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小時候,在我們的印象中總有一首溫暖而美好“搖籃曲”。搖籃曲的歌詞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是啊,在這個人與人之間關係變得愈加冷漠的社會,如果說還有一個人能夠無條件為你付出,能為你無私奉獻的話,那麼我想那個人肯定是母親。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故事就是一個母親放棄了受人尊敬,條件舒適的教師生活,轉而去做一名風餐露宿,地位卑微的清潔工,而她的目的只為了給自閉生兒子當陪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請容我細細道來。

8月2日,18歲的成都大小夥子包涵收到了南京特殊師範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他被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錄取。這份通知對於包涵一家人來說彌足珍貴,這是學校該專業在全國唯一一個錄取自閉症學生的名額,包涵也成為了四川第一個考上本科院校的自閉症學生。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包涵

一條朋友圈,一份錄取通知書,背後卻是一個特殊學校和一位教師母親十餘年的守望和堅持

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考個普通院校尚且需要十年如一日懸樑刺股、鑿壁偷光般的寒窗苦讀。那麼對於一個自閉症兒童而言,考上大學的難度更是難上加難。也許一開始,誰也無法預料像包涵這樣的自閉症孩子將來的出路會在哪裡,但是武侯區特殊學校的老師和包涵的母親依舊在沒有希望的黑夜裡摸索黎明的方向,直到在8月3日,一條朋友圈的發佈正式宣告黎明的到來。

事情是這樣的。8月3日下午,武侯區特殊學校校長蔡曉莉的朋友炸開了鍋。她的一條朋友圈引來了無數朋友的點贊。她發了一張照片: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頒發的錄取通知書,被錄取的學生名叫包涵,被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錄取。蔡曉莉寫下了這樣的文字:高校融合教育的發展為特殊學生提供了更多發展機會,祝賀我們的涵同學。寥寥數字,表達了蔡曉莉對包涵的祝福,同時也是對特殊學生有更好出路的期盼。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包涵的媽媽也在朋友圈寫道:“永遠忘不了,包涵上小學四年級時,武侯特教對包涵的幫助……”

無法支付高昂費用,無奈放棄自閉症干預機構接受康復治療,幸得武侯區特殊教育學校的接納

包涵從幼兒園開始便一直在普通學校就讀,但是因為病情的原因,武侯區特殊學校給予了他們很多資源支持。

最初,龐芝華也曾將包涵送到自閉症干預機構接受康復治療,但高昂的治療費用讓這個本來就困難的家庭不得不選擇放棄。正在這時候,武侯區特殊教育學校為龐芝華提供了支持。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當時他媽媽找到我們,告訴我們孩子無法把控情緒,特別是兩件事情同時發生的時候,他往往會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而咆哮。”武侯區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陳芳針對這種情況,對包涵進行了語言和情緒訓練,模擬兩難的情景,比如媽媽正在炒菜,突然電話響了。去超市買東西付款的時候想起來還有一樣東西忘了買……通過訓練,去幫助他分析應該做什麼事情。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包涵的語言能力以及該有的行為習慣才慢慢建立起來。而每個週末,包涵的媽媽都要到武侯區特殊教育學校,接受學校的轉向培訓,逐漸地,龐芝華面對兒子的刻板行為不再驚慌。

蔡曉莉也感嘆,龐媽媽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包涵走到今天,他的媽媽是一號功臣。

無法融入集體,遭受同齡人的歧視

從外形上來看,包涵與普通小孩並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在他3歲那年被確診為自閉症,不能開口說話、不喜歡與人目光直視、總是重複開門關門的動作、眼睛可以盯著風扇看幾個小時、一個盆就能玩一下午……這些刻板行為,包涵統統都佔齊了。最讓媽媽龐芝華難受的是,若他在某個地方不慎摔倒後,便會在原地重複摔倒的動作,即使流血受傷也不罷休,“好幾次都嚇得我趕緊抱著他就跑。”媽媽龐芝華對此焦慮不已。

上幼兒園後,包涵更是很難融入到集體中,“所有小朋友都在操場上做操,只有他一個人繞著圍牆跑。”有同學追著他罵“傻子”。龐芝華是一名中學老師,她深深地焦慮:長此以往下去,孩子不僅在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連心理健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從教師轉型為清潔工,只為了陪伴孩子

一位教授告訴龐芝華,對於自閉症患者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只能通過耐心陪伴,引導才能慢慢變好。當時,龐芝華是一所中學的生物老師,為了照顧孩子,她毅然辭去了工作。“原本打算到孩子所在的小學應聘教師,但學校的教師名額滿了。”沒有應聘上老師,卻無意中聽說學校在招聘清潔工,龐芝華一做就是三年,“我只是想離孩子近一點。”

母親付出常人難以想象,只為孩子茁壯成長

龐芝華的付出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原來當教師的時候收入還算固定,當清潔工之後收入銳減。最初,包涵的爸爸每個月的工資只有900塊錢,而花在包涵訓練費的錢每個月就要1200元。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見肘。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一家人擠在小房子裡

中學時,為了方便孩子上學,她在川音附中附近租了房子,平時爸爸和包涵睡一張床,她一個人睡在陽臺的單人沙發上。為了能讓兒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除了打掃衛生,每到課間10分鐘,她還要做回“孩子”,丟手絹、跳皮筋、角色扮演……想各種遊戲讓包涵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看著他和孩子們一起玩,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再多的辛苦我都覺得值得。”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看到孩子學習吃力,申請陪讀當孩子同桌長達十餘年

