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的祕密

不快樂的秘密

一位在農村長大的80後朋友說:“當時我小的時候,生活很苦,心想如果將來能夠在城市買一套房子,買一臺車,這一輩子就滿足了。”

現在,他小時候的夢想實現了,不但有房子,而且有兩套,不但有車子,而且有兩臺,自己一臺媳婦一臺。可是他說,自己感受不到幸福,體會不到快樂,仍然覺得生活很辛苦。

他說:自己小時候上學的時候,家裡很窮,村裡沒有電,煤油燈是全村唯一的照明設備,低端的,自己用墨水瓶加棉花自己製作;中端產品,有玻璃罩了,燈芯還可以調節,煤煙也不會鑽進鼻孔裡;高端的,是馬燈,可以提著它外出。如果能背個墨綠色軍用飯包做書包,那絕對是高大上的裝備,每天早中晚揹著他走在馬路上,眼神、動作裡透露的全是自豪幸福感。他說,那時候雖然家裡窮,但是很快樂。

注意,他的結論是:童年雖然苦,但很快樂。這個觀點與我們大多數人懷念童年往事時的感受一樣,很多人在回憶童年艱苦的生活時,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受:雖然窮,辛苦,但很快樂。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年的你真的感到快樂嗎?

不快樂的秘密

其實並非如此,回憶中,你覺得當年那些事很有意思,很快樂。其實,你所感受到的是此時也就是回憶時的快樂,而當年的你事實並非你現在感受的那麼快樂。

我們把這位80後朋友小時候的生活狀況等量平移到當下,拿照明設備來說,有的人是用墨水瓶自制的,有人是帶玻璃罩的,有的人用的是馬燈。放在當下就是:有的人開的是國產5萬左右的車,有的人開的是奔馳寶馬,有的人開的是勞斯萊斯(Rolls-Royce)、賓利(Bentley),開國產5萬元的人,遇到開奔馳寶馬的朋友,會快樂嗎?開奔馳寶馬的人遇到開勞斯萊斯(Rolls-Royce)、賓利(Bentley)的朋友,會快樂嗎?

我相信,他們絕對感受不到快樂。所以,這位80後朋友現在所感受到的童年的快樂,並非是童年當時真正的感受。那麼,為什麼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原因就是——對比。而且這種對比一定是結合當時當地當事所感受。回憶中,我們看到的只是一些具體的事件,並不能體會到當時真正的心情感受,而在當下,除了一些具體的事件外,還有具體的心理感受。把回憶中的事件與當下的事件、心理感受進行對比,自然會覺得回憶中是快樂的,當下是痛苦的。

古今中外,人們都有這樣一種心理“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沒有可以,如果有人有而自己沒有,就會覺得有問題,就會感受到不快樂。因為對比,就會有不公平,因為不公平,就會感到不快樂。然而,世間之事,公平一定是相對的,根本沒有絕對的公平,高矮胖瘦美醜、職位高低權利大小,這是正常的存在,也是生活的主要特徵,不快樂,也是一個人正常的心理。

只是,在當下,隨著貧富差距的增大,隨著不公平現象的更加凸顯,心中的不快樂更容易凸顯了而已。

不快樂的秘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對比,就沒有不快樂。其實,一個人真正有價值且長久的快樂不是來自於對比,而是成就、榮譽、與人為善的滿足。魯迅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我想,這才是真正的人生與快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