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網際網路時代生存?

他生於曲藝世家,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

你可能不曾熟悉他的面孔,但他的聲音你只要聽過就忘不了。他的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 、《水滸外傳》 等評書。

他就是單田芳,2018年9月11日下午3點30分,他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單田芳

這位前輩用嘴“說”了一生,給世人留下了無數的經典。如今他走了,但他辨識度極高的聲音仍然活在人們的腦海裡。他的評書從反映商周時期的《封神榜》到清朝時期的《曾國藩》,再到改革題材的評書,可以說是中國評書的歷史演義。他的這些評書,你知道的有多少?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他五十多年來共表演錄製完成了111部評書作品。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所謂“評書”,“按,評者,論也,以古事而今說,再加以評論,謂之評書。”小的時候愛聽說書,那時候畢竟沒有現在的互聯網、高科技,沒有過多地娛樂活動,聽書評成了孩子們安靜的待在一塊兒的共同愛好。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打開收音機,總會先跳出“刺啦刺啦”的聲音,調試後噪音小了,單田芳略帶沙啞的的聲音便緩緩傳來,一群孩子瞪大眼睛,盯著小小的收音機,聽他講故事。不知道有多少代人是聽著他的評書走過一個個時代。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他的評書就像“毒品”,聽了就會上癮。他說的精彩,大夥兒也聽得認真,聽到精彩之處,心也會被揪了起來,彷彿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每每聽到“且聽下回分解”,就心癢難耐,期待著他下次精彩的說書。他說:“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字'熬'!”但他熬得精彩,熬得為觀眾喜愛。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如今他走了,我們也早已告別了聽收音機的時代,在手機上、電腦上都可以找到他的書評,聽著更方便了,聽得也更清晰了,再也聽不到刺耳的噪音,也再有沒有一群人圍著一個收音機的場景了。我們告別了童年時代,他也與我們告別。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他的離世,帶走了一個時代。“世間再無‘且聽下回分解’”“一個時代結束”成為許多人悼念這位老藝術家時的感嘆。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相比“評書表演藝術家”,我更樂於稱他為“說書先生”。這樣感覺更親切、更有趣,也更接地氣兒。早先年的說書先生可謂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齊全”,手執薄扇,一邊說書,一邊煞費表情,表演的很真實,偶爾還比手畫腳,蹦蹦跳跳,著實有趣。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如今,時代在發展,說書人不再是在茶館酒樓賣藝,而是搬到了熒屏。有人說“只要人類還說話,評書藝術就不會衰亡”,也有人說“說書先生”這一行當的消逝,只是時間問題罷了。不管怎麼樣,“說書”是多少代人的歷史,歷史的印記是無法泯滅的,而它本身也是門兒藝術,是藝術就不會消亡。順勢發展,與時俱進也將成為這一行當發展的必然趨勢。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單田芳辭世,說書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