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大赛》,再与江苏卫视的《相声有新人》比较,你有什么感想?

zhangxueyong813


题目就错了,相声有新人是东方卫视的,相声小品大赛是央视三套的。

号称代表中国的相声小品大赛勉强看了三个节目,喜欢相声的我实在是尴尬加难受,不得不换台。这叫嘛玩意!劣币驱逐良币,不仅是相声,毋庸赘言,无须多言。

相声有新人,看了几期。电视节目呈现的限制让相声本身失色不少,但起码还是相声,起码还能笑出几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央3的所谓大赛占据八天黄金时间,实属店大欺客,不咯吱死你不罢休。我还是选择看每周末的有新人吧,起码我不会给尴尬死。


孟冬


没有对比,不知优劣。

看了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再看央视的《相声小品大赛》,才知道业余的和专业的差距有多大。

《相声有新人》仅从笑点来看有其优势,但其仅此而己。看过了,笑过了,别的什么也没有留下。换言之,就是说有笑点,没效果。再直白点就是说没有思想性。没有思想性的作品,当然也枉论其艺术性了。当下其代表人物就是小岳了。没有精神的人就是行尸走肉,没有思想的作品就是缺少了灵魂,当然不会走得太远。它之所以还占有相当市场,这与当下浮夸的世风、社会压力巨大有关。再看赵本山的人生轨迹亦是明证。上世纪80年代直至2006年止,赵本山与宋丹丹、范伟、高秀敏这些人合作,推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都能直击世风,思想性艺术性兼具,每一个作品都是精品,观看时笑声不断,身心愉悦,观看后回味无穷,意味深长。所以大家都很期待。再看赵本山最后两个央视春晚作品,仅有笑点,且语言庸俗。与其之前的作品相比,粗糙低俗,明显不在一个档次。

央视《相声小品大赛》里的作品,总体来看,形神皆优。有笑点也有效果,即艺术性思想性兼具。值得点赞。


向往光明26


纠正应该是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

《中国首届相声小品大赛》已播出了2期,收视率看上去还可以,位居同时间段综艺节目第2名。但收视率下降也挺快,第一天收视率0.94,第二天下降到0.85。笔者观看节目时,觉得和以往的相声大赛没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小品相声同台比赛,也就是说把两个节目合并在了一起。可能是考虑提高节目质量,避免相声太尴尬吧。但总体给人感觉:评委阵容非常强大,节目质量依然尴尬,笑点几乎没有,但无论点评还是表演,都挺有教育意义。



我们在这里只说相声部分,这样对《相声有新人》来说比较公平。《相声有新人》是以郭德纲为主的相声类节目,笔者观看节目主要是看郭德纲对选手的点评,选手可以直接对话召唤师(评委),从而也产生过分歧,但很接地气。郭德纲评判标准很明确,选手必须会说相声否则就淘汰,之后的赛程多以观众打分为主。节目最新一期的爆笑点,是郭德纲亲自参演了一小段相声,现场全场爆笑。能够让观众与参赛嘉宾爆笑的相声,恐怕如今寥寥无几啊。



虽然在收视率上没能超越央视《相声小品大赛》毕竟那是央视平台,而却有小品混搭在其中,不能等量齐观。但《相声有新人》的收视率(0.54)远超《笑礼相迎》(0.11),这两个节目才属于同类相声节目。那么看《中国首届相声小品大赛》的收视率这么高,到底与《相声有新人》的区别在哪里?是否赢得口碑?笔者注意到:央视的节目虽然收视率高,但网络口碑却很差,最为主要的是:不接地气,不好笑等评论。笔者也总觉得:姜昆的评论像是在念发言稿,可能是领导就应该这么发言吧。其实与其说姜昆在“评论”相声,不如说其在“讲话”更合适。
比赛由张蕾尼格买提主持,5个人打分,分别是石富宽、冯巩、姜昆、李伯祥、赵岩。评论嘉宾:魏文亮、方方、黄定山,由朱迅单独主持。这是个框架,主体表演的是新人比赛,但很难撑起整个场面。亮点是老艺术家垫场,可是这段魏文亮的《美人赞》,笔者已经听了几十年了,所以觉得无笑点,观众鼓掌感觉更多的是为老艺术家的卖力表演鼓掌,而不是有多搞笑。那么笔者认为:既然是以综艺节目的形式,就应该不断的创新。


把评委与评论分开已经很不接地气了,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综艺就要体现综艺感,例如:打分为什么给95.7、93.3等,让每个评委说一说哪里扣分了,比如超时扣0.2分让大家心知肚明,也让选手与评委有个交流。我们看现在呈现的就像看体育比赛,基本脱离了综艺二字,也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服不行的感觉

所以笔者觉得《相声小品大赛》没有《相声有新人》好看。一个高高在上,一个接地气。一个给选手打分就像机器一样,毫无存在感。这五位评委,在笔者看来有点多余。而《相声有新人》虽然只有两个召唤师,但笔者却看到的是两个实实在在的人。这可能就是两档节目最大的区别,不知各位觉得呢?


