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當過丞相麼?爲什麼稱他爲「名相」

陳廷敬當過丞相麼?為什麼稱他為“名相”

最近,電視劇熱播《一代名相陳廷敬》。看到劇名,我有點兒疑惑。陳廷敬當過宰相麼?為什麼稱呼他為“名相”呢?

我們都知道,自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徹底廢除了延續1600餘年的丞相制度。所以,在清朝是不存在丞相的!

帶著疑惑,我忍不住翻閱、查詢了一些資料。經過了解,才明白了“宰相”“丞相”等概念的含淵源及確切含義,漲了知識。

原來,叫陳廷敬“名相”沒毛病。

我想,像我一般對此不很瞭解的人估計不少。所以,我特意在此分享一下我的收穫。

陳廷敬當過丞相麼?為什麼稱他為“名相”

1、“宰相”不是官職,是一個概念

“宰相”並非具體官職,而是對中國古代政府官員裡的最高長官的稱呼。

在遠古商周時代,君主之下設有“太宰”一職,負責統領百官,輔助君主處理政事。

到了春秋時代,五霸之一的晉國首創“相國”一職。各諸侯國相繼效仿,使得“相國”這一職位流行開來。

而“宰相”一詞,據現今考究,最早見於《韓非子·顯學》。

所以,“宰相”一詞並不是一個官職,只是一種稱呼。

2、“相國”與“丞相”

與“宰相”不同,“相國”和“丞相”則是具體的官職。並且,“相國”與“丞相”實際上是不同的官職。

“相國”一職在漢以前應該叫“相邦”,漢人為了避諱劉邦名字,才改作“相國”。

春秋晉國首創“相邦”一職,到戰國時期,秦武王在“相邦”之下又增設了左右“丞相”一職,充當“相邦”助手來處理政務。

所以,實際上,“相國”比“丞相”的職權大。

自從秦始皇嬴政免去相國呂不韋的職務後,為了加強君權,便暫時廢除“相國”一職。

漢朝建立後,承襲秦朝制度,設有“相國”“丞相”職位。可能害怕“相國”權力太大,在西漢並不常有,且後來歷朝歷代很少見。不過“丞相”卻成了常設的職位。

到了西漢哀帝時,“丞相”一職被改為“大司徒”。從此以後,直到洪武爺朱元璋廢除“丞相”一職,官職名目不斷變化,作為正式官職的“丞相”也只是偶爾出現。

雖然“相國”“丞相”這兩個官職不常見,但在歷朝歷代,各有行政最高長官行使著同“相國”“丞相”類似的職權。

比如說東漢的“大司徒”,隋唐的尚書令、中書令,宋朝的尚書左、右僕射,明清的內閣大學士,清朝的內閣大學士等等。

對於這些掌握國家行政大權的朝廷重臣,人們往往稱之為“宰相”。

陳廷敬當過丞相麼?為什麼稱他為“名相”

皇城相府

3、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

洪武爺朱元璋廢除“丞相”一職後,天天忙得暈頭轉向。於是,便設了殿閣,讓學識淵博且有見識的大學士幫自己處理政事。發展到後來,這些入閣的大學士權力越來越大,相當於丞相。

清朝立國後,參照明朝制度,延續了內閣理政的成例。此外,對大學士加以殿、閣頭銜。

清初,大學士頭銜六個: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乾隆時期,去掉中和殿,增加體仁閣,大學士頭銜發展成為“三殿三閣”。

雍正時,設立軍機處取代內閣大學士的職權。但作為一種榮譽,殿閣大學士稱號仍然保留下來。

之所以稱呼陳廷敬為“相”,是因為陳廷敬在康熙時期做過“文淵閣大學士”。在軍機處設立之前,“文淵閣大學士”握有實權,堪比宰相。

因此,電視劇稱他為“名相”一點兒毛病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