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的流轉之謎:五次被收入皇宮府庫,四次流入民間

在中國書畫史上,《清明上河圖》這幅巨大的圖卷絕對是其中最出色的代表,而河南開封正是依據這幅畫的時代背景打造了一個5A級文化旅遊景區——"清明上河園",每年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前來遊玩。

眾所周知,《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的代表作,以長篇巨幅的圖卷將北宋晚期開封城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描繪的淋漓盡致,與《東京夢華錄》等史料相互印證,可以讓後人一窺1000年前這座擁有100萬人口的社會風貌。

《清明上河圖》的流轉之謎:五次被收入皇宮府庫,四次流入民間

不過,關於這幅圖卷,卻有許多歷史之謎在其中流傳。比如,"清明"之含義,很多人認為《清明上河圖》顧名思義指的是"清明時節汴河周邊的圖卷",但其中疑點甚多。

有細心的人發現:在《清明上河圖》中,路邊的小販有在賣切開的西瓜,並且有的招牌上書寫"口暑飲子"的字樣,這些都不應該是清明時節的風物。

有學者考證,開封城有一個裡坊名為"清明",其地理位置恰恰在汴河邊上,從這個角度看,《清明上河圖》應該值得是清明坊、以及汴河周邊的風俗民情。

除此之外,《清明上河圖》的流傳也是幾經波折,期間過程曲折複雜,甚至有些已不可考,而我們所知道的是:《清明上河圖》在宋金元明清五代的皇宮府庫中都珍藏過,但卻因種種不可測的原因流落民間。

《清明上河圖》的流轉之謎:五次被收入皇宮府庫,四次流入民間

起初,《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所畫,而張是北宋宮廷畫師之一,這幅畫卷原作自然收藏於北宋皇宮中。據說,"藝術家皇帝"宋徽宗對其十分喜愛,親自用自己所創的"瘦金體"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還加蓋了自己的私家印章。

其後,由於"靖康之亂",不僅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及大量的皇宮妃嬪等被脅迫北遷,北宋皇宮中珍藏的金銀字畫等也被擄掠一空,《清明上河圖》正在其中。不過,當時的金人漢化程度不高,對於字畫古玩等並不十分重視,致使這幅名作流落民間,傳說是被一個叫張著的人得到過,並且在上面留有自己的題跋。

然後,就是大家都知道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興起,"搶天搶地搶女人",財富、字畫自然也在其列,《清明上河圖》再次被收入宮中。但由於元人不善於經營管理,府庫中許多字畫往往被蛀蟲所光顧。其中,一個裱糊匠就利用修繕的機會,將一個冒牌的臨摹本替換了真本,幾經輾轉最後被一個叫楊準的人拿到了手裡,還將這個故事寫了下來。

《清明上河圖》的流轉之謎:五次被收入皇宮府庫,四次流入民間

到了明代,《清明上河圖》在徐溥、李東陽、陸完、嚴嵩、馮保等大臣、首輔、大太監等人手中相傳,中間因為嚴嵩父子被抄家而流入宮中一段時日,後來又經由馮保之手流入民間。及至清代,《清明上河圖》曾流傳到狀元畢沅的手中,後來因其被抄家而流入宮中,被嘉慶皇帝所佔有。

然而,不知道在流傳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真本並無宋徽宗的題字,或者說《清明上河圖》有宋徽宗的題字原本就是一個謠言,如今已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