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會場:搭上共享經濟快車,讓閒置的場地資源輕鬆變現

淘會場:搭上共享經濟快車,讓閒置的場地資源輕鬆變現

這是一個共享的時代,共享經濟發展到現在,出現了滴滴、uber、共享單車、共享籃球、共享雨傘、共享衣櫥.....但除了滴滴和Uber、airbnb是私人資源的再利用外,其他的共享模式其實是換湯不換藥,甚至很多稱不上共享,而是打著共享的旗號做著租賃的事。

其實,共享經濟除了私人資源的再利用外,城市公共資源也可以分享。成立於2014的“淘會場”是一個分享城市閒置並具有商業價值的公共資源的平臺,這些資源包括城市的商圈、社區、商超、寫字樓、商校等閒置場地。

“淘會場主要通過互聯網的技術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讓閒置的場地資源得以變現,以豐富完整的場地大數據解決供需雙方痛點,改變了傳統公共資源的層次化運作模式,形成了全新的網狀運作模式。”淘會場聯合創始人兼CMO劉海生表示。

淘會場:搭上共享經濟快車,讓閒置的場地資源輕鬆變現

起初,淘會場專注於會議和會場的場地出租。中國是一個會議型大國,會場租賃的市場規模不小,但是由於這個市場門檻較低,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平臺切入該領域,會場租賃已成紅海之勢。

由於酒店會場的特殊性,用戶找到場地聯繫方式的途徑非常多,基本上屬於公開信息,因此容易出現跳單情況,行業的利潤空間也不斷被壓縮。

因此,在今年4月,淘會場進行了轉型—定位於商業場地短租的服務平臺。從業務上來說,淘會場做的依舊是場地的出租,只不過之前是專注於會議和會場的出租,而現在是商圈、社區、寫字樓等。

對於商業場地的市場需求,劉海生表示:“2017年全球商業場地租賃預計有5000億美元,中國顯然也是千億級市場,我們合作的客戶每年在中國的戶外展示需求超300場,預算達2000萬。在這一藍海市場裡,關鍵是本地化,本地化需要平臺有更強地推能力和本地資源掌控力,淘會場有著更好的地域優勢。”

據劉海生介紹,重慶作為淘會場的總部,目前有近 1 萬個場地。而在今年7月,淘會場北區總部落戶濟南。除濟南外,淘會場還進入了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武漢、杭州等16個城市。

目前,淘會場已經在全國 17 個城市整合了近10萬塊場地、3 千個場地供應商、16 萬註冊用戶。

談及盈利,劉海生透露,淘會場目前通過兩方面獲得盈利。在每一單交易中,淘會場會收取場地方20%的服務費。另一方面,淘會場還有場地+的業務,能為客戶提供流量監測、營銷評估、營銷服務,這主要針對一些自身營銷策劃能力不夠的客戶,或是需要有人幫其滿足定製化需求的客戶。

淘會場:搭上共享經濟快車,讓閒置的場地資源輕鬆變現

目前,淘會場月成交量在500單以上,而詢盤量是成交量的十倍以上。同時淘會場已啟動城市合夥人計劃,在全國範圍尋找商業場地合夥人,希望串聯平臺線上能力,實現線下傳播與資源累積,拓展全國大市場。

“我們希望淘會場能夠在明年之前做到全國性的平臺,佈局中國版圖,並逐級下沉到二三線城市,總的來說就是先把主動脈跑通,再深耕毛細血管,讓淘會場成為場地方和用戶的貼身管家和可信賴的工具。”

據瞭解,未來淘會場還將構建一個共享場地生態體系,做一個“場地+”生態鏈,以分享場地為核心,向上連接整合商業活動策劃、服務諮詢,向下聯合活動執行、人力等,形成一站式服務平臺。

在融資方面,淘會場於2015年1月完成1000千萬A輪融資,由米倉資本領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