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三)秦魏两国重开战,秦国险遭灭国,魏文侯却另有思考

公元前446年,魏文侯嗣位。这位雄才大略的魏国君主在思考魏国的扩张方向时,陷入了该往何处去的困扰!因为赵、魏、韩三家分晋后,三国的领土是犬牙交错的,即便磨合到了战国中期仍然可以看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痕迹。从整体来看,魏国好像一个中间细,两头宽的哑铃,中间的太行山像一副扁担挑起了魏国东西两地。于是,摆在魏国面前有两个战略。一则是扩大中间部分,向韩、赵进军;二则是向东边已经衰落的卫、鲁和西边陷入内乱的秦国夺地。

大秦帝国(三)秦魏两国重开战,秦国险遭灭国,魏文侯却另有思考

魏国

对此,魏文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对比韩、赵两国正处于扩张的发展期,卫、鲁、秦等国相对弱小。但是问题又来了,第二种方案的西方是自周平王东迁以来遭受戎狄数百年蹂躏的关中,东方则是经济发达、文化璀璨、商贾云集的中原,魏文侯又该如何选择呢?可能在魏文侯的眼中秦国是属于“不与诸侯交通”的彪悍蛮族,且关中还属于未开发的处女地。若对秦国施加灭国之战,不仅会遭到秦人的殊死抵抗,而且对关中的再开发也必将耗费国力。最终,魏文侯将目光对准了中原,并定下了“西守、北联、中和、东征、南扩”的战略。但是,若要将精力用于中原,那么魏国就必须确保河西在魏国的控制之下。于是,魏国率先发动了战争,旨在将秦人赶出河西。但是在此之前,魏文侯需要先团结韩、赵两国以解除后顾之忧。

大秦帝国(三)秦魏两国重开战,秦国险遭灭国,魏文侯却另有思考

先前,韩国想联魏攻赵,而赵国亦想联魏攻韩。对韩赵两国的请求,文侯都拒绝了。之后,魏文侯劝说韩赵两国和好,并建议三家合力对外发展。他认为赵、魏、韩三国地处山脉纵横且较为封闭的山西,且三家疆域太过犬牙交错。若彼此内斗,三家便会陷入内耗的泥潭里。反之,若三家合力对外扩张,那么便无后顾之忧。韩赵两国听后,深感魏文侯见识高远。于是,终魏文侯之世,三晋联盟牢不可破,魏国也得以专心对战秦国。

大秦帝国(三)秦魏两国重开战,秦国险遭灭国,魏文侯却另有思考

公元前419年,魏文侯派兵加固了少梁城,准备将少梁作为经营河西的基地。次年,秦军对少梁城发动攻击却失利败退。公元前417年,魏军重新加固了少梁城,秦灵公亦命秦军加固了繁庞城,并新筑了籍姑城(韩城市龙门镇南)与魏军对峙。公元前413年,魏军改变了出击路线,转而向南攻击秦国郑地(华县),秦军主力南下援救不及,郑城失守,魏国势力推进到华山脚下。这一年,秦国君主灵公病逝,秦国陷入内乱。秦灵公死后,灵公的叔父嬴悼子以幼君公子连(秦献公)年幼为借口,在秦国贵族的支持下夺位自立,并将十岁的公子连流放到陇西河谷(后逃到魏国)。于是,驻守在繁庞和籍姑二城的秦军便陷入了前临魏军,背有“篡位新君“的尴尬境地。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利用这一战机,发兵夺取了繁庞、籍姑二城。从此,河西南部和北部的魏军对河西中部的秦军形成了夹击之势。公元前409年,战争天平完全地倾向了魏国,因为魏国出现了一个牛人——吴起。

大秦帝国(三)秦魏两国重开战,秦国险遭灭国,魏文侯却另有思考

吴起像

史载吴起拜将时,“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同时,吴起又向魏文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秦人的致命弱点,”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此外,吴起还训练了数万名身披重甲,可以携带三日口粮,只用半日便可在山地中急行军百里的重步兵——魏武卒。同时,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甚至亲自为士卒吮吸脓疮,许多士卒为报吴起厚恩而“战不旋踵”。从此,这支攻击力与机动性兼备的“特种部队”成了秦军的克星。从此,秦人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窘境。史载吴起“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均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 公元前409年到公元前408年,吴起先后攻占秦国临晋、元里、洛阴、颌阳。
  • 公元前393年,秦魏战于汪(澄城境内)。
  • 公元前390年,秦魏战于武城(陕西华县)。
  • 公元前389年,吴起亲率步兵5万,战车500辆,骑兵3000于阴晋击败了50万秦军。
大秦帝国(三)秦魏两国重开战,秦国险遭灭国,魏文侯却另有思考

阴晋之战后,损失惨重的秦人完全退出了河西。为了防备魏国西进,秦人沿洛河修建了“堑洛”防线。同年,秦军在“堑洛”中部筑造了重泉城(蒲城县境)作为主要据点,在渭水南岸又设置了郑所之塞(华县与华阴之间)对抗阴晋的魏军。另外,秦简公又令百姓带剑以防备魏军西进。与此同时,魏国也设置了以元里为中心,北达繁庞,南达郑地的南北防线,与秦国的堑洛防线对峙。另外,魏军亦修筑了颌阳城作为元里的后盾,并用其掌控黄河东岸的吴王渡(黄河西岸便是夏阳渡)。为了保险起见,魏国还在少梁与颌阳之间构造了一道东西防线。

大秦帝国(三)秦魏两国重开战,秦国险遭灭国,魏文侯却另有思考

战事发展到这个地步,秦人已无还手之力。于是,魏文侯继任者魏武侯遂将矛头对准了中原。对魏国的战略转变,受到猜忌且即将逃离魏国的吴起悲观地预测道,“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虽然吴起的预言最终实现了,但是丢失河西的秦国却暂时无力东出。除了受到魏军的重创之外,秦国又一次面临了内乱。自秦简公败退“堑洛”防线以来,秦国内部对秦简公丧师失地十分不满。于是,秦灵公的旧部与公子连开始蠢蠢欲动。为了压制反对势力,秦简公只好对魏国采取守势,一直到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公子连)即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