明辨是非123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除了不搞笑,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这是笔者对央视首届相声小品大赛的看法。真的是干净,真的是高雅,没有屎尿屁,没有伦理哏,标准的电视相声,晚会相声!笔者觉得这届比赛应该叫《央视首届电视相声小品大赛》更合适!

10月2日晚《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总决赛在央视3套拉开帷幕,李伯祥、魏文亮、石富宽、姜昆、冯巩、蔡明等众多德高望重的曲艺名家、表演艺术家、编剧、导演坐镇,众多喜剧界新秀携新颖题材登台,用针砭时弊的相声、映射生活的小品,为观众奉献了一台有笑点、有品位、有深度的艺术盛宴,用高规格、国家级、精品化的喜剧盛宴,展现了人民群众喜迎新时代、欢度国庆的喜悦心情。

但是美中不足之处就是,笑的盛宴无法让观众开怀大笑(专说相声)!创新不代表就要完全抛弃传统,所谓的新颖的方式,不是说让两位成名的相声演员助演两个三四岁的孩子就算!不客气的说,昨晚的大赛相声部分,最大的亮点恰恰是两位非相声演员!来自开心麻花的王成思与杜晓宇,两位票友!虽然没多少相声功底,虽然有些话都没说清楚(也许是故意的),但至少观众是开心的笑了。


再说其他两个相声作品,梁洪昊、杨凯表演的《纠结》,类似于姜昆老师与唐杰忠先生表演的经典段子《着急》,但是不管是作品针砭时弊的力度还是二人表演的火候,都与姜昆老师有不小的差距。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说白了就是典型的电视相声。


至于郭阳、郭亮与大宝、小宝的相声《如此师徒》 ,不谈作品如何,不谈两个孩子功力怎样,只想问大赛组委会,不是有一种说法,不让未成年人参加成人的比赛吗?怎么还是让两个小孩参赛?这样对其他参赛选手公平吗?打低分,对小孩是打击,打高分他们靠的什么吗?同情分吗?

可以这么说,央视的《首届相声小品大赛》代表主流相声界,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代表非主流相声界,他们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主流相声要贴近生活,非主流相声要接地气,只要能做到,就都好,没有必要刻意的去比较!也没有必要贬低一个抬高一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正所谓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靖逸轩主


看相声有新人的时候觉得节目槽点挺多的,还各种的制造热点刷存在感。看完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大赛之后,我就原谅相声有新人了。

至少相声有新人还是个节目。

而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大赛,

我感觉姜昆和冯巩在说这些理念的时候底气都不足。

评委在点评的时候先一通乱夸,然后就上升到层次啊,美感啊,艺术境界啊,转折啊之类的词语上,让人一头雾水。演员也就只是点头嗯嗯,但是我觉得他们也肯定没听懂点评的是什么。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了,切不中要害。

反观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上面的点评,寥寥数语,不来虚的,看着就那么实在。

至于青曲社选送的这对小孩参赛,评分还那么高,是看的苗阜的面子吗?我不得而知。但苗阜送俩小孩参赛的寓意就很明显了,肯定不是代表相声有新人,而是说,让俩小孩去玩玩就行了。


闲白社


首先更正一下,是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不是江苏卫视。

郭德纲的爆红,使相声可以说是又重新焕发了活力,而东方卫视今年推出的《相声有新人》节目,摒弃了以前将相声小品放一起比拼的竞赛模式,专业的相声演员之间互相竞技,并且还对一些相声的专业术语进行了普及,让观众们对于相声又有了一个近距离的认识,虽然在节目开播以来有很多的质疑声,但是丝毫不影响遮挡节目的精彩。如果这个节目能有第二季或更多季的话,无疑会成为相声发展的一大助力。



虽然名字上称为首届《相声小品大赛》,但是而且在这之前央视曾经举办过七届的相声大赛和九届小品大赛,所以这次大赛只是将以前的两档节目融合在一起,按照节目组的意思将两种喜剧形式放在一起,可以让观众们可以更好的体验两种艺术的魅力。当然在评判上是分为相声组和小品组的,而相声方面请的是石富宽、冯巩、李伯祥等著名的演员,点评嘉宾中也有一位相声界的专家魏文亮。所以无论从影响力和比赛规模来说都比《相声有新人》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首期节目已经结束,明显看出相声节目效果明显没有小品出色。满满的主旋律色彩,首先出场的梁红昊、杨凯表演的《纠结》,作为开场节目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明显可以感觉出两个人配合上稍显生疏,节奏把握上也有欠缺,不过好歹两位算得上是专业的相声演员。而且杨凯是已故相声名家常宝华先生的外孙。第二组相声节目是《谁是主角》,而表演者是开心麻花的王成思、杜晓宇的,看来开心麻花要进军相声界了,不过两位的表演看起来还是更像是穿着大褂的小品,不过这个节目是相声专业比赛而不是跨界比赛,让人们不得不对对这次大赛的专业性引起怀疑,既然跨界都能进24强,那么博士相声能进24强就不那么奇怪了。第三组是两个7岁孩子加上郭阳郭亮的节目《如此师徒》,两个孩子的嘴皮子功夫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潜力。

