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這幾個部位的「泥」千萬不要搓

說起洗澡,可能又要引起“南北方大戰”了!北方人洗澡都喜歡“搓澡”,搓出來的泥兒越多洗得越乾淨?對身體越好?但是搓下來的“泥”是什麼東西?難道南方人沒有嗎?

今天,咱們來聊聊這些“泥”到底是什麼?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這幾個部位的“泥”千萬不要搓


01

這些“泥”是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些“泥”學名叫“上皮角質層”,古文人叫“皴(cūn)”。主要成分是皮屑、油脂、汗液、灰塵、及衣物纖維等。

有數據表明,人體每天都會有100-200萬左右的皮膚細胞產生,也同樣有這麼多的皮膚細胞凋亡、老化。所以死亡的細胞與皮脂、汗水等物質相結合時,也就形成了我們所謂的“泥”。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這幾個部位的“泥”千萬不要搓


根據人體不同體質、環境等不同,“泥”的成分構成區別如下:

1、油性皮膚的人,油脂的成分稍微多一些;

2、乾性皮膚的人,皮屑多一些。

3、喜歡吃油膩、不運動的人,搓出來的“泥”也會多一些,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這幾個部位的“泥”千萬不要搓


02

這些“泥”是怎麼產生的?

由於人體的器官每時每刻都在運作,幫助人體新陳代謝,代謝在體表的產物就是皮屑。人體的毒素都是通過脾胃代謝送出體內,排出很多的分泌物出來,就如油脂、汗水等。同時,裸露的皮膚沾染到空氣的灰塵,那麼,這些物質在體表累積成“泥”就是再正常不過了。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這幾個部位的“泥”千萬不要搓


03

為什麼每天洗澡,“泥”卻還有?

這些物質即便是前一晚洗澡的時候搓乾淨了,但是第二天同樣會再次出現。這是為什麼?

人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會源源不斷的產生皮屑;

人體一直處於出汗狀態,只是有時無法明確的感知到而已,尤其是睡眠狀態、情緒變化等;

皮膚呼吸也會產生分泌物;

外界環境中的細微顆粒物、細菌等會黏附在皮膚表面。

所以,即使每天洗澡搓“泥”,也會給人洗不“乾淨”的錯覺!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這幾個部位的“泥”千萬不要搓


04

5大因素是導致身體"泥"變多的罪魁禍首

01

內分泌紊亂

日常生活中,經常熬夜、壓力過大的人,皮膚會變的很差,容易導致皮膚毛孔變大,皮脂腺分泌不斷加快(這類人也比較容易長痘),就男性來說,體內的雄性激素分泌也會高於女性,這樣都會造成身體中的“泥”越來越多。

02

皮膚代謝過快

我們人體的皮膚時刻都在代謝,角質層作為皮膚的最外層,可以起到保護、保溼皮膚的作用。皮膚中的角蛋白,還能減少水分蒸發,對吸收水分非常有效,使肌膚保持滋潤、光滑的狀態,而且還能夠抵禦各種微生物的侵襲。

一旦角質層代謝過快,會讓皮膚衰老、死亡的速度逐漸加快,這也是導致“泥”多的一個重要因素。

03

年齡

衰老的女性容易皮膚乾燥、出現皺紋,與皮脂腺分泌減少有很大的關係,這也是為何更年期女性容易皮膚乾燥的原因。從青春期時,人體的皮脂腺分泌旺盛,到了35之後便開始減少。

04

環境影響

外界空氣乾燥、氣溫低,常常導致皮脂分泌減少,以及油脂擴散慢,這樣也造成了皮膚乾燥易癢現象。皮膚缺少皮脂的保護,在秋冬季節容易發生乾燥、癢和掉皮屑等。

05

飲食習慣

長期素食、少油飲食,降低皮脂分泌。反之,油膩、辛辣、甜食、菸酒等會刺激皮脂異常分泌。對皮膚而言這兩個極端都不可取。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這幾個部位的“泥”千萬不要搓


05

搓澡不當的3大危害

對正常皮膚來說,偶爾搓澡能夠促進皮膚血液循環,還可去除舊的角質層,使肌膚光滑,神清氣爽。對於油性皮膚的人,定期搓澡也能減少粉刺的發生。

但是很多人習慣用力搓,其實搓澡也要控制力度,如果過度搓“泥”,不但傷害皮膚,疾病也會找上門!

