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爲「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歡迎點擊頭像關注世紀人物雜誌,每日新鮮資訊、大量乾貨送上!

“有病不治常得中醫”,語出《漢書·藝文志》。原文無標點。

現在社會上一般將此句句讀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解釋成“有了病,不去治療,而依靠人體自身的自愈機能來恢復,也能達到符合中醫認識及達到中等水平中醫的治療效果”。

其中的“中醫”通常被解釋為“中等水平的醫生”,孫思邈所說:“古之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上醫聽聲,中醫察色,下醫診脈;上醫治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即是此意。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中國醫學大辭典》也有:“中醫猶言中工”,網上有不少人對這個諺語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釋但多有歧義。本文重點對當今社會背景下的“有病不治”進行探討,以享同道!

一何謂“有病”

什麼叫“有病”?這是一個很難準確界定內涵的一個複雜問題。“有病”無疑是與“健康”對應的一個概念,也就是“不健康狀態”就是“有病”。

正常人自我感覺身體不舒服,就常首先想到自己是否患病了。從中醫而言凡是見有五臟六腑之陰陽虛實偏頗(有些人“體質”本就如此)之任何“不健康狀態”都可成為“有病”(更多的時候這個“有病”實際上是“有異常的證候可見”)

但對於這些“有病”究竟屬於西醫的什麼“疾病”卻是一個難上加難的複雜問題,此正是西醫視角下的診療疾病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作為西醫面對患者訴說“有病”時最為首要的是診斷而不是治療。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西醫大夫每天耗時最多的就是努力的對所診治患者進行“準確的診斷”,這正是每當患者住院一兩天就要花費數千數萬的道理所在。一個發熱待查患者,可能住院一兩個月難以明確診斷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至於診斷清楚瞭如何治療則在其次。

在西醫視角下只要為患者診斷清楚了,治療方案也就大致確立了,然後便是“該用的藥物都用了”,至於有沒有療效就不是醫生的責任了,至於你是否還是寢食難安,還是疼痛發熱,還是腰痠背痛,還是疲勞乏力,口乾口苦,頭暈上火之類那都不是西醫所關心的問題了!

一個“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病名用了幾十年,至今仍然不能把其發病機制搞不甚清楚,更無從談起治療了。

關於“病”的概念古今不一、中西醫各異。中醫之“風癆臌膈”分別與西醫急性腦血管疾病、肺結核、腹水和食道癌基本一致,“瘧疾”與當今西醫所指基本相同——但西醫更強調病源診斷的依據中醫則不然,糖尿病使中醫“消渴”的範圍得以拓展,中醫“痢疾”包含了細菌性痢疾、腸道腫瘤、炎症性腸病等多種疾病。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但更多的中醫病名則是依據患者主要的症狀、體徵、病機、病因而定,比如“咳嗽”是中醫的一個病名,但涉及西醫許多種疾病中的一個症狀,黃疸作為中醫獨立的疾病卻只是西醫的一個體徵。

再如此,古人所說的“有病”與當今西醫學背景下的“有病”並非是同一個內涵,中醫所謂的“有病”在西醫看來可能是健康沒病,在西醫看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或幾種疾病在中醫眼中可能又是同一個病。

至今西醫的疾病名稱亦並非完善和固定,西醫至今尚有許多難以診斷清楚的疾病,多數被作為“綜合徵”、“某某原因待查”看待,疾病名稱往往都是最大限度的以某個具體病因(比如某病毒、某細菌、某病理表現)且其有相同相似的發病過程和預後轉歸時才作為一個獨立疾病看待,但中醫更多的是把有著相似病因、共性的病機、相同的證候體徵時就作為一個獨立病名看待。

這是因為,中醫命名疾病的目的在於為治療服務,西醫疾病命名的目的在於認識某病的內在特質。所以,同樣一個咳嗽儘管“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但都有肺氣上逆這一共性環節,同樣一個黃疸儘管有急性慢性、肝性肝前肝後性,但都有膽汁不循常道溼邪為患的共性,治療上有其相似的一面。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但在預後判斷上,還是西醫疾病診斷更為優越,比如甲肝所致黃疸幾乎不用治療腫瘤引起黃疸治療也難以取得上佳療效;感冒引起咳嗽治療容易有效肺癆、肺癌所致咳嗽的療效就差強人意。眼下所說的病證結合實際上有其可取的一面。

