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這麼多的石油和天然氣,爲什麼不能自給,還要進口?

簡單258854392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區分石油天然氣儲量和可採儲量的概念。

通俗的說,石油天然氣儲量就是一個國家地下或海底擁有的石油天然氣總量。然而,一個國家擁有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並不意味著現階段都能開採出來。

一方面,石油天然氣開發需要技術裝備作支撐,如果缺乏過硬的技術裝備,儲量再多也難以開發出來;另一方面,不同國家的石油天然氣儲量構造不一樣,有些國家油藏氣藏品質比較好,比較容易開發,也有一些國家油藏氣藏品質相對差些,相對難以開發,這就需要綜合考慮勘探開發的成本收益。

比如,一個油田開發成本約合70美元/桶,而當前的國際油價是60美元/桶,這意味著與其自己開採,不如從國際市場上買,否則,每開採一桶反而虧10美元。這說明,只有開採成本低於國際油價時,油田才會產生商業價值,才能給企業帶來收入,否則,即使儲量再大,也不能變成產量。

相對而言,我國石油天然氣儲量確實很大,但是有些油田氣田開採成本比較高,而我國經濟總量較大,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能源作保障,所以,我國一方面開採綜合成本較低的油田和氣田實現部分自給,另一方面進口一些油氣滿足國內其他需求。

未來,隨著技術裝備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油田氣田將會成為開採可能。


經濟好望角


從大道理上講,資源是稀缺的,所以必須合理配置。

中國確實有很多的石油和天然氣,但這些石油與天然氣滿足不了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需求,也滿足不了人們日益提高到生活水平需要,所以必須進口。這是常識,也是規律。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剩餘儲量為257億桶,摺合僅37億噸。這樣的數字,在世界上排名第十三位。如果單純從數量上來看,中國石油儲量不算少了,放在隨便一個國家,比如韓國、新西蘭等,都是絕對牛逼。但放在中國就不一樣。

首先是我們國家人口多。無限逼近14億人口,平均一下,其實沒多少。

其次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我們國家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生產基地。這是需要海量的石油來滿足市場需要。包括石油本身的需求,以及上下游產品的需求等。龐大的需求,讓國內有限的生產,滿足不了,那麼就必須進口石油。

第三,儲量不等於現實產量。儲量是未來可以開發的資源,並不是立即就能轉化為現實產量的東西。

第四,中國石油儲量分佈不均衡。國內的石油,主要分佈在東北、西北地區,還有就是不斷增長的海洋石油。但目前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集中在東南沿海,需求量最大的也是東南沿海。從國際上進口石油,不但成本更低,而且更便捷。海運的價格,比陸運到價格,不可同日而語。

最後,既然現在能夠從國際上進口價格較為低廉的石油,那麼國內的儲量可以慢慢開發,給後代子孫留一點資源,有助於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助於受到其他國家威脅時候,我們能夠撐過去。


波士財經


既去年拿下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之後,今年我國一舉超越日本,成為世界頭號天然氣進口國。油氣進口量的劇增,足以反映我國的經濟不斷向好。不過,有部分網友提出,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為什麼不自己開採,這樣還能帶動國內的油氣產業發展。

實際上,儘管我國油氣儲量豐富,但受技術及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油氣產量無法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龐大消費需求。

1、胃口驚人!消費量是產量的3倍,我國被迫進口海外油

據2018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的數據,我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高達257億桶,佔全球儲量的1.5%(俄羅斯為6.3%),但我國的石油產量僅384.6萬桶/日,遠低於俄羅斯和沙特千萬桶/日的產量,也無法滿足高達1280萬桶/日的消費量。而且,隨著消費和產量增速差距越拉越大,我國石油供需的矛盾也將愈發突出。年鑑顯示,2006年至2016年期間,我國的石油產量保持0.8%的年均增速,遠低於石油消費量5.2%的年均增速。

目前,我國存在大量未經開發的油田,但大多處於複雜的地理環境,具有成藏機理複雜、勘探難度大的不利特點。其次,發現油田並不等於就能開採油田,開採油田的工作和工序相當複雜和冗長,不同油田所適合的開採方式也不盡相同,這意味著開採本國油田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不難發現,近年來我國油企紛紛“出海”投資和開發油田,就是因為國外油田開採難度小,投資回報高。

2、開採成本比進口還高,油田開採何時“遍地開花”?

