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大清王朝的女人輔佐三代帝王,死後三十七年無人爲其下葬!

對於這個一手撐起大清王朝的女人,有的朋友比我還熟悉,她就是孝莊太后。她是歷史上極為有名的賢后,一生中輔佐了三代帝王,靠自己之手培養出了順治、康熙兩位皇帝,可以說她在整個清王朝的歷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撐起大清王朝的女人輔佐三代帝王,死後三十七年無人為其下葬!


那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卻是整個清朝死後下葬時間最晚的皇太后。這是為何呢?就連她的陵墓,都是重孫子雍正皇帝為其修建的。那她一手扶持、培養的康熙帝為何沒有為其處理好後事呢?

1688年,孝莊太后壽終正寢,享年七十五歲。這個奇女子波瀾壯闊的一生結束了,她的遺體從這時起便一直被放在了北京城的清東陵。雖說康熙把她生前所住之處重新拆建為“暫安奉殿”,卻一直沒有下葬。直到雍正三年,雍正才為她就地修建陵園。而從她與世長辭到入土為安之間隔了三十七年之久。


撐起大清王朝的女人輔佐三代帝王,死後三十七年無人為其下葬!


其實孝莊生前便對自己的後事做了妥當的安排,在遺囑之中註明了這樣三點。

一:不想回到盛京和皇太極合葬。

清王朝的墓葬制度中,有帝后合葬這一條,所以正常情況下孝莊靈柩要運回東北和皇太極同葬。但是孝莊明確表示,認為皇太極逝世已久,自己地位低微還是不要打擾天子安睡了。


撐起大清王朝的女人輔佐三代帝王,死後三十七年無人為其下葬!


二:不要勞民傷財

在清朝的陵寢制度之中,如果皇后比皇帝晚死的話,就需要在原有的帝陵基礎之上,比鄰此處修建專門的後陵。皇太極又葬在關外,路途遙遠。運棺過程豪奢鋪張是避免不了的,而這個扶起大清王朝的女人不願意看到這一點。


撐起大清王朝的女人輔佐三代帝王,死後三十七年無人為其下葬!


三:不願離開子孫

因為入關以來,清朝的第一、二任帝王都是她一手帶大的。可以說孝莊在順治和康熙的身上傾注了極大的心血,一手扶持順治上位穩掌大權,順治死後又傾盡全部心血培養孫子康熙治理國家。從康熙的種種表現中我們便可以看出他和孝莊太后兩人之間的感情有多深厚。


撐起大清王朝的女人輔佐三代帝王,死後三十七年無人為其下葬!


​從這幾點看來,也不是康熙不願給她入葬,而是孝莊遺囑實在給康熙出了個大難題,這才導致這個女人死後三十七年裡都無人為其入葬。

雍正三年,恰是皇太極和孝莊結婚的一百週年紀念日。雍正以孝莊太后護佑大清國祚綿長,國家昌盛之名為其在“暫安奉殿”原址上修建了陵寢,也就是今天的昭西陵。離世三十七年後,這個支撐起大清王朝的女人終於得以安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