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正敢諫,「敕賜狂生」,他與劉克莊同是南宋大詩人

剛正敢諫,“敕賜狂生”,他與劉克莊同是南宋大詩人

王邁像

王邁一生身體力行“律己以廉”、“撫民以仁”、“存心以公”、“蒞事以勤”的人生箴言,以剛正敢諫、策論直切政弊聞名於史,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讚譽“策好人爭誦,名高士責全”。他也是詩詞大家,劉克莊讚譽他“雲煙生筆”、“數人物,方今第一”。

王邁(1184—1248),字實之(一作貫之),自號臞軒居士,南宋興化軍仙遊慈孝裡牛歇山下黃嶺人(今莆田市仙遊縣郊尾鎮伍獅村),嘉定十年(1217)進士,歷官潭州任觀察推官(今湖南長沙)、浙西安撫司幹官、南外睦宗院教授、秘書省正字、漳州通判、吉州通判,知邵武軍,卒封司農少卿,分別入祀莆田、仙遊鄉賢祠

廷試高論,初政有聲

剛正敢諫,“敕賜狂生”,他與劉克莊同是南宋大詩人

仙遊園莊鎮

王邁父親王鑑,雖進士及第,卻僅官終古田縣主簿(今屬福建),卒贈朝奉郎,因而王邁曾自稱“我出寒素門”。他自小聰明好學,“幼穎悟強記”,少有才名,慷慨有志,博通經史,學識大進,年方十一、二歲就已下筆驚人,鄉賢傅誠說他“他日必以文名世”。

嘉定十年(1217),王邁以甲科第四人登進士第,時年二十三歲。他的文章在晚宋的奏章疏議中,文筆堪稱上乘,同邑劉克莊贊其為“天下雋人也,其文字膾炙人口,其論諫雷霆一世”,比如本次廷對策論,王邁即宏論“聖學”與“聖治”的關係,強調帝王不僅應終身求治於學,以獲知治道之本,更應見之於政治,做到“日新求學之心而施之,治者亦必日日新又日新”。針對聖策”,從十個方面引經據典,直指政弊,深入論述治國策略,詞鋒凌歷,說理深刻,洋洋八千言,充滿批判革新精神,顯示其高明的政治見解,擅於論辦的才華與直言不諱的個性。劉克莊寫詩讚嘆:“策好人爭通,名高士責全。”

王邁進士登第後,初授潭州觀察推官。為官誠信廉謹,撫民以仁,執法公正,鋤強扶弱。時任禮部尚書的易祓,警告潭州人士說:“此君不可犯。”王邁一貫主張以仁愛撫民,曾寫詩給同僚好友說:“今君已得官,一飯必念國。民為國本根,豈不思培植?”還力排眾議,強令當地豪紳霸佔的數百畝田地退還百姓,受到百姓擁護。他也曾於天基節進獻箴言,規諫寧宗謹修“六德”,而以《愛民以仁之箴》居首,反映其居官愛民的理念。

剛正敢諫,“敕賜狂生”,他與劉克莊同是南宋大詩人

王邁所撰"仁廉公勤"官箴碑

不久王邁調任浙西安撫司幹官,其後借調為廷試官。當時,詳定官王元春利用職權,企圖提高自己關係親近者的名次。王邁公開在殿上揭發其謀私行徑。元春惱怒之下,唆使諫官李知孝,誣告王邁在殿堂出語聲高,以至被免官,調任設在泉州的南外陸宗院教授,從事在外宗族子弟的教育。

召試玉堂,闊論楮幣

紹定末年,理宗開始主政,重用奪嗣政變、策立自己登基的王府教授鄭清之為右丞相,吸收名士擔任要職,改元端平,以示更化。丞相鄭清之說王邁擔任學官,材不盡用,實是屈材。從南外睦院教授召赴都堂審察。端平二年(1235)三月,召試學士院。學士院乃朝廷儲才之地公卿、大臣多由此出,但須經策試方可調進。

在論述治理挽救楮幣(紙幣)氾濫、財用困難的對策時,王邁敏銳破題,他引古據今,考究本末,圍繞發行楮幣,從軍事、人事、時俗等角度論述自己的時政觀念。王邁認為:“國貧多,弊始於兵”,應核實並控制軍備支出;王邁又指斥朝廷種種浮費奢靡,提出“節省浮費,自宮掖始”。並要求百官減少俸祿,自舉所積(自報“小金庫”)。王邁進而論及人事對楮幣的重大影響。強調君臣應正心誠意,修君德、格君心,並肅清吏德官風。認為賢能的人之所以不能實行正確的主張,就在於奸邪之人的阻礙。王邁的策論,全面深刻,直切時政,受到發策人值學士院趙汝談和宰執真德秀的好評。當月,王邁擔任秘書省正字。