此外,我國的石油開採技術相對落後,石油開採成本明顯高於世界其他主要石油出口國,也是限制我國油田開採的重要原因。不僅如此,國內的原油品質沒有中東產油國好,會增加煉油成本。一般來說,石油可以分成輕質、中質和重質,越“重”的石油含碳較多,分離成本較高。這樣算下來,還不如進口石油來得划算,還有助於保護本國的油田。

大量進口石油也是為了滿足我國建立石油儲備庫的戰略要求,這對於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國際公認的安全石油戰略儲備是90天,據金聯創數據顯示,美國和日本的儲備量約為150天,德國為100天。而據多方測算,中國原油儲備只相當於不足40天的石油淨進口量,離2020年儲備量滿足100天的消費需求,仍然任重道遠。因此,中國加大石油進口迫在眉睫。

3、天然氣供不應求,能源進口多元化成關鍵

與石油類似,我國的天然氣產量也無法滿足日常供應,無奈之下才選擇進口。據官方統計,2017年1月~9月,我國天然氣總消費量為1677億立方米,同期增長18.40%;而天然氣總產量為1088億立方米,增長10.8%。而且,隨著我國加快推進“煤改氣”,天然氣需求的缺口將進一步擴大,未來所需進口的天然氣將會更多。

不得不說,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買家,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經濟需求,另一方面是為了適應我國油氣開發的窘境。由於我國對外能源依賴度將不斷提高,當務之急還是要實現油氣進口渠道的多元化,避免經濟發展受制於人。


金十數據


這些東西,我們還得多學學日本。當然是學好的方面。

不管石油也好,天然氣也罷,各種礦產資源都屬於不可再生資源。越用越少的。這些資源不管對哪個國家都是重要的戰略儲備。能進口當然進口。

日本屬於一個資源匱乏國,但是對資源這一塊,人家頭腦就比較好用,石油人工儲備世界第一,為啥儲備那麼多?



利於本國,利於長遠發展。自己沒有,要是哪天人家不賣了,自己不至於被動。再有,隨著開採深入,肯定越來越少,要是沒有其它能源代替,絕對價格指不定哪天就會飆升,現在儲備便宜。等哪天匱乏到石油出口大國都沒油出口,我有油啊,要用,拿錢來。到那時估計就不是這個價了。人家有點類似做生意。


所以不管天燃氣也好,礦產也好,石油也好,這些不可再生東西,能先不用自己的就不用,要是先把自己的用沒有了,要用時花錢不說,還要看別人嘴臉,人家願意賣就賣,不願意賣能咋地。


良良引力波


多?的確也不少,如果按照中國的儲油量和探明儲量來看,中國的石油儲量也不少,但是相比較其他國家而言,中國的儲量就少太多了,相比較中國的消費量來看,中國的原油就太少了

我們來看看BP世界能源年鑑的數據:

石油探明儲量中國在亞洲是第一(257億桶),但是出了亞洲,圖中紅色方框內的都是比中國原油儲存量高的國家,有十來個之多。其中中東、委內瑞拉、加拿大、俄羅斯是傳統的油氣大國。

我們再來看看各個國家的消費情況:

中國是1280萬桶/天,僅次於美國的2000萬左右,也就是說,每年中國需要消費1280*365=46.7億桶,中國的總探明儲存量才257億,夠用幾年?而且探明儲存量可不是都能夠開採出來的,能開採2/3就是謝天謝地了。中國目前的產量為1.91億噸,大概12億桶,與我們每年所需的46.7億桶差的還很遠

