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罕見接受媒體採訪:公平的市場競爭是民營企業最需要的

從當年電池加工的小廠

到如今,擁有千億市值的“獨角獸”

創立24年的比亞迪

穩步完成了自我蝶變與昇華

王傳福罕見接受媒體採訪:公平的市場競爭是民營企業最需要的

自稱“工程師”的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時常將“創新與競爭”掛在嘴邊。

從公交電動化到新能源汽車

比亞迪和王傳福時刻提醒自身和外界比亞迪仍在路上

8月26日,就在深圳建市38週年當天,極少接受媒體採訪的王傳福,特地組織媒體交流會,與包括南都在內的媒體進行了兩個小時的交流。

王傳福罕見接受媒體採訪:公平的市場競爭是民營企業最需要的

今天的對話

將在記者與王傳福之間展開

深圳·比亞迪·王傳福

回頭看,王傳福只是當年辭職下海大潮中的一員,他感念改革開放的重要機遇和深圳特區的創業沃土。

  • 談及深圳與比亞迪,王傳福直言“沒有深圳就沒有比亞迪”;
  • 談及辭職下海歷程,“不安現狀”、“閒不住”的王傳福表示初期只是為了“要給兄弟們一個交代”;
  • 談及主營業務新能源產業及火熱的智能化汽車領域;
  • 談及未來,王傳福表示將通過開放構建一個比手機更強大的生態體系。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比亞迪如何搶佔市場份額?

在未來的發展中,

王傳福有什麼規劃與期許?

以上,你都可以在對話中找到答案

01

談比亞迪與深圳

“沒有深圳就沒有比亞迪”

38歲的深圳特區,24歲的比亞迪

城市與企業,彼此關係密切

記者:對於比亞迪來說,深圳意味著什麼?

王傳福: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比亞迪感觸很深,深圳感觸更深,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深圳,沒有深圳就沒有比亞迪。

改革開放給了我們巨大的機會,讓我們擼起袖子可以幹出事來。我本人1995年也是在北京,在國家的一個有色金屬研究院任職,也挺好,鐵飯碗。

作為年輕人,我們不安現狀,就跳出來,到了南方深圳,正好深圳有這個環境,這裡有公平競爭的環境,我們什麼都沒有,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本,就憑一股幹勁、一股熱血,幹著幹著就幹成了,當然也有一些人沒幹成,公平競爭嘛。幹成了就成了,幹不成再調整。一改革開放,活力全爆發出來了。

王傳福罕見接受媒體採訪:公平的市場競爭是民營企業最需要的

深圳·蝶變

在未來城市規劃與建設發展中,

有一個新熱詞,讓企業家們“翹首以盼”

那便是——粵港澳大灣區

是機遇,也是挑戰那麼,王傳福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記者:你怎麼看粵港澳大灣區會給深圳以及在深圳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企業接下來的發展機遇?

王傳福:中國的城市化是大戰略,城市群也是一個大的戰略,城市群也是咱們國家發揮體制上的優勢,像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層面的大規劃下,未來將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王傳福罕見接受媒體採訪:公平的市場競爭是民營企業最需要的

粵港澳灣區效果圖

一個企業的規劃很重要,像比亞迪的戰略很重要,國家更重要,國家要有戰略方向,另外要有行之有效的時間節點,像“十三五”、“十四五”,我是十三五的專家組成員,我們感受到國家一輪輪的規劃,國家總體的發展,過去四十年真是一個奇蹟。

我相信大灣區的建設規劃好以後,大家按時間節點推進調整,讓整個灣區的經濟更上一層。因此,我覺得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比單個城市都大。我覺得這會讓每個城市更好,越來越好。

在深圳這片創業的熱土上

許多懷揣著夢想的人來到這裡

24年前,王傳福又是怎樣

把“比亞迪”一手帶大的呢?

02

談創業歷程

“當時沒想做這麼大”

記者:回頭看自己創業歷程時,有哪些特別有印象、特別有故事的感悟?

王傳福:一下記不清楚,如果說跟現在比,當時深圳亂哄哄的,塵土飛揚,但充滿活力,年輕人的天下。從創業環境來講,當時的條件差一些,但機會多一些。

我是1966年出生的,我們抓的機會還是好,不是說我們有多聰明,就是普通人,但是那個年代給了我們機會,只是說我們當時比較堅韌一點,比較有耐力一點、比較刻苦一點,堅持不懈,就站起來了。

現在創業的環境條件比當初好很多。比亞迪一路走來,深深感受到深圳改革開放,我們參與進來還是挺幸運的,實際上很辛苦,想想都是淚。

王傳福罕見接受媒體採訪:公平的市場競爭是民營企業最需要的

痛與淚相伴相隨

王傳福遇到最深印象的卻是那件事——

王傳福:那時候創業很艱苦,手上很多訂單,幾乎每年翻一倍,需要很多資金的運作,擴大投資,我們對融資又不懂。

印象最深的是東京那一場官司,索尼告我們專利侵權,後來我們找到證據,證明索尼的專利在日本無效。

當時這件事成為那一年中國十大知識產權事件之一,給中國人一個驕傲。

記者:當年二十多個人成立辦那個小電子廠的時候,當時有沒有展望過未來這個廠是什麼樣子?

