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國富論》:經濟學的百科全書

儘管亞當·斯密一生的足跡從來沒有離開過歐洲——他常年定居英倫半島,曾去法國遊歷三年,但是,他顯然是一個具有全球化視野的人,而這幾乎全部來自於他的理論天賦。在《國富論》中,他推論說:“引起勞動工資上升的,不是國民財富的實際大小,而是它的不斷增長。因此,勞動工資最高的,不是在最富的國家,而是在最興旺發達或者說致富最快的國家。英格蘭現今肯定是比北美地區更富的國家,可是,北美的勞動工資比英格蘭任何地區更高。”

由此,在斯密看來,北美殖民地處於進步狀態,相對富裕的中國處於靜止狀態,而印度帝國則處於衰退狀態。

在《國富論》一書中,斯密用很大的篇幅討論了從古羅馬開始到英帝國的國家治理模式,在他看來,一個主權國家只有三個責任需要履行:“第一,保護社會免於其他社會的暴力和入侵的責任。第二,儘可能保護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免於其他成員的不義或壓迫的職責。並且,第三,建立和維持某些公共設施和公共機構的職責。”

從這些觀點可以發現,現代經濟學理論的誕生,首先是現代意識誕生的過程,而不是其他。

在現代經濟學史上,大衛·休謨與亞當·斯密是公認的奠基人之一,休謨比斯密年長12歲,他們在1739年相識,此後互相影響,共同構建了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斯密還忠誠地擔任了休謨的遺囑執行人。

就如同當時代的所有著作一樣,《國富論》並不是一本體系嚴謹的論著,它充滿了經驗主義的氣質,很多論述明顯地帶有啟蒙意味,但它確乎覆蓋了所有的經濟學基礎性命題,在後來的時間裡,“它在為某一學派的理論提供依據的同時,又為其反對派提供了同樣有力的說明”(胡寄窗,《西方經濟學說史》)。

亞當·斯密不是一個書齋型學者,在格拉斯哥大學當教授時,他就同時負責學校的行政事務,晚年,他還被任命為蘇格蘭的海關和鹽稅專員——他在這兩個崗位上獲得的報酬是教授年薪20倍。在這一點上,他與日後的理論勁敵凱恩斯倒頗為相似。在學術上,斯密是一個極度自負的人,儘管他的很多觀點都博採自當世很多高人,可是他卻避免引用他們的著述,這在經濟學說史上非常罕見,當然此等舉動也容易引起一些爭議,譬如馬克思就曾在《資本論》第一卷的註釋中“揭發”說,亞當·斯密的一段話“幾乎逐字逐句抄自貝·曼德維爾《蜜蜂的寓言,或個人惡行,公共利益》的註釋”。

亞當·斯密終生與寡母相依為命,世俗生活富足而單調,他把所有的人間榮譽都寄託於學術,到他去世時,《道德情操論》出了六版,《國富論》出了五版,他銷燬了所有的未刊文稿,自以為已經解決他那個時代的所有經濟問題。

亞當·斯密|《國富論》:經濟學的百科全書

亞當·斯密雕像

《國富論》的全名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最早的中文譯本是1902年嚴復的文言文版,名為《原富》,1930年郭大為和王亞南以白話文再譯,定名為《國富論》。

就全書內容而言,似乎還是嚴復的書名更近本意,郭-王版很容易被曲解為這是一部關於國家富強或國家資本主義的專著——而這正是20世紀30年代的主流意識形態。恰恰相反的是,亞當·斯密是一位真正的自由主義者,他所開創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被認為是“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今天擺在諸君面前的這本彩繪精讀本《國富論》,是吳曉波頻道在2015年6月進行的一次共享經濟試驗的成果。

我們先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眾籌,得到1588位素不相識的朋友的支持,籌得223118元,同時,向全國徵邀合適的翻譯者,最終由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教授領銜的學術團隊主譯,費一年之功,完成了這部譯著。這一試驗的本身,便有趣地體現了亞當·斯密關於分工、資本和利己利他的理論,真的是由一隻“看不見的手”所驅動,協作完成了一件美好而有益的勞動。

—— 吳曉波

亞當·斯密|《國富論》:經濟學的百科全書

《國富論》彩繪精讀本

內容簡介

《國富論》出版於1776年,是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產業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這本書對於經濟學領域的創立做出了極大貢獻,它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也提供了現代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基礎,極大地影響了後代的經濟學家。它被譽為“西方經濟學的‘聖經’”“經濟學的百科全書”,是經濟學入門必讀之書。

《國富論》總結了近代初期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並在批判、吸收當時有關重要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從勞動、分工、交換、貨幣、商品的價格以及構成價格的基本要素等方面,層層深入,進行了詳細精闢的論述,就整個國民經濟運作的過程做了系統、清晰的描述。

本書由研究亞當·斯密的學術權威選取和翻譯《國富論》全本最精華部分,保留作者完整的理論體系,並配以譯者導讀。吳曉波作獨家人物序,展現這位偉大的經濟學鼻祖的寫作歷程。同時加入大量精美插圖,圖文配合,以期成為最適合大眾閱讀的版本。

目錄一覽

人物序——吳曉波

譯者導讀——羅衛東

第一篇 論勞動生產力提高的原因,以及論勞動產品在不同階層的人中間自然分配的順序

第一章 論勞動分工

第二章 論引起勞動分工的原因

第三章 論勞動分工受限於市場規模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和功用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和名義價格,或論其用勞動表示的價格和用貨幣表示的價格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

第八章 論勞動工資

第九章 論資本利潤

第十章 論地租

本章結論

第二篇 論存貨的性質、積累和使用

引言

第一章 論存貨的分類

第二章 論資本積累,或論生產性與非生產性勞動

第三章 論資本的各種用途

第三篇 論不同國家中不同的財富增長過程

第一章 論財富的自然增長過程

第二章 城鎮商業如何促進鄉村的改良

第四篇 論政治經濟學體系

引言

第一章 關於重商主義體系的結論

第二章 論重農主義體系,或論將土地產物看作一國收入和財富的惟一或主要來源的各種政治經濟學體系

第五篇 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

第一章 論君主或國家的支出

第二章 論社會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