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幸福」與「動力」——張家界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紀實

湖南日報記者 寧奎

9月,隨著張家界市政務服務中心新大廳啟用,“最多跑一次”5個字成為全城熱詞。

張家界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人民為中心,向改革要動力,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全方位改革,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提升城市幸福感。

從“落後市”到“靠前站”

全省唯一沒有市級政務服務大廳的市州,22個服務窗口擁擠辦公,部分單位沒有集中辦理審批服務事項;工作理念嚴重滯後,信息保存基本通過手動操作……

“人數最少,職能最弱,效率最低。”張家界市政務服務中心主任楊力鵬如此形容“最多跑一次”改革前的全市政務服務狀況。

2016年,張家界市下定決心,從硬件、軟件兩個緯度進行全方位提質升級。

投資1.5億元,新建政務服務中心大廳,設置121個辦事窗口;投入3000萬元,建設能夠覆蓋市、縣(市、區)、鄉鎮、村(社區)四級,打通諸多服務事項數據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並向上對接國家、省級平臺數據;推出系列改革文件,涵蓋集成服務、並聯審批、證照聯辦、信息化建設、中介服務等多方面……

今年以來,張家界市黨政主要負責人、涉改單位負責人多次赴浙江等地調研,並針對本地特色,細化系列改革舉措,強化改革力度。

8月,張家界市公佈了第一批“最多跑一次”739項事項目錄,提前一個季度完成80%以上事項“最多跑一次”的省定任務。

9月5日,40家單位集體入駐張家界市政務服務大廳,硬件條件由全省墊底一舉邁入全省前列。同時,“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啟用,44個職能部門數據完成對接,894項事項實現入網辦理,成為全省少數擁有自主研發平臺的市州,並在全國率先推出“事項二維碼”辦理審批服務事項。

從“跑斷腿”到“跑一次”

投資項目審批、商事登記、不動產登記等8大版塊分層受理;電子導覽、自助查詢、便民諮詢等配套功能分區明確……9月18日,張家界市政務服務大廳,一撥撥市民帶著問題到來,帶著微笑離開。

“政府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張家界市委書記虢正貴每次調研“最多跑一次”改革,必到一線,必問市民切身感受,帶動全市幹部以群眾福祉為落腳點,在深化改革路上奮勇向前。

哪裡是百姓最急需的,改革的斧子就落到哪裡。

“3分鐘辦完手續,資金立馬到賬。”在公積金辦理窗口,市民張麗君剛把公積金提取手續辦完,人還沒出大廳,就收到了到賬信息。在以前,她至少需要一個星期,才能提取到資金。

在慈利縣零陽鎮,寶蓮村民政專幹伍國元只需到鎮上,就一次性為村裡12名殘疾人辦理了兩項補貼申請,“以前必須本人來,花費3天時間。現在只要幾分鐘。”

“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張家界市編辦主任饒以東表示,在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情況下,群眾從申請受理到作出辦理決定、形成辦理結果,全過程實現“零跑路”或者“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目前,張家界正緊鑼密鼓地梳理第二批、第三批“最多跑一次”事項目錄,計劃於2019年實現90%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

從“低效率”到“快審批”

“原來要90天,跑五六趟。如今只跑一次,3天就拿證。”張家界吾愛森林飲品公司拿到新的經營許可證後,負責人馬上就簽下一個大單。

“4天拿到工商營業執照。”九州驛站旅行社法人代表宋銘表示。

一個地區營商環境怎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務服務的辦事效率。

圍繞打造制度創新的“高地”,張家界市打破“信息孤島”,努力消除各種模糊性審批條件和隱性門檻,消融企業、群眾到政府辦事難的“隔心牆”。

改革由點到面、經驗由個案到標配……張家界市“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政務環境優”的營商環境正在成型。

張家界市創造性地將政府投資項目和企業投資項目一併納入到“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來,將原本23個部門的審批事項壓縮為立項許可、用地、規劃設計、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5個環節。大量重複環節得以“合併同類項”,催生了項目落地的“加速度”。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驅動力。今年1至8月,張家界重大招商項目成效明顯,共簽約項目37個,總簽約額916.17億元,張家界千古情等大型項目迅速落地開工。同時,張家界市今年已新登記市場主體11000多戶,同比增長逾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