進入小學後,學習難度逐漸加大,包涵學起來很吃力。為了輔導兒子的功課,龐芝華向學校申請了陪讀,併成為了兒子的同桌。在課堂上,二人一起聽課學習,龐芝華會認真做好筆記,等到課後,將老師教的重點講給孩子聽。包涵的理解能力存在缺陷,像“酸奶比牛奶少多少錢”這道題他會做,但如果將“少”變為“便宜”,他就不會做了。龐芝華說:“我只能將知識點反覆講給他聽,一遍又一遍的做題,鞏固練習。”就這樣,從幼兒園到高中,龐芝華和兒子做了十餘年的同桌,被人們親切的稱為“同桌媽媽”。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母親陪讀

自閉少年竟然是音樂才子

音樂,是改變包涵人生的轉折點。上幼兒園時,孩子們在舞臺上表演手風琴,臺下的龐芝華滿臉羨慕,“要是我的孩子也能在舞臺上表演手風琴,那別人就不會叫他傻子了。”有了這樣的想法,她找到老師並請求他教授包涵學手風琴。機緣巧合下,老師發現包涵在識譜和記譜上很有天賦。“他很敏感,識譜記譜都很快。”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音樂獲獎

就這樣,從手風琴開始,包涵的音樂天賦逐漸顯現。小學一年級時,包涵上臺表演手風琴,被音樂老師看重,主動提出教他學習鋼琴。9歲時,包涵的手風琴已經過了5級,10歲那年,包涵又過了鋼琴十級。憑藉鋼琴的特長,包涵還被川音附中錄取。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獲獎證書

中止孩子的音樂之路,背後是一個母親的高瞻遠矚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包涵會順著音樂道路繼續走下去時,龐芝華卻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訝的決定:“不再繼續學習音樂。”龐芝華認為,孩子雖然專業成績過了,但文化成績一直都不算太好,“若執意報考,風險太大。”另一方面,不論是鋼琴還是手風琴,需要技術和情感兼備,而包涵只具備前者。“孩子識譜記譜都是靠死記硬背,彈出來的音樂沒有感情的起伏和變化,這不是他內心發出的聲音。”更讓龐芝華擔心的是,對於缺乏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的包涵來說,當音樂老師並不現實。

而想要進入藝術團也並非易事。“有個殘疾人藝術團招募鍵盤樂演奏員,我們曾報名參加選拔,包涵表演的很不錯,團長還稱讚了他,我們都以為十拿九穩了。”但最終,殘疾人藝術團卻拒絕了包涵的加入。

“我們需要的是像《中國好聲音》劉偉那樣,觀眾一眼就能看出是殘疾人。你家孩子專業能力、外形條件都很優秀,但不夠震撼。”團長的一席話,讓龐芝華十分迷茫。“我只是想讓他畢業後能夠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但好像每條路都被堵死了。”

家庭處於崩潰邊緣之際,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拋來橄欖枝

一次偶然的機會,龐芝華在報紙上看到了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的招生信息,給這個瀕臨崩潰的家庭帶來了轉機。

原來,從去年開始,南特師就已經開始招錄自閉症本科考生,而今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將在全國招收一名自閉症考生,龐芝華決定讓包涵去試試南特師的單獨招錄。

單獨招錄要考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科目,留給包涵的準備時間並不多。龐芝華特意找了兩個研究生給孩子補習,“他自己也很努力,每天早上六點半就起來了,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背單詞、看書、做題。”面試、筆試流程都結束後,學校還特意讓包涵到大學和大一學生一起試讀了兩週。龐芝華介紹,“學校就是想看看他能不能和同學相處,能否正常的學習,他表現的很大方,最後老師學生對他打分評價都不錯。”

被大學錄取是好事,但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要選擇計算機呢?“隔行如隔山”,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學習,包涵又需要多長的時間適應呢?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

“他的爸爸很早便接觸計算機,在專業知識上能給他指點。”龐芝華說道,選擇計算機專業更重要的是和包涵的願望有關。採訪之際,包涵吐字清晰的告訴記者:“我的願望是設計無人駕駛的拖拉機、直升飛機、火車……”龐芝華說,他的願望都很單純,就是覺得農民伯伯很辛苦,想要設計一款無人駕駛的拖拉機,減輕他們的負擔。

對於未來,包涵一家人充滿憧憬

收到錄取通知書後,包涵一家都開始憧憬著大學生活的點滴。為了能提早適應大學學習,包涵每天都會看書、背英語單詞,據他朋友圈顯示,他已經在英語軟件上連續打卡84天了。“大一的時候過英語四級,是他近期的目標。”

除此之外,龐芝華也在有意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讀大學後,我打算讓他住宿舍,讓他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同學交流,應該放手讓孩子成長。”讓龐芝華欣慰的是,孩子也在一點點成長。“有一天,我和他爸爸錯過了末班車回去晚了,一路上都在擔心孩子餓著了,一個人在家不安全,但是回到家後,看到桌子上放著孩子做的番茄炒蛋和他最喜歡的蒸桂魚。”那一次,包涵的爸爸媽媽都哭了,“自食其力,這四個字看著很簡單,但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期望。”

少年考上南京本科院校,母親卻在此時放棄教師改行當清潔工陪讀

包涵一家人

從幼兒園到高中,包涵在哪裡上學,龐芝華必然就在學校附近租房子,安一個小家。8月下旬,龐芝華又要將家從成都搬到南京,繼續在學校附近租房子。“我年紀大了,很多學習上的事情,我好像都解答不了。讀大學後,我就不陪讀了,但我還是想住得離他近一點,就是想讓他安心,一旦發生什麼事情,我們能最快趕到他身邊。”

總結:

也許對於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用文章寥寥幾筆就可以寫完,但是對於包涵的努力,這位母親的付出,確是再多的筆墨也難以敘述,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一家人的生活已經慢慢走上正軌。希望包涵能儘快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希望這位偉大的母親能夠放心生活的重擔歇一歇,最後,每一個母親都能為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讓我們為自己的母親致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