往往,有人感覺自己“有病”——既不能勝任工作又不沒有很好的生活質量,但四處求醫查遍所有已知理化檢查項目皆為陰性結果,過去西醫會說“你沒病”,現在西醫會說有“心理疾病”、“神經官能症”之類。

又有時候,自己感覺健康“無病”,意外的體檢卻發現早已是“三高”俱全或是腫瘤晚期,這是古人難以想象的!只通過脈象就能判斷出來某人是病毒攜帶者的可能性簡直是天方夜譚。古代中醫有“伏邪致病”一說,所謂“伏邪”理論中的不少如果結合現代西醫診斷來看,實際上是疾病的自身特質所致。

由此可見,中醫西醫的“有病”的概念尚有極大差異,那麼“有病不治”中的“有病”必定是難以說得清楚的一個話題了,行筆至此,想起數日前《現代快報》一個調查報告,說江蘇省居民健康情況調查結果發現,老年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佔30~40%,但居民對自己健康狀態的滿意度卻達80~90%。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也就是說,在西醫看來這麼多人正在“有病”,老百姓自己卻認為很健康——“無病”!這其中,是老百姓平時口服降壓藥降糖藥降脂藥都取得很好療效所致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倒是一個話題!

二“不治”所指如何

既然“有病”,需要清楚5個問題:有沒有辦法治?是否一定要治?選擇什麼方法手段治?什麼時候治?治療能達到什麼效果?

1有病,有沒有辦法治?

這要看所患何病,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非“神醫”,遇到腫瘤或重症患者,西醫專家經常給患者家屬說“最多存活幾天、幾個月或幾年”,但這些預測往往並不準確—即使是肝癌也有自愈的可能!

現在的西醫面對細菌所致感染性疾病比較自信,但對病毒性疾病則就很謙虛,遇到腫瘤等器質性就採用手術放化療和介入之類,但遇到免疫性疾病則就捉襟見肘的很了。從一個百年老藥阿司匹林在各科中的廣泛應用過程中的利弊之爭就可以看出端倪,再從激素應用技巧的不斷完善也可以窺其大概。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高血壓的治療除了降壓,糖尿病的治療除了薑湯,風溼性疾病的治療除了止痛,還有什麼更好的招術嗎?即使這樣治療一生——這些疾病的降壓、降糖被認為要終身服藥的,但其利與弊究竟如何?能否能減少相關併發症和提高預期生命年限,不得而知!

疫苗的問世無疑減少了許多傳染病的肆虐,近來又有腫瘤疫苗的跟進,但艾滋病、丙肝等常見病的疫苗搞了二三十年也沒有獲得成功,似乎又不斷警醒著樂觀派們。的確,一旦有病,並且已知又有確有療效的辦法,自然要治,而且要儘可能早治為宜!沒有辦法治療的也有隨診定期複查檢測疾病動態變化。

十多年前我曾撰文提出當今和未來社會的“醫聖”當是精通中西醫兩種醫學的大家,本意是說,“有病”時需要選擇什麼手段來治療,病人自己往往無從選擇,這需要接診醫生的正確判斷。只懂中醫或只懂西醫的專家都不可能作出正確選擇,要為患者作出準確的選擇需要的是中西醫兼通者。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這很難,現在醫院分科過細以至於西醫的專家們往往只對自己專科領域熟悉,這就需要醫院建立疑難重危病人會診中心,除了西醫各科專家,中醫專家的早期參與也很重要。

2有病,是否一定要治?

隨著國力的提高和醫保制度的不斷完善,據報道目前民間有病不治的現狀大有改觀——儘管實際上我到了社區與農村所見,遠非如此!

問題是,有病是否一定要治?腰痛腿痛病患者若通過檢查證明僅僅是退行性病變,那麼治療的目標只要是控制疼痛等證候即可。高血壓一定要降壓藥服用一輩子嗎?糖尿病一定要終身降糖治療嗎?這兩個疾病現在被認為需要終身服藥的,其他如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療也慢慢被認為需要終身服藥——其治療意義所在究竟如何?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腫瘤更是如此,我想起了剛工作時一位同事的媽媽,這位媽媽在我的這位同事準備訂婚時感覺吞嚥有梗阻現象,但為了孩子沒有對家人表白,兩個月後同事結婚時我看其媽媽精神還蠻好,但當子女知道媽媽的梗阻症狀後立即進行檢查確診為食道癌晚期,並隨機進行了手術—執刀者是當地最出名的外科專家—術後被告知“手術很成功”。

但是沒想到這位媽媽術後不到三週即撒手而去,從那時我就常想:假如這位媽媽一直不告訴子女病情的話能夠生存多久?

