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少年經歷,現在的父母都應該看看!

說到唐朝的詩人,王維可以說是大名鼎鼎。後人評價唐朝詩人,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就可以看出王維在大唐詩壇的影響力。據歷史記載,王維不僅僅是大詩人,他還精通音律,擅長畫畫,是可以稱得上大畫家的人。王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除了天生奇才之外,還和他的努力拼搏是分不開的。

他的少年經歷,現在的父母都應該看看!

王維從小就聰明過人,同時他的膽量也比較大,敢於走出家門去闖蕩。15歲那年,王維來到當時的首都長安,成為名副其實的“京漂兒”。15歲,現在的孩子們都還生活在爸爸媽媽的悉心照管之下,可是少年王維已經走向社會去尋找人生的機遇了。因為唐朝的科考制度,是可以自己去尋找當時的官員做推薦老師的。王維來到京城的主要目的就是去尋找一個實力派的人來推薦自己去考試。所以,在京城,王維一邊讀書,一邊想方設法地去結識當時的權貴。

一個15歲的少年,王維怎樣去結識那些權貴呢?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當時的官員都喜歡寫詩聽曲,也喜歡培養新人,所以王維就把自己的詩歌遞交到官員府上,請那些官員去批改。另外王維還利用自己的音樂才華,去為官員演奏音樂。這樣一來二往,他就結識了很多的高級官員。最終在玉真公主的幫助下,登上了狀元的寶座。當然這是後話。

他的少年經歷,現在的父母都應該看看!

王維家在山西,不遠千里來到長安,成年人都會想家,何況王維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呢。面對京城的繁華,王維感覺到自己好孤單、好寂寞,他時時刻刻地思念著家中的親人。一晃,兩年過去了。在王維十七歲那年的重陽節,他登上京城的高處,眺望遠方的家鄉。把滿懷的思鄉之情付諸筆端,寫下了這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的少年經歷,現在的父母都應該看看!

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詩。這首詩寫得樸實無華,卻凝聚了千百年來,中華兒女遠離家鄉時的思鄉情懷。同時,這首詩在構思上是非常獨特的。按照正常的思維,王維思念家鄉的小夥伴,應該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寫出來。可是王維在前兩句的陳述之後,卻筆鋒一轉,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家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帶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反倒是家鄉的兄弟們。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為兄弟們的缺憾而感到痛惜。這是一種出乎常情的構思,這樣的描寫凸顯了王維一心為別人著想的風範。也更加體現了在王維心中深厚的兄弟之情。

這裡是乾訸書苑,這裡有文學,有歷史,有遠方,還有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