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和期貨到底哪個風險大?

今年以來,美股重挫,A股大跌,市場哀鴻片野,儼然一副股災重演的勢頭。而反觀期貨市場,蘋果、螺紋鋼、PTA、焦煤焦炭等品種領漲各個板塊,走出了很大的牛市行情。可是當我向投資者推介期貨投資品種的時候,很大部分人均是談“期”色變,紛紛搖頭。所以今天小女子(個人微信:gdcsapp)想要繼續本著實事求是講道理的原則和大家講講期貨和股票,到底誰的風險大?

一般提起期貨,大家想到保證金制度,想到槓桿,就本能的認為比股票風險大,但細細比較,只怕未必。

首先,以整體價格波動幅度看,以活躍品種為例,大豆十年來價格基本在2000-6000之間波動,螺紋鋼在1600-5000之間波動,豆粕價格基本在2500-4000之間波動,即最高價和最低價之間相差2-3倍;而一隻股票幾年間能從幾元錢漲到一百多元,也能從一百多跌到幾元。

從定價基礎和價格秩序來看,期貨市場商品的價格以價值為基礎,隨供求關係而波動,還有現貨作為參考,一旦價格投機炒作過度,還會有套利資金入場,對價格進行糾偏;股票市場,公司盈利多,按市盈率定價;公司盈利少,按市淨值率定價;公司不盈利按重組題材炒作,公司退市了,按殼資源定價。種種亂象,槽點滿滿。

從交易制度來看,期貨市場T+0,短線進出非常方便,做錯時可以及時止損;而股票實行T+1制度,明知做錯也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出;期貨市場可以做空,遇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可以做空商品,而不是眼睜睜看著價格下跌而無法盈利;而股票沒有做空機制,融券一是對資金有要求二是不是所有股票都可以融券,遇到公司造假或資金鍊斷裂,風險無法迴避,而遇上退市或公司倒閉,資金一樣血本無歸。

最後有人會說,股票再怎麼跌,也不會追繳保證金,也不會被強行平倉,更不必在一年內必須平倉了結,深套裝死,還有可能拿回來。可是換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無論是股票還是期貨,對於投資者來說都是為了賺錢的,股票交易被套住後等了很久之後有幾個人最終解套了呢?還不是深套好多年之後實在扛不住虧損而割肉離場,而且這其中還有資金成本的佔用是大家所忽略的。試想,深套多年最後割肉離場不單單損失了交易虧損,其實還損失了相同時間內至少4%的利息!所以,股票還是期貨,在交易錯誤出現虧損的時候,兩者均是要賠錢割肉,只不過是期貨是短痛,而股票是長痛!歸根結底,方向判斷錯了就要願賭服輸,妄想通過長期持有等待解套本身就不是成熟的交易行為,不懂得止損才是問題的根本!有多少投資者交易股票的時候本是想快進快出,有點盈利就跑,結果股票跌了,短線變成了長線,長線變成了價值投資,價值投資最後還不是割肉離場外加上利息成本。

如果一個人只有100萬資金,非要去融資900萬,操作1000萬的股票,那他不是一樣使用了10倍的槓桿在做股票嗎?

換言之,做期貨,一樣可以不用槓桿的。

期貨傳奇付海棠曾經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

他在滬鎳價格8萬左右的時候,跟身邊的朋友開玩笑說,拿8萬塊錢去期貨市場只買一手鎳,10%倉位,相當於不用槓桿,一直持有,最後如果漲了,就賺了;如果跌了,也不用額外追繳保證金,即便跌得一毛不剩,也能換回1噸鎳。當然,這裡面存在一個投機賬戶無法進入交割月的問題,不過道理卻是相通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也只是表述了兩個市場風險存在的原因和差異,最終風險大小還得看交易者個人的風險控制能力和風險偏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