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橫行長江水道的樓船,其作用堪比現在的航空母艦

三國時期的東吳雖然國力弱小,卻能在魏國的兵威之下延續百年,除了依靠長江天險的地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東吳擁有當時最先進的造船技術。東吳造出來的樓船堪稱當代航空母艦,阻擋了魏國數十年進攻的步伐。直到魏國也造出同等級的樓船後,魏國才得以一舉突破長江天險,消滅吳國。

東吳橫行長江水道的樓船,其作用堪比現在的航空母艦

中國造船的先祖應該首推古越人,古越人“水行而山居”,素以善制舟楫,巧於馭舟,富於航行經驗而著稱於世。到了漢代以後,中國的造成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並研發出了大型戰艦“樓船”。

樓船是一種具有多層建築和攻防設施的大型戰船,因為有上下數層,外觀似樓,所以叫樓船。漢朝時期建造的樓船是三層樓船,甲板上有三層建築,每層四周設置女牆,女牆與戰格上均開有若干劍孔、矛穴,即可遠攻,又可近防。船上空間很大,甲板上能夠行車走馬。

東吳橫行長江水道的樓船,其作用堪比現在的航空母艦

到了東漢末年,東吳主要依靠水師抵擋魏國,在造船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研發經費,製造出航空母艦級的五層樓船,號為“飛雲”、“蓋海”,還有一個旗艦級的“長安號”五層樓船,是孫權的坐艦。東吳的五層樓船可容納3000士兵,船上列矛戈,樹旗幟,戒備森嚴,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壘。

東吳橫行長江水道的樓船,其作用堪比現在的航空母艦

在沒有炮火的古代,東吳巨無霸型的五層樓船在長江水道就是無敵的存在。普通的中小型戰船被樓船一撞就四分五裂,支離破碎。即使能用小型快船迅速靠近樓船進行白刃戰,樓船上的士兵也能依靠女牆和居高臨下的優勢防守得密不透風,讓敵人無從下手。

赤壁戰中,孫劉聯軍能取得勝利,樓船的威力也是功不可沒的。在火燒赤壁之前,曹操的水軍就已經和東吳有過小規模的交鋒,在東吳的樓船面前一敗塗地。曹操之所以會採納鐵索連舟的方法,除了想讓戰船更平穩之外,剋制東吳樓船也是部分原因。

東吳橫行長江水道的樓船,其作用堪比現在的航空母艦

魏國滅蜀之後,和東吳還對峙了數十年,除了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的需要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研製足以對抗東吳樓船的水師戰船。後來王濬專程在益州訓練水師,督造樓船,“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後漢書》)。在滅吳一戰中,王濬乘坐樓船順流而下,破掉了東吳鐵索橫江之計,率先攻入建業,成為滅吳第一大功臣。

東吳橫行長江水道的樓船,其作用堪比現在的航空母艦

不過東吳樓船雖然是水戰利器,卻也有個致命缺陷,就是經不得大風。古代的船隻材料材料以木材為主,船體較輕,五層樓船船體偏高,吃水不深,遭遇大風時容易傾斜甚至翻到,孫權的“長安”號樓船就是被大風吹倒的。

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巔峰時期遠超世界上其他國家,可惜清朝以後閉關鎖國,歐美國家兩次工業革命就在技術上趕超中國,使中國在造船技術上落後一大截。美國航母幾十年前已經在海上橫行霸道了,中國航母才剛剛起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