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乐的秘密

不快乐的秘密

一位在农村长大的80后朋友说:“当时我小的时候,生活很苦,心想如果将来能够在城市买一套房子,买一台车,这一辈子就满足了。”

现在,他小时候的梦想实现了,不但有房子,而且有两套,不但有车子,而且有两台,自己一台媳妇一台。可是他说,自己感受不到幸福,体会不到快乐,仍然觉得生活很辛苦。

他说: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家里很穷,村里没有电,煤油灯是全村唯一的照明设备,低端的,自己用墨水瓶加棉花自己制作;中端产品,有玻璃罩了,灯芯还可以调节,煤烟也不会钻进鼻孔里;高端的,是马灯,可以提着它外出。如果能背个墨绿色军用饭包做书包,那绝对是高大上的装备,每天早中晚背着他走在马路上,眼神、动作里透露的全是自豪幸福感。他说,那时候虽然家里穷,但是很快乐。

注意,他的结论是:童年虽然苦,但很快乐。这个观点与我们大多数人怀念童年往事时的感受一样,很多人在回忆童年艰苦的生活时,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受:虽然穷,辛苦,但很快乐。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年的你真的感到快乐吗?

不快乐的秘密

其实并非如此,回忆中,你觉得当年那些事很有意思,很快乐。其实,你所感受到的是此时也就是回忆时的快乐,而当年的你事实并非你现在感受的那么快乐。

我们把这位80后朋友小时候的生活状况等量平移到当下,拿照明设备来说,有的人是用墨水瓶自制的,有人是带玻璃罩的,有的人用的是马灯。放在当下就是:有的人开的是国产5万左右的车,有的人开的是奔驰宝马,有的人开的是劳斯莱斯(Rolls-Royce)、宾利(Bentley),开国产5万元的人,遇到开奔驰宝马的朋友,会快乐吗?开奔驰宝马的人遇到开劳斯莱斯(Rolls-Royce)、宾利(Bentley)的朋友,会快乐吗?

我相信,他们绝对感受不到快乐。所以,这位80后朋友现在所感受到的童年的快乐,并非是童年当时真正的感受。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原因就是——对比。而且这种对比一定是结合当时当地当事所感受。回忆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具体的事件,并不能体会到当时真正的心情感受,而在当下,除了一些具体的事件外,还有具体的心理感受。把回忆中的事件与当下的事件、心理感受进行对比,自然会觉得回忆中是快乐的,当下是痛苦的。

古今中外,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没有可以,如果有人有而自己没有,就会觉得有问题,就会感受到不快乐。因为对比,就会有不公平,因为不公平,就会感到不快乐。然而,世间之事,公平一定是相对的,根本没有绝对的公平,高矮胖瘦美丑、职位高低权利大小,这是正常的存在,也是生活的主要特征,不快乐,也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

只是,在当下,随着贫富差距的增大,随着不公平现象的更加凸显,心中的不快乐更容易凸显了而已。

不快乐的秘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就没有不快乐。其实,一个人真正有价值且长久的快乐不是来自于对比,而是成就、荣誉、与人为善的满足。鲁迅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与快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