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最终目标:财富?幸福?

由于心理学上的适应性定律起作用,这种物质上带来的幸福感往往不会长久。不仅如此,这种相互攀比在增加一部分人的幸福感的同时也在削弱另一部分人的幸福感。

企业应当确立幸福的最大化是公司发展终极目标的理念。企业的职能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吗?当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兼顾人们的幸福。企业发展经济只是增强幸福的手段,而给员工、消费者、利益相关者带来幸福才是目的。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一般是告诉企业如何最大化财富、怎样尽可能多地赚钱。其实人需要满足的不只是钱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怎样满足幸福感。社会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社会上的贫富鸿沟也不可能完全消失。所以我们在增加财富的时候也要让幸福感与日俱增。我们在关注财富人生的同时,也要同样关注弱势群体,希望每一个普通百姓都拥有幸福。增加全社会的幸福感,这也是企业的责任,也理应成为企业每一个成员自发的追求。而要增加这种幸福感,必须要有超越金钱的更大目的。这个目的因人而异,在有的人看来是为了亲人,在有的人看来是为了社会,在有的人看来是为了信仰。“比如说一个人绘画,如果他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他既不可能画得很好,也不可能从中得到很多快乐。只有站得比别人更高,才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也才有可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企业最终目标:财富?幸福?

在企业中,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职业选择,每个员工的职业选择一定要和他的擅长和兴趣联系在一起。“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都倾向于从功利角度考虑,而不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结果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他们按照最大化幸福感的原则来选择自己的职业的话,他们往往会做得更好,而且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如何使幸福感最大化?

企业最终目标:财富?幸福?

提高收入和弱化对金钱、物质地位的竞争应当同步进行,很多人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来更换大房子和买私人轿车,而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需要这些东西,而是因为他们的亲朋好友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他们要攀比,并且媒体也做着这样的宣传。新企业文化应该倡导减少对富人和奢侈品的宣传,从而减少人们在金钱和物质地位上竞争和攀比的压力。要鼓励不易适应性的消费,将钱花在那些不容易适应的快乐上面,比如社交、旅游和艺术鉴赏方面,要比物质财富带来的快乐更长久。要真正做到以幸福为主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幸福作为成败的最终衡量标准。每天从电视里看到的不仅是股市的风云变幻,还能看到幸福指数的波动起伏;同样,小到一个个体、一个家庭、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在制定发展计划的时候不仅要制定GDP的增长目标,还要制定国民幸福指数的增长目标,“幸福是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发展的最终标准”。这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企业最终目标:财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