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四川最早识字教科书”或现达州

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土溪镇城坝村,渠江奔涌而过,河水弯道内,2000多年前曾有一座热闹的城池。这里,是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展开,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首次全面厘清了城坝遗址功能分区,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年代序列,城坝遗址原先面貌渐渐还原。

时隔千年,城址西门城墙重见天日,一处神秘的河边聚落出土竹木简牍数支,“河平二年十月”“江州发吏一人”……这里是否曾是水陆冲要之处所设的关口?

震惊!“四川最早识字教科书”或现达州

渠县城坝遗址

城坝遗址地处渠江左岸,其所处的川东北地区是多省交界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北上陕甘、东进两湖的重要通道。

2014年至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此地进行了连续五年的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目前,发掘面积共计4000平方米,清理包括墓葬、水井、灰坑、城墙、城门、房址,沟、窑等各类遗迹40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

城址北部的郭家台遗址西南角,经过系统的考古发掘,一组保存完好的汉代西门城墙重见天日。汉砖堆砌的城门遗迹堆积规整,城砖花纹繁复,线条灵活。

震惊!“四川最早识字教科书”或现达州

瓦当

“我们初步分析,城墙初始夯筑年代为西汉时期,东汉时期有过大规模增修,沿用至六朝时期废弃。与史书记载基本对应。”考古现场负责人郑禄红说,通过对城址区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基本明晰城墙结构及夯筑方式,并发现城墙后期有过增修。

沿着城墙往里,考古人员发现并清理出城墙、壕沟、城门、暗渠、门房、建筑基址、道路、车辙印、水井、窖穴等遗迹。“车道与城门相连,车辙印间距大约1.4米,两边保存着的高台建筑遗迹。”郑禄红说,城址内,各遗迹互相关联,并组成有机的整体,全面立体地展示出城址内结构布局情况。

“这不仅对研究城坝城址内涵、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古代城址考古研究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震惊!“四川最早识字教科书”或现达州

瓦当

此次发掘中,遗址北部江边一处聚落遗址发现是意外收获。“当时,我们看到靠近河边有一个形似窑的东西,怀疑与冶铁有关系,于是开始了发掘。”郑禄红说,随着布方,大家发现这里是一处西汉晚期延续至魏晋时期遗迹。

经过清理,目前已在此出土了数十支竹木简牍,总字数近200百字,包括“河平二年”、“竞宁元年”等纪年的官文书性质木牍,“这在四川地区考古中十分罕见,除去青川战国木牍、老官山汉墓医简,这是第三次发现,大大填补了地方史料的缺佚,蕴涵巨大的学术价值。”此外,竹简内容还有书信、习字简、识字课本等。

为何此处会出土较多竹简?诸多专家猜想,这或许与遗址性质有关。“那个位置太好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胡平生说,作为一个控制、瞭望、观察的点位,该一般聚落遗址在各方面都具有优势,也很有可能是一处津关遗址。“很希望能够在简牍里发现匹配的文字来印证我们的猜想。”

专家介绍,该处一般聚落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秦汉帝国对西南地区行政管理提供了新材料,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震惊!“四川最早识字教科书”或现达州

稿件综合自封面新闻/四川在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