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地藏經綸貫》參學 19

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地藏經綸貫》參學 19


《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青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

淨空法師  1998年宣講於新加坡淨宗學會


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們講經註疏,在未講經文之前一定先要將全經的大意,給聽眾做一個概略的介紹。這種介紹古人用的名詞很多,我們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講的“五重玄義”,賢首所說的“十門開啟”,都是經前的介紹,這也有稱之為綸貫。我們在此看到的註解,是康熙年間青蓮法師,法名靈椉。諸位在這裡可以看到這個“椉”是古寫,現在不是這個寫法,就是大小乘的“乘”。他用的是綸貫,也是這個性質。我們仔細看綸貫的內容,它裡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義,而比五重玄義的內容更為豐富。


承前:【故佔察經雲,但從無始世來,與無明心具。痴暗因緣薰習力故,現妄境界。】

【以依妄境界薰習因緣故,起妄相應心,計我我所,造集諸業,受生死苦,說彼法身,名為眾生。】


我們怎樣修行證果入這個境界?底下說:

【若如是眾生中,法身薰集而有力者,煩惱漸薄。】

這就是說法身以無明作本。法身怎麼樣薰習而有力?你的念頭轉過來了,一切眾生是自己,這就是法身薰習。所以佛菩薩教導我們,念念為一切眾生著想,在一切法事裡面,甚至於讀經、唸佛,末後我們做迴向,迴向是什麼?迴向就是以法身薰集。“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國土”,佛國土是一切諸佛剎土。我所修積的功德,為誰修積的?為莊嚴一切諸佛剎土,莊嚴一切諸佛剎土是莊嚴法身。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為利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這就是法身薰習。法身薰習怎麼會不證法身、不成佛果?無明薰習就很糟糕,決定逃不出六道輪迴,法身薰習決定超越十法界。你才知道轉這個念頭是多麼重要,這個念頭一轉就超凡入聖。

雖然超凡入聖,自己跟眾生相處決定是低姿勢,決定是謙虛卑下,才能與法身相應;如果是高姿態,就與煩惱相應,與無明相應。要曉得,謙虛卑下是與法身相應,法身能現餓鬼、地獄、畜生,這是卑下到極處。法身清淨、法身平等,稍稍有一點高下之心就不平等。謙卑,不但能夠保持你自己的功德而不失,而且成就無量無邊功德。怎麼成就的?謙卑是做給一切眾生看,是勸導他放棄驕慢心,不是用言教,用身教做出來給你看。你覺得驕慢,你覺得你很偉大,許多人稱讚你、歌頌你,殊不知謙卑的人比你更偉大?你那種驕慢偉大,別人讚頌是一時的。驕慢,人家讚歎很短暫;謙卑,人家讚歎的時間永久,果報不一樣。什麼原因?一個與無明相應,與虛妄相應,他怎麼能持久?一個與法性相應,法性常住不變,所以他能恆久。與法性相應是真修,與無明相應是假修,這個我們不能不辨別清楚。

【能厭世間,求涅槃道。】

『厭世間』,不是真的討厭這個世間,是對這個世間貪愛的心薄了。換句話說,斷是非人我、斷貪瞋痴慢,這叫厭棄世間。『求涅槃道』,就是求明心見性。

【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

知道『一』,才是真實的。心常住在一,我們唸佛人講“一心不亂”,常住在一心不亂這個境界裡,這是真實的。『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這是對待眾生,他在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上所表現是六度萬行,這個人就叫做菩薩。所以隨順法身的薰脩是菩薩,隨順無明的薰脩是六道凡夫。此處文字很簡單,理跟事都講得很透徹。眾生怎麼樣成菩薩?我們現在講菩薩,有真菩薩、假菩薩。什麼是假菩薩?受過菩薩戒,掛個菩薩名,還是跟無明煩惱薰脩,那是假菩薩。真菩薩,是沒有受過菩薩戒,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用法身來薰脩。要曉得,起心動念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生活、工作、服務,這就是法身薰習,這個人就是菩薩。他沒有我,我就是法界、就是虛空、就是一切眾生,不會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但實際上,身也是眾生,也是我的一分。他現在懂我是整體的,不是一部分,就好比整個身體是我,不會執著一個手指是我、一個指甲是我,不會執著這個。

我們現在凡夫不知道整體是我,執著整體極小的一個部分,以為這是我,這個執著是錯誤的。我是虛空法界的全體,這就是法身薰習。念念都是如是想、如是觀,久而久之,我們無始劫的煩惱習氣逐漸逐漸減弱了。這個觀念逐漸逐漸增強,不知不覺就契境界,你就成真菩薩,這個菩薩叫法身大士。他不是十法界的菩薩,十法界裡面菩薩在用功,還沒有突破,突破之後你就是一真法界的法身大士。