假設子女們在確診後不手術而保守的採用藥物療法,又能生存多久?所謂“手術很成功”的“成功”只是手術本身而已,手術及其摘除的腫瘤對於患者而言的利弊如何依然是個未知數,以及許多腫瘤患者往往死於放化療而不是腫瘤本身,給人們的警示又有多少呢?

 

現在的治療手段多到令人“眼花繚亂”,藥物治療還是非藥物治療呢?手術介入化學藥物還是針灸推拿湯藥成藥?不同的治療手段能夠達到的治療目標不同,而一個患者的治療目標往往是多方面的。只懂西醫或只能中醫的知名專家其實對於一個具體患者而言可能只是一個“庸醫”。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如果是腫瘤比如小肝癌,早期手術被認為是最好的手段,但這並不是防止復發的唯一有效措施—腫瘤細胞形成和生存內環境被認為是關鍵。有些病人,罹患腫瘤一個接一個,一次又一次的手術一次,又一次的復發!

慢乙肝攜帶者究竟要不要主動打破免疫耐受,以獲得免疫激活而抗病毒呢?其間的利與弊又如何評價呢?當今,許多重大疾病的方案都被國外製藥公司牽著鼻子走,並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國內的眾多西醫專家們尚不能覺醒,我很感慨的是許多患者來找中醫看病的時候往往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這時候多數都是西醫專家們嘴上說你們可以找中醫看看、“死馬當作活馬醫”—其心裡邊不過是推卸責任的一個說法,但即使如此中醫往往能夠意外的挽救了患者,當然西醫仍會認為不過是一個個案意外的療效而已。

中醫最佳療效的取得何嘗不是先期治療、早期干預為好呢?扁鵲見到病入膏肓時也不能再治。1999年我在病房工作時當地遇到O157爆發,死亡率極高,但開始的治療方案全是西醫掌控,等到了多臟器衰竭時想到了中醫,等我會診看完病人開藥後藥物還沒拿到病人已經死去,蔑視中醫的現象至今依然!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不治”不等於被動的等待讓疾病任意進展。除了手術、化學藥物、本草藥物外,還有非藥物療法,針灸推拿是一個方面,飲食療法、運動療法、音樂療法等等,究竟哪種療法適合當前這個患者?

在門診,我會經常告訴一些患者說你不用治療、你不用服藥、你可以停藥了之類的話。例如脂肪型肝炎患者,我開出的處方首先是飲食處方和運動處方,我說如果你這兩種處方不能執行好,任何藥物都沒有任何意義!

不要以為我開了藥物,你就可以繼續不在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嚴格按要求控制,有些人往往為了所謂的事業而酗酒不停出現了脂肪性肝炎、高血脂、高血壓等,開始我一般並不會給他們開具藥物療法。

否則,他們會因為依賴藥物而小看飲食和運動療法的重要意義,就如泡在酒缸了吃解酒藥物一樣,與其吃藥不如主動離開酒缸—去除病因。

中國的病人比國外的病人要幸福一些,因為除了西醫還有中醫,美國的風溼病患者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接受不了而該找針灸治療的不少,這在中國的風溼病患都知道只要確定是風溼性疾病,肯定首選中醫藥。

但不是所有患者在所有情況下都能知道自己所患疾病,究竟是找中醫還是找西醫,找內科還是找專科求治為好呢?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一個產後風溼,就是臨床常見問題,搞不懂國外的產後新媽媽沒有坐月子,為什麼不患有產後風溼呢?其實,這中間的原因不是幾句話就能說得清楚,肯定不是方舟子們的臆想式的指責就能明白了的!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不然,任何一場戰役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治病亦然。中醫對冬病可以夏治,西醫對於不同疾病有著不同的治療路徑,對於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往往需要有免疫激活的證據後治療才會可能有效,糖尿病早期,規範的飲食和運動療法同樣能夠起到很好的療效。

比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從單存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癌四個階段,第一期可以不治,第二期可以飲食運動療法為主配合藥物治療,第三期又無藥可治,第四期則手術等治療。

但對於中醫,至始至終都可以治療,至於療效,則要因人而異了!我早年見到一個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年輕人,竟能長期服用湯藥數年不斷,其治療目的究竟是什麼,醫患都不知道!近年來的介入療法盛行,比如“讓支架飛”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於不少專家們對支架療法的時機難以把握。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5有病,如果治療能夠實現什麼治療目標?