王傳福:老實說當時真的沒有想做這麼大。

當時北京下海,在深圳創辦了一個企業,當時也有幾個同學,就想把企業做大,沒想到做這麼大,至少在鐵飯碗裡面待過,要更好一點。

當時在北京鐵飯碗,潛力可能小一些。當初的目標是希望把企業做穩定,後來慢慢確立了更大的理想、目標,理想、目標不斷調整,這是最真實的情況。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來實現,通過技術創新真正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們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目標。

記者:

很多人認為你是中國汽車業的“喬布斯”,你對這個評價怎麼看?

王傳福:關於“喬布斯”,這個我不敢比,喬布斯不止是工程師,還是個藝術家,我認為我充其量就是個工程師,我還要向喬布斯學習。

民營企業會遇到很多困難,企業家精神總體都是一樣的,都是堅持、不放棄,這是很多企業家都具有的素質。困難算什麼?太多了。最怕的是沒有公平的市場環境,只要有公平的市場環境別的都不成問題,都可以去克服。

從做手機電池起家

經過多年,比亞迪達到當下規模

期間,還有幾次超越了國際上的大佬

是怎麼實現的?

03

談企業戰略

“一定要有創新的戰略”

記者:比亞迪如何一步一步實現強大的?

王傳福:我想一定要有創新的戰略,最開始我們做B2B,服務摩托羅拉、諾基亞,就是利用在產品設計、生產工藝上的創新,因為你要用同樣的工藝、同樣的裝備和跨國巨頭競爭,肯定競爭不過它,因為它比你有錢、比你有品牌、比你有好的客戶。

那我們又想搶跨國巨頭在諾基亞和摩托羅拉裡的訂單,就得采取差異化。因此在產品設計和工藝裝備上和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產品設計是全自動化的,投資也很大。我們採用 “夾具+人工”的方法,改革開放初期,也有中國人口紅利。總而言之,就是用創新的東西。

記者:你一直稱自己是工程師,也一直把技術作為自己最看重的方面,從創業到現在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王傳福:我首先是一個工程師,也是企業家。在產品開發和企業戰略上,我們工程師對技術的理解,來制定公司長遠的戰略,比亞迪技術首先為戰略服務,其次才為產品服務。

記者:去年底,比亞迪內部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這一次組織架構調整的起因是什麼?

王傳福:2017年我們把企業文化加入了“競爭”,競爭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把各個業務單元進行非常清晰的市場化,就是企業內部改革一樣,不能只和過去比,要和同行比

,要市場化、要競爭,好的東西我們才買,你也可以賣出去,這個調整以後我們感覺活力提起來了,我們現在很多創新,零部件的創新變得很強。

04

談主營業務

“我們不怕困難,我們就要公平”

王傳福罕見接受媒體採訪:公平的市場競爭是民營企業最需要的

記者: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如何佈局的?

王傳福:電動車這一塊,我們認為走得還是比較好。最早的規劃電動化戰略裡公交電動化是第一步,現在街面上95%的公交車都是電動化。

第二是出租車,現在出租車電動化速度很快。第三是城市物流車電動化,這個也走得很快,我們出臺了7+4戰略。

私家車我們堅持純電加雙模電動車,這個戰略是齊頭並進,我們認為,家庭第二部車可以買純電,第一部車還是插電的,國外市場也是這樣,私家車一半是插電、一半是純電。

第三是城市物流車電動化,這個也走的很快,我們出臺了7+4戰略,現在機場也在油改電,港口也開始搞油改電,礦山也開始搞油改電,這些都是非常正確的戰略。

記者:現在在國內去產能和新能源補貼滑坡的背景下,新能源產業面臨哪些新的挑戰?

王傳福:新能源今年挺好,需求太猛了,現在98%的人還是用傳統車,因為我們的教育、媒體引導和國家黨中央的各種宣傳,加上新能源產品越來越好,如果98%裡有1%或2%的人想嘗試一下新能源車代替燃油車,這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蛋糕多了百分之百。新能源車應該會越來越好,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比去年增長了一倍多。

記者:具體到汽車行業,這幾年的變化是什麼?對於出海,比亞迪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王傳福:汽車行業的變化現在很明顯,電動化,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勢頭非常好,今年上半年感受到電動化的速度比預期要快。因此要變,

一定要抓住百年不遇的機遇。在這次重新洗牌的過程中,或這次換道加速的過程中,我們怎麼抓住,抓住了洗牌就偏上一點,如果抓不住這個機會就沒有了。

我們認為在汽車行業裡未來五年關鍵期,包括造車新勢力,包括傳統的汽車行業,未來五年會出現兩極分化,強者越強,弱者可能就淘汰了。在電動大巴領域就看出來了,電動大巴細分的領域裡已經出現兩極分化,好的越來越好,差的可能就沒有了。乘用車才開始。這是這麼一個變化。

出口也是一樣,我們現在用燃油車去國外都很難,都是電動大巴走向全球,在當地的口碑也比較好,用一些差異化的產品助推中國企業走向一帶一路。再加上貿易逆差,我們不是以低價,是以創新,我們是改善你的環境,以這種方式成為走向一帶一路的另外一個方式。

記者:在推廣新能源車軌道交通方面,目前面臨的主要障礙是哪些方面?