相比較亞洲其他國家,中國已經不錯了,好歹還有點油,而且煤炭超多,反觀周邊的印度、日本、韓國,基本上都靠進口,正因為如此,馬六甲海峽才如此重要。

在既有事實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要多多拓寬能源渠道,才能夠降低原油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


以股易金


支持石油和天然氣進口。我們要為祖國的未來,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些資源,不能過度開踩,最好減少開踩。花錢進口就少一些開踩,現如放肆開踩的話,到子孫後代啥也沒了只能被別國卡脖子,千萬別為一時滿足留下千古恨。


農民工之淚


中國有是中國有。這個有是可以保存的,放在哪裡不開採,永遠是你的,開採了,用完了就沒有了,能源在中國以後是無價之寶。國際上一旦有風吹草動,中國可以自給自足。現在買點為子孫後代多留點。


路人甲158458618


謝謝,前不久,我已回答過類似的問題!

2015年我國完成了最新一輪的油氣資源潛力評價,此評價結果顯示,我國目前總體的石油資源總量達到1257億噸,可開採量達到了301億噸,已探明儲量34.3億噸左右,佔全球儲量的1.01%,已探明儲量在世界上排名第14位。


再來看看我國目前的石油產量,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98億噸。而2017年世界石油產量排行中,美國的石油產量為每日1500萬桶,佔世界石油產量第一名,其次是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伊朗、伊拉克、阿聯酋、巴西和科威特。



雖說我國的產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為什麼不能自給自足,還要進口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開採技術落後,開採成本高。中國目前發現的油田數挺多,但實際進行開採的極少,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石油開採成本很高,我國一桶原油的開採成本在50美元左右,而中東國家的成本大多在一桶10美元左右。



第二,國內需求呈上升態勢,近6年來,我國原油消費缺口從2.5億噸增加到3.58億噸,對外依存度從55.2%上升到65.5% ,從需求端來看,中國是全球原油市場的大買家,原油進口需求依然很強勁,2017年原油進口量遠超過去5年均值,達到了800-950萬桶/日的水平。



第三,源於地緣政治的複雜性,為了提升我國的石油抗風險能力,合理的解決供需問題,慮到石油戰略儲備的長遠利益,我國目前依然提倡石油以進口為主,而國內只是在有計劃性地進行開採工作,隨著國家新能源戰略的興起,國內石油的產量會進一步降低,到時候,進口量估計也會開始回落。



吾是一個傳奇


從世界範圍來說,我國的石油儲量並不高。根據國土資源部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全國石油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81.02億噸,剩餘技術可採儲量35.01億噸,剩餘經濟可採儲量25.36億噸。

那我國這點石油儲量可以開開採多久呢?2010年以來,我國石油開採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按照這個開採速度,現有的剩餘技術可採儲量35.01億隻夠開採17年!

並且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石油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2887.89萬輛,連續9年蟬聯全球第一。不用幾年,3000萬、4000萬的銷量就會到來,二新能源車的銷量畢竟比重不高,大部分汽車都還是傳統能源汽車,對石油的消費量將步步提升。

2017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9150萬噸,已經比前幾年2億噸的產量有小幅下降。這麼解決我國的能源短缺,尤其是石油短缺問題?目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口。

2017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年進口原油41957萬噸,同比增長10.1%,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進口量是是自產原油的2.2倍。全年石油供給量(自產+進口)合計61107萬噸,其中進口占比68.7%。也就是說,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68.7%。在2015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首次達到60%,才兩年的時間就上升到68.7%,按照這個速度,2020年這個比重將接近80%,絕大部分以來國外供給。

石油進口已經成為我國第二大進口水平,僅次於集成電路(芯片)。2017年全年石油進口金額11003億元,佔我國進口金額比重約為8.8%。


紅谷新視界


本國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在開發的同時必須作好戰略儲備,以防備突發事件發生,在和平時期對石油的供應可以用多元化供應方式,實現我們石油戰略的平衡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