破壞角質層、降低皮膚抵抗力

角質層是人體皮膚表面的第一道防線,可以抵禦外界的微生物入侵,降低物理、化學物質的刺激,防止水分丟失過快。

但若是頻繁洗澡或是過度搓泥是有害的,角質細胞從新生到脫落需要28天,過於頻繁地去角質,皮膚代償不及,會大大降低皮膚的保護作用。且水分經皮膚外滲流失的速度至少增加10倍。如果是過敏人群,還會增加過敏的幾率。

溼氣入侵

春夏兩季常強調“祛溼”,尤其是夏季,雨水、冷飲、空調等都會加重溼氣。但當皮膚屏障異常,洗澡後不擦乾等都會加重溼氣。而中醫認為,溼邪會造成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的失調,成為各種疾病的根本。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這幾個部位的“泥”千萬不要搓


誘發皮膚病

大力搓洗還會搓掉皮表僅存的一點兒皮脂層。我國大部地區氣候受季風影響,冬季相對乾燥。而當外界溼度降低時,皮膚表面的角質層的水合程度也會跟著下降,皮脂分泌減少,皮膚容易出現乾燥脫屑的情況。

如果此時過度清潔,大力搓洗,會把本就相對稀薄的皮脂層徹底搓掉,加劇皮膚乾燥,甚至誘發瘙癢症等一系列乾燥所致的皮膚病變。過度使用沐浴露等洗護產品洗澡,也會加重皮膚的乾燥程度,引發乾燥性皮炎。

另外,乾性皮膚、魚鱗病、溼疹等皮膚性疾病的人不宜搓澡,否則會把本就相對稀薄的皮脂層徹底搓掉,加劇皮膚乾燥,甚至誘發瘙癢症等皮膚病變。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這幾個部位的“泥”千萬不要搓


06

如何適度搓“泥”?

有人覺得洗澡不搓一搓心裡過不去,即便搓也不要對自己太”狠“了!

1.在搓之前,可以先用自己的手指頭搓一搓,如果有“吱溜”聲,就表示過度了,那就不用搓了;

2.如果能搓出“泥”,那就輕輕搓,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為準。而且隔幾天搓一下也是可以的,不必天天搓。

07

如何“合理搓澡”呢?

1、洗澡次數

洗澡次數最好是一天一次,夏天熱的時候可以次數多一點,不過冬天的時候最好減少次數。因為太頻繁洗澡對身體沒好處。還有就是,如果患有冬癢症、魚鱗病、銀屑病、溼疹的人,次數千萬不要太頻繁了。

2、洗澡時間

很多人在洗澡的時候,洗澡時間都會持續很長時間,事實上,如果時間太長了就會使皮膚脫水,但是太短的話就可能會洗不乾淨。所以在淋浴的時間最好是3到5分鐘,盆浴的時間最好是20分鐘。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這幾個部位的“泥”千萬不要搓


3、洗澡溫度

洗澡水溫很重要。太熱或太涼的水都不好,一般以35~40℃的溫水為宜。通過溫水的浸泡,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排除體內垃圾,長期堅持,還可以預防某些疾病。

4、這些部位不要用力搓

就像我們的脖子、腋下這些比較易出汗的地方,最好別太用力的去搓,不然便會傷害到我們的保護膜,使得皮膚容易造成病毒侵害,導致皮膚瘙癢、過敏等。而且搓澡也不用天天搓,隔一兩天搓澡就好了。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這幾個部位的“泥”千萬不要搓


5、洗澡用具

許多人在選擇澡巾的時候,喜歡紋粗的質地,從而用力摩擦皮膚,清潔汙垢,從心理和視覺上得到滿足。

然而,搓澡巾質硬而粗糙的表面直接損傷皮膚,使表皮角化層過多地被搓擦而脫落,保護作用減弱。其次,使用搓澡巾,如果不注意澡巾的衛生,還可傳播一些皮膚傳染病。尤其是與他人共用搓澡巾,傳染的機會更多,經常使用搓澡巾,還容易得癤子、膿皰瘡等皮膚病。

因此,許多醫生呼籲人們慎用或不用尼龍搓澡巾,即使使用,也不能用力搓擦,更不能全家共用一個搓澡巾。選擇質地優良的搓澡巾,注意澡巾的衛生,使用時不要用力過猛,可以方便去除身體的汙垢和角質,又不會傷害皮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