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系列之一經典片《桂河大橋》的結構與細節

龍耳東影評》系列之一

反映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電影故事片《桂河大橋》之所以被眾人稱為經典,我個人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確精彩,很值得借鑑:

一、 首先看事件:在故事情節的編排和矛盾的設置上,劇本把英軍俘虜的“建橋”與“炸橋”這一對激烈的矛盾,進行雙線(兩條線)結構,交織一起。以此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二、 其次看人物設定:

1、 負責修橋的主要人物,是被日軍被俘的英軍上校。他在日軍上校的管制下,被迫鋪路建橋。他與日軍上校之間,不可避免地發生抗爭。日軍上校不得不依靠英軍上校帶領一群英軍戰俘按期完成工程。而英軍上校藉此向日軍上校爭取平等,由戰俘變成士兵待遇。日軍上校為按期完成工程,不得不同意英軍的要求,甚至把日軍士兵也交給英軍上校去指揮修橋。英軍戰俘與日軍士兵這對矛盾,在修橋的問題的上,達成了短暫的平衡。

2、 負責炸橋的主要人物,是從修橋的英軍俘虜營地逃跑出來的士兵。而這個士兵最為戲劇的一點卻是他冒充海軍上校。因為在逃亡在過程中,真正的海軍上校被擊中犧牲,他就冒充這個海軍上校而被美軍所救。他換上已死的指揮官的制服為得到更好的待遇。美軍知道冒充的這個英軍士兵肯定不願意承認自己作假,便把此人交給英軍方面,安排此人去炸橋。Shears別無選擇, 只能加入Warden少校的志願突擊隊。

此人的設置,本身就充滿了矛盾。他一個假上校卻冒充真上校;他冒著生命危險逃離俘虜營,卻又要冒著生命危險回到俘虜營去炸橋。

影評系列之一經典片《桂河大橋》的結構與細節

劇照一

影評系列之一經典片《桂河大橋》的結構與細節

劇照二

三、 細節與戲劇效果:

1、炸橋的炸藥裝好後,只要按下引爆器,橋就會炸燬。可是,在“按下”引爆器的這個簡單的動作上,編劇卻加上了許多意外之“險”:

1)英軍上校無意中發現了炸藥的引線,隨之高度警惕,發現了炸藥。

2)日軍上校和日軍士兵開槍,阻止炸橋。負責“按下”引爆器的人先後犧牲。

3)英軍上校不願意他們辛苦修建的大橋被炸,與日軍一樣極力阻止炸橋。可是,非常戲劇化的是,他卻被日軍槍擊身亡。就在他倒下的瞬間,陰差陽錯地壓在了“引爆器”上。建橋者最終成了炸橋者。這點真令人記憶深刻:誰也無法擺脫命運的安排。是他自己炸燬了他親手建造的幻想可以使用百年的大橋。

影評系列之一經典片《桂河大橋》的結構與細節

劇照三

2、細節的安排,意味深長:英軍上校幻想他們建造的大橋可用百年,可讓人們永久記得。在大橋落成時,他親手釘了一塊標牌於橋柱上。當他被日軍槍擊身亡後,無意中倒壓在炸藥的“引爆器”上,頓時,巨大的爆破力把日軍的火車、大橋炸得粉碎。在彈火紛飛中,那塊標牌也落入河水之中,隨波逐流。這個情節的安排,有著很大的諷刺!他本想“永久”的大橋,卻瞬間灰飛煙滅。

3、結尾的鏡頭,由近拉遠,再遠,更遠,,,,,,彷彿把人們的視野、把人們的記憶引向遙遠的過去。

《桂河大橋》作為一部戰爭片,能夠在電影有限的時間內,把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和細節的戲劇化表現得如此到位,不愧為經典之作。【龍耳東經典片影評系列之一,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