端平二年(1235)五月,宋理宗以喬行簡為右丞相,聽說將複用原王府輔臣,王邁懷著忠君憂國之心,密硫進諫說:“天下之相,當與天下共謀之”,“古今無忠邪兩立之理,若得君子小人雜處於朝,而求天下之治,不可得也”,如果用這樣的奸險人物,朝廷的賢臣將被一網打盡,應該“於從臣中,選其負天下重望者,以參政府,此誠強本折衝之急務”。

諫論兩相,"敕賜狂生"

端平二年(1235)六月,王邁上殿輪對,焦點仍是理宗的用人問題。王邁以“人主欺天為過之大者,人臣欺君為罪之尤者”立論,引經據典,指摘時弊,列舉大臣侍從、臺諫省所,人臣相率欺君行徑,進而責問:陛下是否如禹王一樣厭惡酒肉?如湯君一樣不近聲色?

王邁又當面揭發喬行簡弄權誤國的事實。並批評理宗縱容宰相史彌遠專權擅政。理宗說:“朕當戒諭二相,使之同心協力,共濟國事。”王邁告誡說:“若不戒飭,恐成朋黨之風。”理宗回答說:“朕任清之甚專,但以天下多事,非一相所可理,故以行簡輔之。行簡之用,斷自朕心。”

王邁還專論對將、相的任用問題,列舉德業表現,具體推薦將相之人選。提醒理宗防止“群小能移相權、奪帥權”的歷史教訓,強調說:大臣協和,則賢和朝而物和野,天下之福也。防止執政不和,而有司不和,而萬務不治的局面。

由於王邁輪對毫不留情,直切政弊,理宗惱羞成怒地說:“此狂生也!”言官以其“論邊事言過其實”,疏彈免職,王邁被貶為漳州通判。恰如王邁自己所預料的,因盡忠職務,“苦語忤時,自掇罪戾(自取罪責)而去”。王邁歸鄉里後,自稱“敕賜狂生”。他曾經寫詩自嘲說“未知死所先期死,自笑狂生老更狂。”但人們從王邁的“狂”中,看到他的大忠大勇。

剛正敢諫,“敕賜狂生”,他與劉克莊同是南宋大詩人

王邁倡建仙遊園莊莊山書院

剛正敢諫,“敕賜狂生”,他與劉克莊同是南宋大詩人

莊山書院內景

十年後王邁六十一歲生辰,劉克莊作詞《賀新郎》,記其事與王邁其人其性,詞雲:“萬字如針縷,憶王郎,丹墀大對,氣為文主。貴近旁觀俱失色,仰止如天聖度。笑杜牧,成名居五。晚面清光猶苦諫,似封人,懇切言君母。謫塵世,錯行路。當時宜和薰風句。又那知、青雲一跌,被才名誤。輸與靈和殿前柳,柔軟隨風學舞……”

密疏苦諫,直指君失

剛正敢諫,“敕賜狂生”,他與劉克莊同是南宋大詩人

仙遊王氏宗祠

端平三年(1236)九月,明堂祭天禮畢當晚,雷雨大作。理宗視為異象,詔令求言,“推究致災之由,敷陳消變之策。凡朕躬過失,朝政缺違,悉意以言,靡有所諱。”王邁跪誦感泣,懷愛君憂國之心,苦思多日,直抒草疏密奏。

王邁指出,雷發異時,是皇天寧考積(宋寧宗)怒之後洩,認為陛下獲怒之端有六:故王(濟王趙竑)之冤未伸,彌遠之罪未正;大臣立黨相傾;兵端一開,民禍罔極;宮室恩禮過隆;權度不審,以私滅公,以恩奪義;巨璫(宦官)輒進淫巧。對於解怒之道,王邁指出:要審於擇相,謹於用權,應“以伸故王之冤、正彌遠之罪為第一義也”。

