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找人用人常犯的错误

企业找人用人常犯的错误

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领导和HR要做的事情。通常大部分人容易犯的错误有:

  1. 以貌取人。

    古语云“人不可貌相”,可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是长相有优势的人收入更高、机会更多。相貌英俊、谈吐不凡的人,看上去不错,不过很多都是徒有其表,外强中干,外表只不过是烟雾弹。我完全相信美国总统克林顿、法国总统马克龙、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决不仅仅是凭借他们的外表赢得选票,他们的内在实力确实超出了我们所看到的。但是在人才市场中,能说会道的太多了,一到干实事,这些会说的就先溜票了。

  2. 语言能力。

    在中国,很多人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获得招聘和入职外企或跨国公司的工作机会。实际上这样的“招聘过滤器”是一种很狭隘的方法。语言能力强的人,很多都是爱发散思维的文科生,而工作却需要逻辑思维,所以你会看到不少会说英文的说话做事没条理,并不是干活的一把好刷子。

  3. 名校情节。

    在中国,进入大企业,都要从清华、北大、211毕业的。可是从哪个学校毕业并不能决定他们就有多好,成就会像他们的母校那么高。现实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成为影响社会的精英人物还真不多。

  4. 繁华简历。

    简历有时候是一件杀伤力很强的武器。殊不知有些人就是喜欢读书,俗称“儒虫”、“书虫”,喜欢考不同学科门类的学历,感觉都是求知、好学上进的人。但是很多实践却证明——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在某一项业务上,容易散漫、不愿承诺,缺乏对某一件事的激情。

事实上,真正的人才反而是那种充满热情,希望做出成绩的人。大家不否认马云和马化腾是这种类型的代表吧。

所以在招聘过程中,你需要凭第六感觉去感受到应聘者的这种能量和气场。

此外,在面试沟通过程中,你需要感觉到应聘者的真实性,就是那种坦诚的、不虚伪、不虚张声势的人,未来不会给你的企业制造麻烦、形成“官僚文化”和“阳奉阴违”文化的那种小人。

在招聘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考察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问题都是全新的,根本没有什么现成的答案和经验供参考。但是当一个聪明的人,思维过程是逻辑的、缜密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我知道苹果和谷歌的面试都是如此,面试的问题,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如何思考你丢出来的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需要评估的就是人的潜能和发展能力。有野心和自我驱动的人往往更容易实现自己的职场目标。

人才是本世纪最稀缺的资源,尤其是顶尖人才,一个顶千、顶万的专家人才。

祝你拥有一双慧眼,找到真正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