譜式為琵琶譜,有《傾杯樂》《又慢曲子西江月》《水鼓子》等25首樂曲。該譜由20個譜字、術語、符號組成,這些譜字與符號極其晦澀,解譯困難,故有“千年天書, 百年解譯”之謂。


敦煌樂譜長久封存於敦煌莫高窟,光緒二十六年(1900)重見天日,但又輾轉流落於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百餘年來,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皓首窮經、孜孜不悔。而在既有的專家、學者中,陳應時先生始終不渝、獨樹一幟。從1982年公開發表《解讀敦煌樂譜的第一把鑰匙》起,陳先生至今已公開發表了近40篇敦煌樂譜研究論文,並在2005年出版了專著《敦煌樂譜解譯辨證》。他在敦煌樂譜研究中首創了“掣拍說”理論,並據此對樂譜的定弦、節奏、同名曲重合等疑難問題作了合乎邏輯的解譯,樂句結構嚴謹,旋律運行通順,調性、調式感清晰。


“古樂·新聲”陳應時解譯敦煌古譜音樂會(修改版)以陳先生譯譜為據,經我院作曲專家尋律編配,由民樂系、聲樂系師生試演、巡演,展現上音特點、上海特質、中國特色、時代特徵。

亮點四

“中國南方傳統音樂非遺經典傳承展演”

2018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年会首次在沪拉开帷幕

9月15日下午,與會中外嘉賓將赴青浦進行文化考察及觀摩“中國南方傳統音樂非遺經典傳承展演”。該項活動由湖北省博物館、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中國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共同舉辦。


展演內容包含青浦田歌、古琴、江南民歌(明清俗曲+蘇北民歌)、蘇州彈詞及江南絲竹等上海地區江南傳統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嘉賓們將在江南小調中品茗文化藝術魅力、體味文化藝術傳承精髓。


2018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年会首次在沪拉开帷幕

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

上音東方樂器博物館前身為“中國民族樂器陳列室”,2001年9月正式更名為“東方樂器博物館”,是我國藝術院校中第一個專業樂器博物館。館藏樂器共700多件(套),分為中國古代、中國現代、少數民族樂器、外國民族樂器四個展區。展品上自8000多年前的賈湖骨笛、現至“中國笛王”陸春齡使用過的笛子,還有來自藏、苗、滿、彝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樂器。從印尼宮廷到非洲部落,從古代波斯到澳洲土著,藏品跨越全球五大洲40多個國家。2006年起免費對外開放。上音努力將博物館建成國內第一流,集文化、學術與觀賞為一體的專業博物館。在滿足本院教育、科研工作需要的同時向國內外公眾開發,為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的旅遊業增添光彩,為中外文化交流作一分貢獻。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音樂是瞭解人類文明的窗口

通過國際博協樂器專委會的平臺

讓更多人深入瞭解

中國古老的音樂文化遺產

認識中國音樂文化的價值

一起來圍觀吧~

文案:陸妍

製圖:李捷

設計:Joan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