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力-我們的本能

自愈力是造物者賦予生物的本能,就像是日月星辰的運行一樣自然。無論是否知察覺,本能一定會持續運作,直到生命到達終點。既然如此為何會有如此諸多的疾病侵襲人們的健康?這便是我們希望探討的重點。自愈力包含了免疫力和組織及功能的修復的本能。如何維護及啟動這個天賦本能,攸關健康及疾病康復的關鍵。除了極少數的遺傳性疾病之外,只要能夠啟動這個千古本能,幾乎所有的急慢性甚至惡性疾病皆不需藉由醫藥的手段都能日漸的康復,並且重拾身心健康的狀態。

當今人類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物質生活水平也日異提升。相對而言醫療設備及技術都有長足深遠的進步發展。但是任何疾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啟動自愈力。無論中西醫的任何治療手法,最終都是靠身體的自愈力,臟器功能及組織的修復才得以恢復完成。死去的人沒有自愈力,即使華陀再世、扁鶴再臨也束手迴天。但是人體的自愈力很類似充電電池,會隨著歲月而退化。成、住、壞、空本是宇宙的定律,任何人都無法逃脫的宿命。如果好好愛惜身體,這顆生命的電池可以用的很久。如果不愛惜的話,讓這顆生命充電電池電壓降的太低的話,小心可能無法再充電了,換言之就是──死亡。生病時候就像是電池電壓太低,需要充電回覆。只要明白這個道理,自愈力的喚醒就變得簡單容易了。

影響自愈力自然發揮作用的五個要素

組織細胞中毒

20世紀初俄國著名免疫學家、1908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IlyaIlyichMechnikovl教授經過長期研究發現,人體許多傳染性疾病不單是細菌和病毒入侵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由於人體內的毒素破壞了人的免疫系統,使得人體免疫力下降而導致人體感染生病,所以Mechnikovl認為健康第一要務就是及時排出人體腸道、血液、淋巴、皮膚等系統中的毒素,這樣才能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和各系統臟器的功能,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人體主要的排毒通道有腸道、尿道、氣道、皮膚汗腺等。大多數人的問題是大便不暢通,宿便沒清掉,皮膚不出汗,飲水少小便少,加上不良生活方式和嚴重的飲食汙染、環境汙染,使得人體腸道、血液、淋巴、皮膚等各系統各臟器中的毒素遠高於人體能夠承受和清除的能力和範圍,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各種癌症、糖尿病、痛風、皮膚病、類風溼關節炎等發病率越來越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對現代人來說,掌握和運用有效的人體排毒方法對保證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組織細胞缺氧

由於空氣汙染,特別是室內空氣汙染和不暢通,諸如居室、辦公室、商場、地鐵等環境,空氣中的氧含量低於正常21%,而多數人一天有9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加之現代人的心肺功能都較弱,使人體的組織細胞經常缺氧。

德國著名醫學家、1931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OttoHeinrichWarburg教授發現,當人體組織細胞中的氧含量低於正常值的65%時,缺氧的組織細胞就容易癌變,從而創立了缺氧致病(癌)學。

人體所需要能量的70%左右是由糖提供的。在氧供應不充足的情況下,葡萄糖經無氧糖酵解,分解為乳酸和ATP(即三磷酸腺苷),ATP是人體貯存和釋放能量的物質。1個克分子的葡萄糖,經過無氧糖酵解,在生成乳酸的同時,可合成2個分子ATP,共釋放能量為52千卡熱能,但是,在供氧充足的情況下,1個克分子的葡萄糖,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同時,可合成38個分子ATP,共釋放能量為686千卡熱能。同樣是1個克分子葡萄糖,在有氧氧化條件下產生的能量是無氧糖酵解生成能量的19倍,差異相當大。因為在無氧條件下,葡萄糖沒有得到徹底的氧化分解,其碳氫鍵尚未完全打開,所蘊藏的能量僅釋放出1/19。

由上述事實可見,只有進行糖的有氧氧化,才能為人體提供大量的能量,以滿足肌肉的收縮、神經興奮的傳導、各種腺體的分泌、體溫的維持和細胞的生長、分裂等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如果葡萄糖(或者其他營養物質,如脂肪、蛋白質等)有氧氧化過程中供氧不足,上述生理活動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必然會出現人體各系統和器官功能障礙,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例如,當人體內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發生故障時,血糖濃度升高,血糖、尿糖濃度超過正常值,就會發生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

細胞營養不均

美國著名營養學家、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LinusPauling研究發現,當正常細胞經常缺乏一定的營養素時,就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如蛋白質經常攝入不足導致免疫力下降,使人容易感冒和得癌症;缺乏多不飽和脂肪酸容易產生心腦血管疾病;缺乏維生素A會產生乾眼病;缺鈣會得骨質疏鬆,等等。所以LinusPauling創立了正分子醫學(也稱為細胞分子矯正學),該理論認為:當病變的細胞能獲取到各種均衡的營養素時,病變的細胞便可逐步恢復正常。而現代營養學的原理也說明,組織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除了需要充分的氧氣以外,還需要均衡的人體七大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和水。

