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從業者,必須要有顛覆性的科學精神

製造業從業者,必須要有顛覆性的科學精神

近日看到一篇完全唱衰製造業的文章,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以一位製造業老闆的身份發出痛悟:“珍惜生命,遠離實業,不做老闆”,十分的悲情和哀怨。

我完全不能贊同此文觀點。因為我自己也在製造業浸淫了多年,我所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風景。也許是因為我比較幸運吧,一直在高端製造業或先進製造業以及蘋果產業鏈上作為一個觀察者和實踐者寄生著。

不過從近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官方數據卻也可以駁斥該文作者的觀點。

製造業從業者,必須要有顛覆性的科學精神

2018年1~6月,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平均為51.3%,製造業總體繼續保持擴張態勢

製造業從業者,必須要有顛覆性的科學精神

2018年1-5月,全國2000萬營收以上規模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顯示,2018年1-5月份實現利潤總額27,298.3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16.5%;其中製造業的主營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了10.2% 和13.8%;此外1-5月份,製造業投資增長了5.2%,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了9.7%

2018年1-5月,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2%和9.3%,比工業企業平均值分別高出5.1和2.4個百分點

所以,真實的製造業狀況並不是像前文作者所哭訴的“大虧損”。製造業整體是盈利且增長的,太陽能電池、光纖、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民用無人機等新興產品正在快速增長;那位不走運的作者,可能是因為自己經營管理不善,企業成長乏力,也沒能成功轉型才導致虧損和破產了。

製造業從業者,必須要有顛覆性的科學精神

中國的高端製造業正在快速發展,根本不是像那個作者所描述的“多重危機窒息製造業的未來”,恰恰相反,新的市場格局正在形成,很多製造企業正走在正確的路線上,離“強大”的目標越來越近;尤其是國有控股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即便是私營企業在營收和利潤上也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如上圖所示。

當下的這個時代是中國各行業,包括製造業發展的最好時代。中國雖然錯過了三次工業革命,但當下的智能革命和互聯網革命,咱們恰好踩在了點上;當下是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講求技術創新的時代。製造業也毫無例外地加入了“創新”或“滅亡”的現代商業遊戲中,在這個數字遊戲裡,創新是“1”,守舊是 “0” ——滅亡,沒有其它路可選。

唱衰製造業的那個企業家,可能需要改變一下思維方式了。中國政府和當代執政者正在引導企業調整發展方向,用“智能製造”淘汰過剩和低效重複的落後產能;通過國家隊的企業如國有大型企業或大中型股份制企業以及大中型民營企業的示範效應,帶動整個產業鏈群。一個靠廉價勞動力,單純依賴市場規模擴張,沒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只能淪為“被去掉”的那部分了。

製造業正在迴歸。我們也注意到現實環境中,很多從暴利行業中退下來的企業家又重新回到實體經濟中,或為情懷或為中國夢或為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或者單純地為了商業利益,因為他們已經嗅到了實體經濟裡“錢”的味道。

國家正在大力扶持高精尖的高端製造業,引導“智能製造”或“中國創造”,事實上也湧現了很多行業領導者。在裝備製造業和機器人制造業,比如:大疆的無人飛機,順豐的機器人快遞,三一重工的超長臂架泵車;蘋果電聲產業鏈上的很多企業也發展得很好,比如:瑞聲科技,歌爾聲學,立訊精密,信維通信等,他們也帶動了一大堆上下游產業鏈上的企業,成為中國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美國,世界第一製造強國,絕不是靠少數幾家強大的製造業企業支撐其強國地位,美國的製造業像是種在地上的土豆,是一整串的強大的製造業企業群,每個土豆節點都是具備相當規模和核心技術實力的企業。

八十年代“賣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科學家已經是社會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和中堅力量,成為最受國家和社會重視的專家群體,他們研究和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並將決定中國社會的未來。

一個不願意主動創新的企業家,還是站在自己原來陀螺轉的軌跡中,當原動力耗盡時,就是“死”的日子,市場競爭自然會把不創新的企業淘汰掉。

很多製造企業之所以沒落,就是因為沒有核心技術和人才儲備,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當市場規模不再增長時,如果面臨經營成本增加,必然會出現虧損和倒閉的局面。

“Survival is the fittest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共同的生存法則,製造業者也是如此!

製造業企業,必須要找到自己的生存密鑰,要麼有錢,要麼有壁壘高的核心技術,或者有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優勢,有超低的成本優勢,有獨特的原材料或核心器件,有別具一格的生產工藝,有高效的包括採購與供應鏈管理在內的管理能力,哪怕一點組織結構的獨創性都可能成為存活下來的理由。

當製造業從業者們感慨“追趕別人追得太辛苦”時,不妨改變一下策略,與其追趕,在別人打過獵的林子裡找鳥,不如在新的疆土新的叢林裡找鳥;與其等死,還不如拼死顛覆。顛覆舊理論舊實踐,挑戰前人的經驗,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的密切和深入合作,形成全新的基因重組,創造出完全不一樣,顛覆性的東西,不管是基礎研究的理論還是新技術的應用。

我們正處於最好的時代,雖然錯過了工業革命,但必須抓住智能革命和互聯網革命。在一個崇尚顛覆的時代裡,我們沒必要再耗上幾百年慢慢地完成工業化進程;在開放的世界中,我們可以使用與競爭對手同樣新的技術,跟全世界的競爭對手扯平,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賽跑,拼智慧、拼勤奮、拼創造力。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這就是先天的競爭優勢。

多一點科學精神,多一點創新精神,做一個製造業裡的顛覆者, 我敢保證你絕對不會像本文開頭那個製造業裡的“怨婦”老闆,一不小心,你還可能徹底翻牌,成為這個新時代裡的製造業大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