有一些人常常在問: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的?這些問題在佛法稱為根本大問,這個問題如果是解決了,所有一切問題全都解決。佛經裡面不斷的重複給我們說明,佛為什麼不厭其煩說這麼多次?就是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痴暗因緣的薰習力量太強,時間太久了。如果是短時間,佛給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真相,我們的境界依舊轉不過來。轉過來就成佛,轉不過來就是凡夫,這是我們在大乘了義經典裡面看得很多,凡聖在一念之間,生佛實在講是剎那之間的轉移。我們讀經、聽教、聞法,為什麼依舊轉不過來?這就是無始劫來無明的力量,這個經裡面講痴迷薰習的力量,障礙我們見性的機緣。

前面說過:“說彼法身,名為眾生”,這個話真是說盡了。法身是什麼?法身是自己的本身,禪宗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自己。佛怎麼成佛?佛證得法身。佛有法身、報身、應身三身,我們有沒有三身?我們有,跟佛沒兩樣。佛覺悟,對於這三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我們迷,對於自己的三身完全不知道。覺悟,法身也沒有多一點點,迷了,法身也沒有減一分,問題是在迷悟之間。什麼叫眾生?眾生的意思廣,我們看到眾生二字,立刻就想到很多人,把這個看作眾生,這是對眾生的意思不懂得。所謂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大,虛空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所以虛空是眾生;我們現在觀察到宇宙之間許許多多的星球,星球是眾緣和合而生,也是眾生。

科學家又發現我們現在的能見量很窄小,不是真實的世界,我們今天只能見到三度空間,四度、五度空間我們見不到,它存不存在?存在。科學家證實,在理論上講空間是無限度的,在事實上來說,他們已經證明有十一度空間的存在,但我們今天在無限度的空間,只能夠見到一度。無限度的空間從哪裡來的?眾緣和合變現出來的,都是眾生。萬事萬物所有一切現象,眾生兩個字包括盡了。所以此處這個眾生,就跟我們佛法講的“法”,意思是一樣,它是宇宙整體的一個代名詞。什麼叫法身?可見得法身是全體,是個完美的全體,不是部分。我們今天所能夠感覺到是個局部,非常窄小的一個局部,所以才會跟別人產生衝突。

我們舉一個例子,樹上有樹葉,我們自己這個身就像樹葉一樣。一個樹梢長了幾片樹葉,就像一個家庭一樣;再往下觀察樹條,這一條裡頭有幾個梢,就好像你的一個族類一樣;你這個族類跟別的族類又獨立、又相對,相對就有衝突。再仔細去觀察,觀察到最後“根”,原來所有的樹葉、所有的枝條、所有的樹幹,統統是從一個根生的,你才看到一個完整的樹,完整的才是自己。佛給我們講,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你還有什麼衝突?這是事實真相,不是假設。諸佛如來證果,證得諸法實相,徹底瞭解、徹底明白,虛空法界跟自身融合成一體,這叫佛,這是法身大士。不瞭解事實真相,在這裡頭隨著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是非人我,搞貪瞋痴慢,是凡夫。凡夫造作一切罪業,你的法身、法性沒有喪失,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沒有兩樣。所以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為什麼能看出是真的?看出你這個身體真妄和合,就在你這個身體裡面,他看到法性,他看到法相。法性不生不滅,法相有生滅,那個生滅不是我們觀念中的生滅,而實在法相是非生非滅,法性是不生不滅。法相怎麼說非生非滅?因為它遷流變化,剎那不住。你說它是生,它立刻就滅,你說它滅,底下又生了。這就像我們的念頭,念頭是屬於法相,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了,總不會前念滅了,後念就不生,那就有生滅。前念滅後念就生,所以你不能說它生,也不能說它滅,所有一切法相都是這個樣子。法性是決定沒有生滅,法相是非生非滅。

前面講,如果眾生要受“法身薰集而有力”,這個人叫功夫得力了。“煩惱漸薄,能厭世間,求涅槃道,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這人叫菩薩。不一定要受菩薩戒,受了菩薩戒未必是菩薩,真正照這個修,他真的是菩薩。他天天覺悟,念念都不迷失,對於大乘經教,他是真正得到利益了。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你會不會用功,會不會修行?會修行的,看人、看物,看它的法性,看它的法相。你能從這上去觀察,你就不會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你煩惱薄了。你對於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不再貪愛留戀,世間這個世緣就薄了,煩惱就少了。所以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看,會不會聽?六根緣六境,這個境裡面都有性、都有相,你去觀察它的法性、法相,從法性裡面觀察到“一時”,從法相里面觀察到“因果”,這是佛法的大道理,千經萬論就說這麼一樁事情。你知道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到底是一回什麼事,你就全搞清楚,這種人叫菩薩。這種人起心動念、生活行為,決定是利益眾生的,幫助別人也覺悟,幫助別人也明白這個事實。所以他所行的,日常生活決定與六波羅蜜相應,不是他在那裡學,自自然然就相應。

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地藏經綸貫》參學 19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地藏經綸貫》參學 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