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汨羅山塘路立交橋首片跨鐵路箱梁架設完成 計劃8月通車

備受關注的重點工程山塘路跨鐵路橋日前進入關鍵節點。近日,京廣鐵路株洲至岳陽段封鎖1小時,全面配合山塘路跨鐵路橋橋樑架設。

自2017年8月啟動建設汨羅山塘路跨鐵路橋,經過9個月的建設,目前,大橋已完成0——10號橋臺澆注,自西往東前四跨橋樑已完成架設。

“整座大橋60片箱梁,目前已完成25片架設任務,此後,將按照一天一片的進度架設。”承建方項目工程師張平風介紹,由於大橋第五跨(5、6號橋臺)位於軌道之間,橋臺基座開挖不能動用大型機械,工程難度係數大、耗時長。而橋樑架設更是難上加難,為保障火車運行安全,架樑時,施工單位要在鐵路部門規定的“天窗點”時段,對過往火車進行封鎖,精確測定了工藝參數和作業時長,時間精度控制在分秒之間。

山塘路跨鐵路橋是汨羅城區第三座上跨京廣鐵路橋,由廣鐵(集團)長沙鐵路建設有限公司施工承建。工程西連前進路,東接山塘路,從西往東依次與新站路、京廣鐵路、車站路、勞動路相交,橋長331米,寬20米。項目總投資2.2億元,按照工程進度,預計2018年8月,可實現主線通車。

岳陽汨羅山塘路立交橋首片跨鐵路箱梁架設完成 計劃8月通車

這將對汨羅的旅遊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汨羅市處湖南省東北部,緊靠南洞庭湖東畔、汨羅江下游。市境東部和東南部與長沙縣毗連,南與望城縣接壤,西鄰湘陰縣和沅江縣,北接岳陽縣,東北與平江縣交界。因境內有汨水、羅水會合,其下游名汨羅江,因以名市。是“中國龍舟名城”。公元前278年端午節這一天,流放到汨羅江邊的屈原得知楚國都城淪陷,遂投江殉國。鄉人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過端午節劃龍船、吃粽子、佩香包、插菖蒲等習俗世代相傳。

岳陽汨羅山塘路立交橋首片跨鐵路箱梁架設完成 計劃8月通車

離岳陽70多公里,發源於江西幕阜山,全長253公里,最後流入洞庭湖。汨羅江兩岸粉牆村舍,桃紅柳綠,民風淳樸,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那裡有屈原墓、屈子祠等古蹟。 屈原大約在公元前340年誕生在湖北秭歸樂平裡一個貴族家庭,他“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年輕時就成為楚國的“左徒”,因他“改革內政,彰明法度”而遭到反動貴族的排斥,被逐江南,最後他輾轉來到了汨羅江邊,在這裡度過了一生中的最後九年時光。據說他的不朽詩篇《離騷》、《九歌》以及《九章》中的部分篇章都是在汨羅江邊一帶寫成的。屈原於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五日懷抱石頭投入汨羅江,以表達“眾人皆醉我獨醒”、不與世人同流合汙的高潔志向。 據說屈原投江後,沿岸的百姓紛紛劃舟搶救。後來就演變成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舉行龍舟比賽的習俗,人們用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到漢代時,當地人在汨羅江邊的玉笥山上修了一座屈子祠來紀念屈原,現存的屈子祠重建於清乾隆年間。

岳陽汨羅山塘路立交橋首片跨鐵路箱梁架設完成 計劃8月通車

屈子祠,亦稱屈原廟,現闢為屈原紀念館,位於湖南省汨羅城西北玉笥山頂。始建於漢代,原址無考。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將它移建至玉笥山上。佔地7.8畝。自山腳至祠有石階119階。此祠為三進青磚結構。祠正門牌樓牆上繪有13幅屈原生平業績和對理想追求的寫照的浮雕。在過道的牆壁上,鑲嵌著許多石碑,鐫刻著後人憑弔屈原的詩文詞賦。後殿矗立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附近建有獨醒亭、騷壇、濯纓橋、桃花洞、壽星臺、剪刀池、繡花墩、望爺墩等紀念屈原的古蹟,俗稱玉笥山“八景”。今存建築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正殿為磚木結構,單層單簷,青磚砌牆,黃琉璃瓦覆頂,風格古樸秀雅,全殿三進,中、後兩進間置一過亭,前後左右各設一天井,中有丹池,池中有大花臺,植金桂。祠內有樹齡在300年以上的桂樹多株,每逢中秋節,黃、白花盛開,馨香四溢,令人陶醉。

岳陽汨羅山塘路立交橋首片跨鐵路箱梁架設完成 計劃8月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