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皇上的聖旨弄髒了怎麼辦——罰款3萬兩白銀

田夫子/文

中國講究天人感應,皇上那就是上天的化身,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具有神聖性,容不得別人絲毫怠慢。

如果有人竟敢把皇上的寫的字弄髒了怎麼辦?清代乾隆年間就出了這麼一件事。河南巡撫何裕城上書皇上,他自己因為不小心,把香灰撒到了皇上硃批的奏摺上,因此“惶惶不可終日”,請求自罰白銀3萬兩。對,你沒看錯,是他自己上書的承認錯誤的,按說弄髒了皇上硃批奏摺只有他自己知道,不是應該大加隱藏、不為人知嗎,怎麼還自己曝光自己。但是我們何大人就是這麼光風霽月、堂堂正正。乾隆皇帝也有點不好意思,就下旨給他,說,沒有那麼嚴重,特別加恩寬免何巡撫白銀2萬兩,讓他交上1萬兩就行了。

把皇上的聖旨弄髒了怎麼辦——罰款3萬兩白銀


為什麼何巡撫要上趕子暴露自己的“罪行”,難道銀子多的用不了了?這個原因就在於清代的“議罪銀”制度,“議罪銀”是由和珅提出來的。原來清代的國家財政於皇上自己的私庫是分開的。皇上如果想自己發展點私人愛好,就得從私庫拿錢,但是搭理皇家產業得內務府水平奇差無比,收入太少,而乾隆皇帝又是古今第一大收藏家,酷愛字畫古玉,以至於後看到的很多有名的字畫都有乾隆皇帝的各色印章。這個燒錢的愛好,內務府是萬萬支撐不起的,所以和紳就出了這麼一個主意,讓犯錯的大臣交“議罪銀”,以罰款來贖罪。

把皇上的聖旨弄髒了怎麼辦——罰款3萬兩白銀


此制度一出,官場大震,本來犯了罪,可能家破人亡。現在只要交了錢就可以免罪,簡直是幸福來的太突然。於是大家紛紛交“議罪銀”,據統計短短十三年,僅僅重大的“議罪銀”案件就有68起,這些“議罪銀”少則萬兩,多則十幾萬兩,最高的一起案件竟然高達38.4萬兩,乖乖隆滴咚,韭菜炒大蔥,乾隆皇帝這可發了財。

還有的大臣並沒有什麼說的上的罪名,為了給皇上送銀子,就自請罰銀,河南巡撫畢沅因為“未能迅速搜獲要犯”自請罰銀2萬兩;陝甘總督勒爾謹因為轄地的商人走私玉石自請罰銀4萬兩……大家交罰款交的不亦樂乎。

把皇上的聖旨弄髒了怎麼辦——罰款3萬兩白銀


因為是和珅首創的制度,所以罰款多少,什麼該罰什麼不該罰,和珅也有很大的話語權,因此和珅也因此發財不少。內務府總管西寧因為辦事不力,本來要砍頭示眾,後來和珅說情,罰款8萬兩白銀了事。西寧專程給和珅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當然感謝的銀子自然也少不了。

當然了,這些“議罪銀”的來源,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大臣文綬交納“議罪銀”8萬兩,乾隆四十期年他的兒子山東巡撫國泰向下屬們索賄,銀子不多不少,也是8萬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