王傳福:

至於軌道行業,比亞迪作為民營企業,符合國家的要求。比亞迪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首先我們敢想敢拼,而且我們的優勢也很明顯,我們自建軌道產業鏈,比亞迪高度垂直整合,我們用電動車的技術、產業鏈創新,關鍵是我們研發市場需求的產品。

軌道交通也可以做大做強,幾個月前,我們在巴西拿到一個6.89億美金的雲軌項目。未來我們在很多一帶一路國家會有更多突破,特別是人口多的、經濟不那麼發達的、修不起地鐵的都是我們的主要客戶,因為我們的軌道交通又好又便宜,能夠解決這些城市的很多問題,軌道交通有很大的市場。

我們不怕困難,我們就要公平,公平的市場競爭是我們最需要的,有公平的市場競爭就夠了,別的什麼都不怕。

再過一個星期

比亞迪全球開發者大會就將舉行

這也是對外開放的姿態之一

那麼,比亞迪是怎麼看待“開放”呢?

開放,對比亞迪又意味著什麼呢?

04

談企業開放

“開放才是繁榮”

王傳福罕見接受媒體採訪:公平的市場競爭是民營企業最需要的

記者:從高度垂直整合到開放的過程中,對於企業勢必會有影響,你堅持開放的信念怎麼產生的?

王傳福:我們一開始也是高度垂直整合,我們代工摩托羅拉和諾基亞是垂直整合,效率很高,一站式服務給客戶。

後來做汽車,汽車領域也有很多垂直整合戰略。初期的時候還是不錯的,公司相對效率高,戰鬥力很強。時間久了,效率就相對慢了一些。

於是從2016年、2017年開始比亞迪內部改革,比如一個零件也可以從外面買。當然,作為公平,比亞迪的一些事業部的產品也可以賣給外面,比如你可以供貨給其他的車企等。這也給比亞迪內部提升了活力和效率。

於是2017年就開始,2018年大幅度開始推行。推行以後才發現嚐到了甜頭,各個零部件事業部、零部件工廠提升了活力和效率,當然壓力也大、壓力大才是好事,如果每天沒壓力的話就真的是吃老本,壓力大就動作多、創新多,產品性價比提高了。到一定階段做一些動作,讓每一個分子都要承受住壓力,這樣才能激發出活力。

像電池開發、空調等等全面開放,對於行業也是有好處的,我們很多電池技術都是領先的,電機、電控包括電動車裡的一系列技術都是領先的,這些可以分享給同行。同時分享過程中他們也得到了鍛鍊,從同行那兒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所以我們感受開放才是繁榮。我們想把汽車也開放,所以我們9月份開全球開發者大會,作為汽車企業第一家跳出來把所有系統都開放,這個開放對汽車絕對是里程碑式的,推動汽車智能化朝更高水平發展。因此,我們就開展了這一個事情,現在已經感受到了好處,嚐到了甜頭,於是開放越來越大。

記者:開放對於未來的智能汽車領域意味著什麼?

王傳福:智能車比大家想象的空間還要大,我們看到手機過去十到十五年智能手機增長的很快,前提就是一定要開放,像最早諾基亞不開放就倒下了,而別人都開放。

像阿里巴巴、騰訊、滴滴,如果沒有智能手機的話,騰訊可能沒有像今天這麼大,最多用PC端的QQ,至少像微信就不會起來。

每個廠家要看到這個戰略方向,要估計出這個蛋糕的大小,再就是制定自己的角色。比亞迪是作為全球第一個,開放汽車所有的傳感器,我相信別的企業他們會跟進,就像蘋果的生態,他們都會跟進。

因此,所有的廠家,如果汽車都開放,所有的APP都可以用上,車的話更有魅力,它有無人駕駛,我說是長了腿的超級手機,手機沒有長腿,很多場景發生不了,汽車是長了腿,汽車去取報告、去接個人,一聲指令就完成了。

深刻認識到這場變革的重大意義和市場,每個企業做好定位。我們通過這次開發者大會希望把未來的前景描述清楚,讓很多開發者參與,我們有平臺讓他們參與,然後形成巨大的產業和生態,在這個生態裡大家都是受益方。

記者:你一直在提全面開放,能不能具體說一下比亞迪做出這一大變革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王傳福:我們說開放,電動化已成定局,電動化是智能化的基礎,智能化必然要發展,智能化的發展首先要開放,不開放孤軍奮戰像諾基亞一樣。

我們希望通過開放構建一個比手機更強大的生態體系,在這個生態體系裡面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讓應用場景更多。因此,我相信很多企業慢慢去研究,後來是跟進這樣的做法,未來將加入這個行業,構建一個強大的汽車生態體系。這個生態體系又會幫助每個汽車消費者實現他想象不到的目的、想象不到的體驗。

文字:南都記者 劉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