王邁密疏,洋洋三四千言,直指朝政之失,言在朝公卿之所難言,自認“冒進狂言,干犯天威”,再次顯示其忠君救國之心,及其練達世務之才、敢言冒進之性。

王邁應詔疏諫,真正做到詔書所說的“悉意以言,靡有所諱”,他提及北宋名臣司馬光,於幷州通判任上上書宋仁宗,言在朝公卿所難言者而言之,仁宗不以其位卑言高而罪之一事,希望能得到理宗的寬容。不料接連遭受御史彈劾,理宗亦食言不救,以非所宜言之罪,連削三秩。這就是朝廷對王邁“愚忠”進言的回答。

淳祐元年(1241),擔任吉州通判,淳祐七年(1247)夏,王邁出知邵武軍(今屬福建)。當時鄭清之再度擔任丞相,召用王邁,王邁力辭,朝廷給予祠祿奉養。王邁因祖屋焚燬,借居城中驛舍,泰然處之,每日與門生故人登臨樂飲,後因病去世,年65歲。理宗臨朝悼惜,追封為司農少卿,丞相鄭清之也寫悼文追念王邁。

詩詞文章,後世傳誦

剛正敢諫,“敕賜狂生”,他與劉克莊同是南宋大詩人

王邁著作《四庫全書》收入《臞軒集》

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交遊廣泛,所交之人多是才華橫溢、性情豪邁之人,王邁即是最為密切的一位,他們兩人既是同鄉,又是同齡人,家世相似,父親都出身進士。他們也師出同門,先後拜入名士真德秀門下。真德秀是當時名儒,王邁與劉克莊的學問思想都深受影響。兩人既是文學上的知己,更是政治上的同道,也有著相同的坎坷命運。劉克莊因為著名的“落梅詩案”被一貶再貶,王邁因為冒死直諫,同樣飽受貶黜。

兩位才華相當、遭遇又類似的天才,都是南宋大詩人,經常賦詩唱和,惺惺相惜。劉克莊認為王邁“雲煙生筆”、“數人物,方今第一”。王邁詩歌多憂時之作,有與杜甫詩歌相似的詩史風格,其詩文作品對於晚宋社會現實的記錄和反映,在晚宋詩壇上達到了少有的高度,在晚宋文壇起到扭轉風氣、擴大江湖派詩人影響、溝通南北詩風的重大作用。

王邁的詩清朗俊偉,酷似其人,表現出他“剛腸似石那能拗”的性格和“憂國懷家睫不交”的思想感情,代表作有《元宵觀燈》《感嘆時事》《讀渡江諸將傳》《觀獵行》《二月閱邸報》等。

王邁的詩又激烈尖銳,批判現實毫不留情,發揚陸游、辛棄疾作品的優秀傳統,反映現實,感慨時事,唱出愛國主義的高歌。比如《二月閱邸報》:“聞道邊頭數萬兵,倒戈歸我我遺民。處降失策國非國,清野無糧人食人;關外數州城不獵,山陽孤戍草無春。書生憂憤空頭白,自有經綸社稷臣。”作為書生,王邁無法親自馳騁戰場,只有把救國濟民的思想寄託在滿腹經綸的社稷之臣身上。

王邁始終面對現實,勇於干預時弊。《讀渡江諸將傳》一詩關切國家命運:“讀到諸賢傳,令人淚灑衣。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勇似韓彭有,心如廉藺希。中原豈天上?尺土不能歸!”《渡江諸將傳》是指南宋太學博士、左司諫章穎的《南渡十將傳》。

這首詩首句入題,“淚灑”為全詩定下沉鬱悲愴的基調。許多抗金名將,因為功高招來嫉妒,因為掌握一方軍權遭到猜疑。勇如韓信、彭越將軍是有的,但是命運卻都和韓信、彭越一樣。韓信、彭越因為功高被殺。但國家需要的是廉頗、藺相如等團結一心的將相,抗金殺敵,收復失地。中原不是在天上,怎麼會有不能收復的一尺土地?

《四庫全書》收入王邁《臞軒集》16卷,其中詩443首,文168篇,詞5首,賦3篇。當代著名學者錢鍾書編選的《宋詩選注》,選取宋代80位詩人的290首詩,其中有王邁3首。錢鍾書評價王邁作品依然保存辣性和火勁,處處替人民講話,不怕得罪上司和同僚,真像王邁自己所說的“生為奇男子,先辦許國身”、“入被丞相嗔,出遭長官罵……不曲不圓,不聾不啞”。

參考《宋史》及阮其山等人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