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亮點|浙江紹興:藉助人工智慧實現民事監督效率效果雙提升

“智慧民行”還能發現黑惡犯罪線索

浙江紹興:藉助人工智能實現民事監督效率效果雙提升

本報訊(記者範躍紅 通訊員胡妮娜)“以前要從海量的民事裁判文書中發現監督線索,無異於‘大海撈針’。”浙江省紹興市檢察院負責人近日告訴記者,該院依託自行開發的“智慧民行”系統,半年不到就從30餘萬件民事裁判文書中發現監督線索310餘件。

今年初,該院成立了“智慧民行”系統研發課題組,以中國裁判文書網、浙江法院裁判文書檢索系統為基礎,自動提取近三年來紹興市法院系統30餘萬份民事裁判文書並進行大數據分析,從中發現可疑案件線索。

該院通過“智慧民行”系統檢索發現,短短一年內以彭大宇(化名)為原告的借貸糾紛案件有72起,令人生疑。該院立即進行人工調查,發現彭大宇在上虞區法院頻繁進行起訴與申請執行,存在虛假訴訟或涉嫌套路貸的可能。隨即,紹興市檢察院、上虞區檢察院兩級聯動,第一時間成立專案組,向原審法院調取案卷、向公安機關查詢信息、向金融機構調取資金明細、聯繫相關人員製作詢問筆錄,經過綜合分析發現該案可能涉嫌套路貸、黑惡勢力性質犯罪等,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偵查。目前,公安機關已刑事拘留11人。

自今年3月底“智慧民行”系統啟動以來,該院在有效發現民事監督線索的同時,共移送公安機關涉嫌刑事犯罪線索250餘件,其中多起案件涉嫌虛假訴訟,有數批案件涉嫌套路貸、敲詐勒索、非法拘禁等涉黑涉惡案件。截至8月,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協作查明存在虛假訴訟事實的民事案件已有150餘件,即將分批次開展裁判結果監督。截至9月20日,該院已向法院提出民事抗訴案件20件,發出檢察建議47件,法院已裁定提起再審35件,改判8件。

據介紹,該院藉助“智慧民行”系統主動發現案件線索,形成了一套“智能排查+人工審查+深入調查+移送偵查”的“四步式”民事訴訟檢察監督模式。“系統有助於我們將民事訴訟檢察監督從被動監督、個案監督、碎片化監督向主動監督、類案監督、系統化監督轉變。”該院副檢察長錢武生表示,這突破了傳統民事訴訟監督的瓶頸,實現了監督效率和效果的同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