单按照相声方面来说,首期的央视《相声小品大赛》的节目质量,真的比不上《相声有新人》的节目质量,点评嘉宾的点评过于表面化,没有真正从相声专业角度去评价。过多的业余选手和外行参赛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相声发展面临的尴尬,也让观众对于这次比赛的专业性引起了怀疑。希望之后能多点专业的演员,少一些业余的外行的,毕竟专业的事还是专业的人来做,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症结所在,外行只能是表面看着热闹,实则徒增笑柄而已。


吃葡萄不吐葡萄核


实话实说,我因为个人兴趣爱好问题,《相声小品大赛》不太感兴趣,一眼都没有看。东方卫视《相声有新人》我倒是每集都看了。


二者不好比较,原因何在?地方卫视日常周末播出的《相声有新人》只是单纯相声类节目;占据国庆假期央视3黄金时段播出的《相声小品大赛》是相声+小品的二合一节目。

有一个和《相声小品大赛》相似度更高的节目:东方卫视今年一月份播出的,已经播出到第四季的《欢乐喜剧人》。既然二者都是相声小品都有的节目,那么比较起来更容易一些。每个人的比较角度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是从各自前三期的收视率方面比较一下《欢乐喜剧人4》和《相声小品大赛》。



通过前三期数字,
很清晰的看到,最低收视率到1的《欢乐喜剧人4》前三期走势芝麻开花节节高。


通过前三期数字,可以清晰的看到,最高收视率都不能破1的《相声小品大赛》前三期收视率逐步降低。

最后希望《相声小品大赛》加把劲,争取在播出结束之前至少有一期收视率破1。加油!!!


接地气儿的小学生左岸


相声有新人?太肤浅了!相声小品大赛才叫真正的搞笑,难道好有比相声小品不搞笑这件事更搞笑的吗?而且相声小品大赛特别有教育意义!我看完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十年寒窗苦读老师的敦敦教诲都不如看一集相声小品大赛有意义!强烈建议:中国关停所有学校,中国不需要教师,不需要专家学长,看相声小品就够了!


行舟29


《相声有新人》我期期不落,星期六一定要看完才能睡觉。我喜欢郭德纲老师点评的时候各种的专业术语,我喜欢看相声演员用基本功PK。至少我知道了什么叫“磨蔓儿”。

我记得曾经央视的青年歌手大赛都有乐理知识环节,至少观众能感到是专业的还能长知识。青年歌手大赛还有试听视唱环节(听曲唱谱)。京剧票友大赛也有类似的京剧基础知识的环节。相声类比赛完全可以借鉴。比如现场抽签表演“说学逗唱”“快板,贯口,鼠来宝,绕口令”直功直令的来一段才精彩。真正的艺术不是糊弄人,点评也不是假话空话和稀泥的话,这话我们观众自己都会说,还要评委干嘛。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既然是专业比赛让两个孩子上场参赛是什么意思?孩子不去参加少儿比赛来这边有什么意义么,联欢会么?

所以《相声有新人》我期期都看,还不止一遍,它让我觉得够专业,点评我服气。《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我只在头条推送上看了些郭阳郭亮和陈印泉的节目。郭阳郭亮,白瞎了这么好的演员演这么烂的作品,专业的比赛一点都没看出严谨来,陈印泉风格不变,算是正常发挥。所以我对此节目挺失望。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都是在国庆假期间,非周末黄金时段播出的,不知道会不会跟东方卫视《相声有新人》和其他地方卫视综艺节目来次正面交锋。好与不好观众心里雪亮。拭目以待吧!


41881165


不提两个节目出处的BUG,其实这个问题挺实际。

说说我的感觉:



远看忽忽悠悠

近看飘飘摇摇

有人说是葫芦

有人说是瓢

在水中一冲一冒

二人打赌江边瞧

原来是和尚——洗澡


“相声”就好比是这两个洗澡的和尚。

《相声小品大赛》和《相声有新人》就好似看成“葫芦”与“瓢”的俩人。

一个想着“艺术”,打算捞起来加加工,雕雕花,做成工艺品,以便“束”之高阁。

一个图着“实用”,既然是葫芦,就做成瓢,当做生活用品。不图艺术,卖了糊口饭就成。




初衷都没错,只不过

一位认为要升华,要美化。结果走进了死胡同(看样子是出不来了)。

一位认为要先传播,先挣钱。拼着葫芦不要,做成瓢卖,挣钱填饱肚子再说,不管后面的事儿。




不管做成工艺品还是瓢,结果都没有了原来的样子,不能再叫做葫芦

葫芦还是葫芦,捞起来洗洗干净就行了,接下来掏掏籽,往下种,后面才会有更多的小葫芦。

所以都有对,都有不对。


啰嗦了一串儿,以下才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对于相声

不能像《相声小品大赛》那样,一味的求“有品位的新相声”,这样不利于传播。

也不能像《相声有新人》那样,一味求“只可笑的相声”,这样不利于传承。

最后,真应该办个《中国传统相声大赛》,或者《传统相声有新人》。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