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世衛組織ICD-11首次納入中醫系統,世界向中醫敞開

Nature:世卫组织ICD-11首次纳入中医系统,世界向中医敞开

在循證醫學時代,中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質疑與反對一波接著一波。但近期Nature報道稱,明年中醫系統將首次被納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

這個結果離不開Choi Seung-hoon,彼時的WHO西太平洋辦事處傳統醫學顧問。

2004年那個灰濛濛的秋日,一直印在Choi Seung-hoon的腦海中。那個秋日來自數十位亞洲國家的代表準備將古老的中醫精化為一個完整的分類體系。似乎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雖然中醫複雜龐大,雖然中日韓各國對針灸穴位位置有所差異,雖然各國有爭議與衝突,但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終一份由3106箇中醫術語組成的文件面世了。這份文件包含了上千種疾病和疾病分類,並在全球100多個國家設立了醫療日程。文件將會影響到臨床診斷、醫療保險範圍、流行病學研究依據以及衛生部門解釋死亡率統計等。

同時ICD-11將會在第26章納入這份文件相關內容,並在2022年在WHO成員國中實施。Choi等認為,這將對中醫的發展影響深遠,“將會改變世界醫學,”Choi說。

WHO這麼大張旗鼓推廣中醫,中醫的質疑者和反對者如何看?就如出了名的對中醫進行批評的Donald Marcus所言“偶爾或有人會對此有疑問:既然中醫飽受質疑,那麼世衛組織此舉不是要讓人們生病嗎?”他是一位免疫學家,也是貝勒醫學院的名譽教授。

首先中醫被質疑的理論,比如經絡之類的,有人就認為摸不著啊,這是什麼?此外還有人認為,缺乏隨機對照試驗,怎麼能證明其有效安全性?還有人表示,就是發表了研究,但現有證據,還是顯得蒼白無力。

WHO一直較為支持傳統醫學,尤其是2006-2017年陳馮富珍任職WHO總幹事期間。

曾在2016年,她在北京稱讚了中國在公共衛生方面取得的進步,並表示“中國國內做得好,走到世界其他地方,也能帶來不同凡響。”

在2014年Science增刊上,陳馮富珍曾指出,傳統藥物更容易獲得,且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有助於成為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的有力工具。

2016年,她還在新加坡的一次演講中表示,中醫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很有優勢,因為中醫注重均衡飲食、鍛鍊、中草藥治療以及釋放壓力等方面。

2014年,WHO發佈的一項10年戰略就是將傳統藥物納入現代醫療保健,實現全民健康覆蓋。該文件呼籲會員國將傳統藥物納入醫療保險,並推進傳統醫學教育。

此外,中醫與西醫多年來也在不斷融合,西方醫學也在逐漸靠近中醫,以期進一步瞭解。

比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就建立了研究傳統藥物和臨床實踐的機構。而中醫也在臨床試驗中證明自己。

不過也仍有很多學者就WHO對中醫的態度有所不解。

就西方醫學專家和臨床醫生而言,他們也對中草藥中含有的有效分子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對其安全性有所懷疑。

紐約石溪大學癌症研究人員Arthur Grollman認為,WHO應該更加關注馬兜鈴之類的風險和補救措施。

“我認為WHO應致力於發展循證醫學,”英國牛津大學的統計學家和流行病學家Richard Peto說。

雖然質疑之聲不斷,雖然懷疑的眼光不曾離開,但即使抨擊中醫者也認為,第26章內容還是會起到建設性的作用。比如Peto就認為,第26章有助於收集不良反應數據,瞭解正在接受的傳統醫學的療法。

不論如何,WHO的舉措,對中醫打開了世界的大門。就中國而言,也贏得了大力發展中醫,帶動相關產業的契機。

據悉,“一帶一路”貿易倡議要求到2020年建立30箇中醫藥醫療服務和教育中心以傳播其影響力,到2017年底已有17箇中心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匈牙利、哈薩克斯坦和馬來西亞等國建立。

2016~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醫藥及相關產品銷售額增長54%,達到2.95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