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Hebei University)

河北大学(Hebei University)


河北大学(Hebei University)

河北大学(Hebei University),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高校;入选中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并且也为中国中部地区重点支持的五所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首个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拥有研究生院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河北大学始建于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学;1933年,改名天津工商学院;1948年,更名为津沽大学;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接收津沽大学并改之为国立;1952年,津沽大学的工学院、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另以师范学院为基础,在原址建成天津师范学院,续成河北大学之史脉;1958年,扩建为天津师范大学,其后被确定为全省5所重点大学之一;1960年,改建为综合性大学并定名河北大学;1970年,河北大学由天津迁至河北省保定市。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占地2430亩,有本部、新校区和医学部等校区,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9亿元;共设有二级学院27所,94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员工3200多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58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生约25000人。

河北大学(Hebei University)

文化传统

校徽

学校徽志是圆形徽标,其中以篆体字“河北大学”象征悠久的办学历史;长城的形象象征河北及燕赵大地,长城图案为一“U”型(英文University的字首)。下部的曲线表示水纹,有地理方位的寓意,也比喻对人才的培养。外环上方是“河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建校时间。

校训

搞学问就得实事求是,宁可空缺也不能造假;河大校训中蕴含着河大人的强校之梦;蕴含着理性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表明河北大学将高举文明的火炬,把科学的精神播洒五洲四海,担负创新发展的使命,造就时代的骄子;表明河北大学的脉搏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而跳动,有容乃大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又使她的内涵、她的根基,她的精神倍而加之。

河北大学(Hebei University)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1月,学校设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涵盖11个领域)、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河北省重点学科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动物学。

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历史学、化学、生物学、光学工程。

河北省重点学科(18个):中国古代文学、分析化学、中国古代史、计算机及应用、生物工程、世界经济、光学与材料物理、外国教育史、动物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统计学、中国哲学、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物理、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新闻学、肿瘤学。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光学工程、教育学、历史学、哲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拥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专业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4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1个,以及省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12个。学校还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中国延安精神教育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哲学、应用物理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大学英语、教育技术学、中国古代文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材料物理导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河北大学化学实验中心、河北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57门):新闻学概论、西方经济学、微生物学、外国教育史、数据结构、计算机语言、高分子物理、财政学、初级会计学、物理化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计学、无机化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际经济学、信息光学、政治学原理、中国古代史、中国新闻事业史、古代汉语、细胞生物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英语、中国现代史、财务管理、民法学、货币银行学、数值逼近、数学分析、电影作品赏析、结构化学、英语语言学、现代汉语、动物生物学、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中国哲学史、大学英语、商业银行经营学、有机化学、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基础日语、计算机导论、新闻采访写作、分析化学、量子力学、工程数学、社会保障概论、语言学概论、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学、国家税收、操作系统、药理学。

交流合作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先后与世界上100多所高校建立起合作交流关系,设有教育部批准的河北省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在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设有汉语教学中心,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泽维尔大学设立孔子学院2所,为50多个国家、地区培养博士、硕士、学士及短期留学生3000余名,是“教育部留学出国人员培训与研究中心”试点高校、河北省首家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资格的高校。

历史沿革

河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原建于天津,1970年迁至河北省保定市。校名先后为工商大学、工商学院、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1960年定名为河北大学。

1921年,法国政府商请罗马教廷批准,由天主教直隶东南教区的法国耶稣会士在天津马场道清鸣台,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设北疆博物院一座,初名“天津农工商大学”,复定名为“天津工商大学”,在教会内部称为“天津圣心学院”。这是天主教在华办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填补了中国北方尚无天主教建立大学的空白,与南方的上海震旦学院遥相呼应。

1923年秋,招收第一届新生,分工商两科。学制本科四年,预科二年, 共录取本科学生四十八名, 预科学生五十一名。除部分课程由天主教神甫担任外, 并在津聘请兼课教师任教。

1933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第7923号训令,正式批准立案,因所设系科未达“大学”三院九系之标准,故将学校更名为河北省私立“天津工商学院”;原预科改为附属高中。

1943年, 天津工商学院增设女院, 即文学院, 设文学系( 包括国语、外语两专业)、史地系、家政系, 全校共扩大为三院七系, 招生259人。

1944年,学校通过改建大学的计划。

1945年,成立三院七系,初具大学规模。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向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申报改建大学。

1948年10月4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立案,将工商学院改名为“私立津沽大学”。

1951年9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布(51)高一字1170号令批准,津沽大学改为公立,将私立达仁商学院、天津土木工程学校分别合并入津沽大学商学院、工学院,并以津沽大学原有之文学院为基础,筹建师范学院。

1952年8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将津沽大学工学院3系与前北洋大学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将津沽大学财经学院3系并入南开大学;以津沽大学师范学院为基础,又将天津市教师学院并入,在原校址改建为天津师范学院。

1958年,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同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决定将天津师范学院扩建为天津师范大学。

1959年,天津师范大学改由天津市领导,同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确定天津师范大学为全省5所重点大学之一。

1960年夏,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教五字第258号通知决定,将天津师范大学改为综合性的河北大学,郭沫若先生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当时隶属河北省教育厅领导。

1966年至1976年, 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 河北大学遭到严重摧残、广大师生遭到残酷迫害, 四年停止招生。学校几经搬迁, 图书、仪器、设备损失达数百万元。

1969年10月,根据冀革(69)130号及津革(69)163号文件精神,河北大学隶属河北省管理。

1969年12月,河北大学陆续迁出天津。

1970年,河北大学迁址保定,仅在天津马场道74号设河北大学留守处。开始招生, 至1976年招生3574人。

1977年,恢复了统一招生。

1978年,周学鳌接任校长。全国科学大会上,聚氯乙烯轧延硬化密闭自动连续生产线和电致发光照明具两项获得全国科研项日奖。

2002年5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同河北省人民政府一起,在“十五”期间重点支持河北大学的建设,河北大学成为省内唯一实施省部共建的高等院校。

2005年5月,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并入河北大学的批复》(冀政函[2004]153)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并入河北大学,成立河北大学医学部。

2005年11月,国家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省部共建河北大学协议,河北大学正式跨入国家“省部共建”大学行列。

2012年11月,正式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这是河北大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017年4月10日,文学院申请并获批设立“雄安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