無論做什麼治療,相信患者都希望實現某種目標比如“疾病的治癒”,但事實上無論中醫西醫對不少疾病是難以治癒的。如果能控制疾病過程中的某些環節、某些方面就是已是很好的療效了。

這就需要醫者清楚的知道自己所用方案、方法是否適合於患者的當前疾病狀態,能夠解決或緩解或改善患者的哪些方面?方案用下去還會帶來什麼潛在的不利後果? 當然,不同治療方法能夠實現的治療目標是不同的,無論患者還是醫者,對此都要清楚,不能做無目的、無目標之治療。否則,就無異於坑害人。

臨床許多患者及其家屬,通常會說“砸鍋賣鐵也要把病治好”,因此也無形中滋長了當今過度醫療的程度。患者對疾病治療目標的期望值過高——由於對醫學的過度信任與依賴。

有時我會說,當你看看馮小剛的皮膚病看看喬布斯的胰腺癌就知道了,在不少疾病面前有錢並不能使鬼推磨。人一旦“有病”就需要正對現實作出合理、可行、可靠的選擇,既不是盲目悲觀也非過於樂觀。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三“中醫”是什麼?

近年來網絡、媒體的便捷是使得一部分人群特別相信、崇拜中醫,甚至達到痴迷、迷信的地步,並把一些中醫大夫包裝、神話到“神醫”的地步。眼下的“中醫熱現象”之於中醫發展究竟利弊如何?是否會害了中醫?

有個學中文專業的銀屑病患者,幾年來除了各地求治中醫網上也多方問診,尤其感人的是自學仲景傷寒金匱、黃帝內經及火神等各家學說,來到我門診時隨便聊上幾句話就能看得出來該患者為了自身疾病問題而用功於中醫程度至深,可惜難得其要,選方用藥淺嘗輒止——服用一兩週沒效即否認該方,我告訴他如此下去有恐將會自誤病情。

類似的事情很多,估計中醫門診中有些患者一定是在就診後離開門診可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網查對處方,然後決定是否服用該方。畢竟,中醫是個性化的醫學,對病人用藥是個性化的,不同的中醫大夫對中醫的理解也更是個性化的,每張處方大致可以看到一箇中醫大夫的內在!當今的世界、當今的社會都是如此的豐富多彩,中醫大夫外在的多樣化也是自然而然。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日前門診還見到這樣一位“有病”的人:某男,39歲,曾經無償獻血多次,三年前身體突然日漸消瘦,很快體重從150斤下降到110斤左右,右側上牙連續“炎症”後拔牙4顆,但飲食、睡眠、二便、起居、工作一切如常。

2年前來我院門診找某名家看病,病歷上記載的脈案短短不到兩行字——可知當時的確是“無證可辨”,這位專家所開處方是“桂枝、肉桂、白芍、赤芍、炮姜、大棗、甘草”,患者服用了該方半個月沒見到任何動靜而停藥至今,2年來“患者”依靠網絡對中醫各家竟然都能知道個大概,包括對極熱的漢唐中醫倪海廈先生也很熟悉!

這有兩點值得一說:前邊這位中醫名家的處方顯然本質上是從桂枝湯變通而來,看得出其用經方的底蘊多麼深厚,但我對於“該病人”開出“該處方”卻不敢苟同;二是這位“患者”究竟是什麼心態對中醫這麼關注?最後,經過一番溝通,告知其一些飲食起居保健常識,使之不藥而去,不亦樂乎?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與西醫更多的關注的是疾病的“病灶”(病毒、細菌、腫瘤細胞或基因)本身不同,中醫本質上是對人體健康狀態的,一種中正和合狀態的認識,是最大限度的將“中庸不可能也”變為可能,中醫治病治療的對象是人而不僅僅是“疾病”,人與自然相和諧——人類社會得以長久,人體內部五臟六腑氣血陰陽津液相和調——人體生命就得以長壽終年。

何為“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看老中醫怎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