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泰山王子》看:孩子到底該由誰來帶大好?

最近一個多月在悟空問答上回答育兒方面的問題,發現有不少媽媽在糾結:孩子是自己帶在身邊好還是讓婆婆帶回老家好?

從電影《泰山王子》看:孩子到底該由誰來帶大好?​​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看的一部電影------泰山王子,講的是一個男嬰由於一次事故,被母猿卡拉帶大,他習得了人猿的聲音和動作,視卡拉如生身母親。成年後某天他在森林救了一位探險科學家,科學家教會他語言,並幫他找到了家人,他不久就與一位漂亮的女人相愛結婚了,雖然他仍然不自主地發出人猿的聲音和動作,但似乎不影響這個女人愛他,本以為王子和公主會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但一系列的事件喚醒了那部分“猩猩”的他,他對他的愛人說:“我要回家……”回到他長大的森林裡去……

從電影《泰山王子》看:孩子到底該由誰來帶大好?


在他看來森林才是他的家,人猿類才是他的家人,最終回到了人猿群裡,人類沒能留住他……

帶著人類基因的他最終放棄成為人類,我想對於他,成為人類要學的東西太多了,他可以掌握人類的語言,卻無法適應人類的思維方式,而成為人猿卻容易得多,那一切都是他熟悉的,從小就習慣的。

從電影《泰山王子》看:孩子到底該由誰來帶大好?


心理學上,有“生理父母”和“心理父母”的概念,“生理父母”是生我們的人,“心理父母”是養育我們的人,當“生理父母”與“心理父母”不是同一客體時,人的內心就容易發生衝突,他就需要重新界定一下到底誰是真正的父母,就像泰山王子,最終他還是選擇養育他的父母……

在心理諮詢工作室實習時,接觸過很多很多這樣的案例,父母因為工作忙,把孩子送到老家,跟著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長大,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把他們接到身邊,希望給他們好的學習環境,結果父母發現孩子一身的“壞習慣”,於是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造”他們,結果這些孩子們不但不合作,還常常以逃學曠課的行為去反抗父母……記得其中一個孩子對父母說:“你們為什麼要把我從爺爺奶奶身邊搶過來?我不習慣跟你們一起生活,我要回爺爺奶奶的家!”我想這個孩子就像泰山,他已經習慣了那個環境,習慣了養育他的父母,只有在那心才是自由的……

就像泰山王子,他本可以選擇文明發達的人類社會,但他不自由,只有在森林裡,在養育他的環境裡才能找到自由……

所以從某種角度說,心理父母比生理父母更重要,更能影響孩子的一生,不管怎樣,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把這兩種父母分開,既要好好生,也要好好撫養,陪他們一起,慢慢成長……

聽了這個電影故事,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工作再忙也不要把孩子送到你看不到的地方養大,如果一定要送到老家,那麼就要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那就是將來無論你付出多少,都無法彌補孩子內心的缺失……


心理學愛好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從心理學角度總結5年多育兒的得與失,與大家分享,歡迎關注,更歡迎不同角度的評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