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不尽的夕口禾刀,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对于人性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现在仍在继续。这是一种无聊的争论,但又不能置之不理。

在论述人性之前有必要先讨论两个词:智性和智慧。

智性是有机体的本性,其浩瀚悠久根本无法洞见,人类的智慧充其量只是发现了其沧海一粟而已。 智性的特征主要有:协调、保存、延续、有序、渐进、全息、融入、……这些特性体现了与有机体的一体性。它和智慧的不同就像一个人的全身所有细胞和大脑掌管思维的部分之间的区别,那一个更重要根本无需解释。

数不尽的夕口禾刀,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智慧是意识觉醒的产物,有人可能要反对。说那岂不是连动物也有智慧了,它们都觉醒了吗?呵呵,这真是讽刺!是吗。没错,事实就是如此。区别只存在于觉醒后意识所获得的空间的向度不同而已,人类的意识拥有更深刻、更广阔的域。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使我们可以不那么自大,也许这很好。

数不尽的夕口禾刀,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智性和智慧同属于有机体的功能,而智慧则属于刚刚进化出来的年轻的功能。智慧是一种洞见,具有间接性、跳跃性、概括性……它的这些特性显然具有分离的特征。我们还处于婴儿阶段,最好别急着使用这样一个功能强大但陌生的工具来指导人类的生活。我们需要耐心,就像对待婴儿一样。慢慢了解智慧,慢慢习惯智性。一点一点尝试着发展它们,否则失控将是必然。

数不尽的夕口禾刀,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人性以有机体本性为基础,渐渐发展出具有生物族群性的特点。 人性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定义。我们观察到的人性通常是个体于情境运行的结果,它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性运行的可能。

比如说人性之善、恶。善和恶,是一对人性面向的定义,但是它掩饰了定义它的维度。我们得承认善恶是同一维度的两极,由于在文化层面专门挑拣代表极性的范例致使善恶被割裂的看待了。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可以尝试着将善代入到恶里面。先找一件你觉得恶的事情,去评判它,定义它的恶性,看看是否真实。

数不尽的夕口禾刀,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现在你大概认同了对该事件的定义,那么它就是恶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是否还向当初那样强烈的认同那个定义吗?即使你不否认,但是你总觉得有那么一丝的松动,这就是空间感。当内在出现认同不确定的时候,就是又增加了一些空间感,只是在此空间还没有其它的事物出现。慢慢的当初那个事情离生活越来越远,它的意义、体积也越来越小,这就意味着空间越来越大了,渐渐的在不撤除认同恶的同时也能看到那么一点点善了。因为善一直就在那里,只是当初自己因为认同于恶,就将自己的觉受限定于恶中,而无法超越,更不能获得容纳其它可能的空间,于是善在你的世界里就无法出现。

数不尽的夕口禾刀,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讨论性善还是性恶是多余的,研究善恶的运行机制却显得非常必要。善与恶服从于有机体本性,也就是智性。它们被牢牢的的限定在生物生存条件的阀值之内,成为一个人性因子。阀值的上限是种群延续面向善,阀值的下限是个体延续面相恶。谈到阀值就表示那是极端情况,也就是说在普通情况人类个体是中性的,他们通过内在感受随时调整趋向。随着社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个体貌似演变成了社会的依附品,但这不是事实,真实的情况社会由人组成,因此人是主体,社会是组织形式。

数不尽的夕口禾刀,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到了今天,人类的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去做太多的事情:社会活动、科技活动、医学活动、军事活动、政治活动、娱乐活动……根本说不完,但它们都是为了生命活动服务的。否则它们的意义何在呢?这一简单的事实真的被人类大众达成共识了吗?当然没有,恰恰与此相反,生命正在被无限的浪费着。这种蓄意削弱个体价值、制造分裂的行为模式,导致了众多人类深深的陷入否定之中,他们对人性持基本的否定态度,但永远无法坚定……

数不尽的夕口禾刀,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面对世界的方式基本分为:肯定、否定、接受、逃避、臣服。肯定否定属于思维(智慧)把握世界的方式,看似客观实则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这是脱离客体的疯狂,这是制造极端的原动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用错了它,思维(智慧)是认识了解世界的工具,仅此而已。接受逃避属于本性(智性)把握情境的方式,它看似低级,却很好的解决的大部分问题。但如果这样,人类又无法向更深刻的洞见探索,于是带着觉知,不评判的让这四个极性因子共存,臣服已成必然,这就是临在、超越等等的大门。

数不尽的夕口禾刀,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现在我们基本知道了恶是怎样产生的,恶始于分离。行为与生命活动分离、智慧与客体的分离、本性与主体的分离、责任与权利的分离……真的不想在枚举了。 恶导致毁灭,但必然物极必反,善油然而生。恶,是生物斥力(基本力)的病态表现。我们讨厌恶,是因为它断绝了个体需要依附的需求,逼迫个体独立。被强迫总是令人不快的,那是因为人类个体被动的太久了,没有强迫驱力你们还能干些什么呢?我们可以直视人性之恶,甚至直击它,但永远不要想着消灭它,它是无辜的,错在我们。看到恶的可爱,恶的功效,也许它就不太容易发展为病态了,也许这就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