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武術教練邵長華對中國武術進校園的使命性看法

日前,在一場為期三天的百名體育教師武術培訓中,伴隨著鏗鏘有力的吼哈操練聲,知名武術教練員邵長華在對體育老師們進行培訓的過程中表示:深化武術進校園的重要性認識,不僅僅是教育體制上的改變,更是中華傳統文化在民族復興的新時期階段非常重要的使命性對待。

知名武術教練邵長華對中國武術進校園的使命性看法

近年來,中國武術有被逐漸邊緣化的趨勢。在新時期民族復興、文化振興的背景下,“武術進校園”這樣帶有戰略色彩的舉措被推上了前臺。現在的青少年對中國武術印象和認識多來自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帥氣的招式、“騰雲駕霧”的夢幻感是他們對武術興趣的直接動因。邵長華表示長期以來,在一些開展“校園武術”的中小學校,學習武術的學生普遍認為“習武”好處多多:身體更加強壯、學習更加高效、性格更加開朗……武術運動令人身心愉悅、受益匪淺,因此在一些學校武術受歡迎程度僅次於足球、籃球等大眾運動。

知名武術教練邵長華對中國武術進校園的使命性看法

其實,在“武術進校園”工作方面也在進行著類似的“系統工程”。一些省市體育局和教育廳在中小學校開展“武術特色學校”申報評選,對開展校園武術活動較好的地區和學校進行重點扶持、定期指導、經驗推廣、引領示範。據瞭解,“武術特色學校”重點針對武術活動開展普遍的公辦、民辦全日制中小學校,定期進行年度考核驗收。

邵長華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老話用來形容體育課的師生關係最恰當不過。藉助“武術進校園”之力,一些具有武術專業背景的體育老師走進了課堂,從“有形的招式”到“無形的文化”,學生們在入門階段就得到了專業指點,對中國武術瞭解和學習遠不止於“強身健體”層面。正如諸多教育系統與邵長華武學院領銜下的上海加華國術館合作開展師資培訓,主要擴大“進校園”深度和廣度。但僅依靠社會民間力量還遠遠不夠,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還需形成合力。

知名武術教練邵長華對中國武術進校園的使命性看法

“武術進校園”不是培養武術大家、選拔武術運動員,而是培養學生對武術的興趣,掌握一種健身方法,最後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弘揚國粹、傳承文化。這樣的定位無疑更加務實,讓全民一起行動為武術進校園叫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