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舉進場 國內資金爲何按兵不動?

外資大舉進場 國內資金為何按兵不動?

近期滬深股市出現反彈,但上證指數在前期卻創出2644點新低。股指創出新低的背後,本質上是市場資金在大肆出逃的結果。與國內投資者紛紛棄“A”而逃不同,外資正在大舉進場。如此背離的景象,確實值得投資者反思。

根據海通證券的估算,截止今年7月底,外資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約佔6%。然而,就在今年年初,這一比例也僅為2%。可見,外資在加速進入A股。事實上,近段時間關於外資加緊進場的新聞已讓市場產生了審美疲勞。特別是在放寬北向資金的額度限制、A股成功納入MSCI指數之後,外資跑步進場的跡象更加明顯。

外資持有A股市值佔比6%,相對於外資在日本、韓國市場,這一比例其實並不高。不過,如果注意到是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其持股從例從2%提升至6%,則應該引起投資者的關注了。如果說像A股納入MSCI指數,相關指數基金有被動配置A股的要求的話,那麼其他外資的進場,其性質則完全不一樣。顯然,外資是看到了A股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自2015年A股產生異常波動後,滬深股市即步入長期的低迷,特別是今年以來,在GDP增速放緩、貿易戰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在新股IPO常態化,限售股瘋狂套現的大環境下,A股市場不斷下跌,上證指數也不斷創出年內新低。而個股的大幅下跌,客觀上也為外資的大舉掃貨創造了時機。

一邊是國內投資者的大肆出逃行為,一邊是外資的攜巨資買入股票,冰火兩重天的背後,其實凸顯出國內投資者對於A股信心嚴重不足。事實上,自誕生以來,A股市場就表現出“牛”短“熊”長的特性,箇中既有制度建設、市場監管等方面的原因,其實也有投資者對於股市缺乏信心的原因。也正是由於對市場喪失了信心,我們才會看到國內投資者不顧股價的下跌也要出逃的慘況。

另一方面,也與A股嚴重的投機氛圍關係密切。事實上,在股指處於2700點一線時,從滬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水平看,許多上市公司已經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此時,理應是投資者進場佈局的時候,而絕非甩賣股票的時候,但股指不斷創出新低,既說明投資者對於市場缺乏信心,客觀上也折射其投機的習性。

A股市場常常會出現“外資抄底論”,其實外資能否抄底,背後的因素是很多的。退一步講,外資在抄底時,國內投資者也可以跟進抄底。但事實卻正好相反,在外資抄底的同時,國內投資者卻在出逃,也給外資抄到更低的底部創造了條件。

要改變內資出逃,外資加速進場的狀況,個人以為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切實改變A股市場圈錢市的錯誤定位,將股市打造成為兼具融資與投資功能的場所。去年新股發行數量達438家,在A股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如此密集圈錢,不僅導致市場不堪重負,給市場資金面形成巨大的壓力,也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而今年以來,雖然股市持續低迷,但IPO“常態化”依然如故,這一切都是圈錢市的必然結果。

其次,進一步約束解禁限售股的套現行為。限售股套現,已經成為A股市場邁不過去的一道坎。而且,隨著掛牌的新股越多,所產生的限售股也越來越多。限售股在市場上所形成的壓力,不僅有資金面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此前證監會雖然對限售股的套現行為進行了規範,但顯然遠遠不夠。此外,要嚴打市場上的違規行為,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雖然國慶長假前上證指數收於2800點之上,但重塑投資者的信心顯然更為重要。否則,股指再創新低也並非沒有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講,改變股市錯誤定位、約束解禁限售股的套現行為,以及嚴打市場上的違規行為,保護好投資者的利益就顯得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