現實情況是很多人不懂得科學飲食和合理營養補充。保守一點說,許多慢性病的發生發展50%與飲食結構和飲食方式的不合理有關。所以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指出:中國人需要一場飲食革命。

組織細胞缺水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組織細胞的一切新陳代謝都離不開水,組織細胞經常缺水,就會使組織細胞不能獲得充分的營養和及時排出細胞代謝廢物和毒素,從而導致組織細胞病因引起的各種疾病。所以中國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理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水是百藥之王。”

正常人體每天需要2000ml的飲水量,而現在許多人一天的飲水量不足1000ml,甚至更少。所以養成好的飲水習慣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證。

微循環不暢通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微循環不暢通導致局部組織細胞缺氧、缺水、缺營養,代謝產物和毒素不能及時排除,使組織細胞病變而產生各種慢性病。微循環不暢通的原因主要有高血糖、高血脂等引起血粘度高、心臟功能下降、微血管病變;另外缺乏運動、飲水量不足等,如糖尿病高血糖引起腎小球微血管病變而導致腎小球病變產生蛋白尿,最後是腎功能衰竭。中醫所謂“通則不痛,不通則痛”也表述了微循環原理。

人體具有的這種神奇的自我修復功能,是因為一些器官總是持續不斷地更新,專家稱之為“維護性再生”;美國健康雜誌的一篇文章教大家如何幫身體上的重要器官進行修復,恢復身體本身的修復能力。

1、腎臟

人類的腎臟具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腎臟損傷後,成熟腎臟細胞會在受損區域分化成需要修復的類型細胞。促進腎臟修復平常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等,而核桃、板栗、枸杞、骨髓也不錯。

2、皮膚

皮膚出現過敏或是溼疹皮炎等受損症狀時,會通過自身的屏障防禦機制來自我修復,因此問題皮膚的護理主要是圍繞皮膚屏障功能的保護和修復來進行的,平時塗抹一些具有屏障修護作用的天然乳液,可以有效提升皮膚的免疫力,促進皮膚修復,讓肌膚變得堅韌。

3、骨骼

發生骨折時,骨骼中的活性成分骨細胞就會被自動激活,它對骨頭修復發揮著關鍵作用。專家建議,每天要吃一次菠菜或西蘭花等綠色蔬菜,攝入足夠的維生素K,它有助於鎖定骨細胞。其次,骨折發生6周後,應適當活動以刺激骨細胞,加速骨骼修復。

4、血管

當血管由於血栓而變窄時,人體可自我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哈佛大學科學家表示,首先應該少吃動物肝臟等壞膽固醇含量較高、妨礙血管自我修復的食物,保持血管“清潔”。其次,應該增加跑步、游泳、籃球等加快體內血液流動的運動。

5、肝臟

肝臟是唯一即使切除部分壞死組織,也可自我修復的器官。專家表示,像白薯、玉米、海帶不僅有去毒作用,而且對肝臟再生至關重要。另外,飲酒者除了禁酒外,最好補充葉酸和B族維生素。

6、肺臟

煙霧等嚴重汙染會加重肺臟負擔,破壞它的自我修復功能。呼吸健康專家指出,胡蘿蔔、紅薯和芒果中含有的視黃酸有助於肺臟修復,每天攝入量不應低於900毫克。

7、腸道

酗酒及過量食肉也會導致腸道內壁組織受損。然而,腸道細胞是人體更新速度最快的細胞,平均一兩天就會更新一次。專家表示,適當多吃粗糧有助於加速腸道自我更新。建議每天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早餐最好吃全穀物食品,多吃水果和蔬菜。

8、大腦

年紀越大越感覺腦子不夠用。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在青春期就停止產生神經元了,即你在上高中時,大腦細胞已開始走下坡路。但不要絕望,每天至少鍛鍊30分鐘,每週2—3天,有助於刺激大腦中兩個主要區域的神經元生成,讓你的大腦變年輕。

中醫有言“三分治,七分養”,指的是:在病人康復過程中,醫生和藥物所起的作用較少,身體的恢復更多依賴於自我調節,也就是修復自愈力的過程。儘量依靠內力來治癒疾病,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醫療的至高層次。

159素食全餐是一款159種天然有機高營養食材,以五行相生、全粒入餐為原則,依據《黃帝內經》《易經》《本草綱目》等典籍,做到五性五味相宜不忌;五色五方五行配置和諧。並且按照“40種人體必需營養素、15種其它重要營養素”國際營養學標準,甄選堅果、種籽、花朵、谷豆、菌藻等159種純植物食材,按營養學標準針對適用人群精準計算食材比例配置,包括五穀雜糧,雜豆,大豆,各種堅果,籽種類,菌藻,花朵等,其中30多種是藥食同源食材,如枸杞,紅棗,金銀花,決明子,酸棗仁,來菔子,山核桃仁,薏米,芸豆等,完美詮釋了“食材多樣化”概念。

利用它的高營養補充了日常食物及普通素食容易缺乏的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不飽和脂肪酸等,糾正了平常吃多了,吃錯了,吃虧了,細胞不健康狀況,恢復細胞自愈力,調理亞健康和疾病。當身體營養均衡的時候,免疫力就會提升,身體的自愈力自然也會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