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有多难治?十年后艾滋病还是绝症吗?

sgill-理


提到艾滋病,大家几乎到了谈艾色变的地步,因为它目前还是无法治愈的不治之症。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使人致死的并不是艾滋病本身,大量的HIV病毒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使其无法识别并攻击病毒,因此致死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细胞缺乏所患的各种疾病。

而艾滋病作为不治之症到底有多难治呢?

艾滋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很容易变异,从而改变自身基因和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它繁殖能力强可以在人体内迅速传播,当研制出一种药物时,如果病毒变异,那么这种药便无法再对艾滋病毒起作用了,并且药物还要尽可能不损害人体,只达到杀死HIV病毒的目的,研发出来是十分困难的

其次全球目前只有一个饱受质疑治疗成功艾滋病的案例,也没有治愈的案例可供研究,完全靠人们的自我摸索。

再者艾滋病毒十分隐蔽,它很难被药物及免疫系统发现,因此很难将它彻底消除。

人们一直没有放弃研制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以及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目前对艾滋病的治疗一般都是“鸡尾酒疗法”主要降低HIV数量延迟发病,可以基本保证艾滋病患者和正常人有相同的寿命,因此艾滋病目前也是可控的慢性病。

我国科技经济水平都高速发展,且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十年后,艾滋病会从可控的慢性病变为可以根治的疾病。

擅长治疗慢性肝病,细菌性痢疾,伤寒,布氏杆菌病及小孩水痘,手足口病,腮腺炎,猩红热,麻疹等感染性疾病。


医联媒体


艾滋病成为医界的难题,主要和以下几方面有关:

1、艾滋病毒潜伏期不确定;

2、感染后往往隐匿不可知;

3、病毒破坏身体免疫系统,导致患者最终会死于各种可能的疾病;

4、通过性传播成为主要途径,令人防不胜防。

但值得欣喜的是,艾滋病虽然依旧无法治愈,但是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获得了和正常人相当的同样寿命。

在这种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是不是可以治愈?可能患者并不关心那么多了。

而且有一种担忧传出,一旦艾滋病能彻底治愈,会不会导致一些高危人群更加放纵自我?那些吸毒者、男男同性恋者、性工作者是不是可能更加肆无忌惮?

这种分析,也不无道理。

艾滋病病情的可控性,目前已经让很多感染者看到了希望,得了艾滋病并不是死路一条!他们也愿意满怀信心站起来,面对病魔,帮助同伴,把它当成一种慢性病来看待和治疗。

随着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人们对性的安全和节制也越发重视,这是战胜艾滋病的一个好的土壤。

但是值得忧虑的是,艾滋病患者的年轻化趋势让人们难以安心:

当成年人知道节制尚难“自保”时,成为高危人群的孩子们,除了防艾工作者之外,谁来担负责任,充分行动,为他们保驾护航?

预估10年后艾滋病会不会变成可治愈疾病,不再是绝症?这个不可贸然定论。

但是,应该对医学的进步充满信心,希望能如愿。


辽沈名医


艾滋病感染者往往在潜伏期内没有啥感觉,直到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临床上有七八成的艾滋病感染都是发展到晚期才发现的。有很多人都比较好奇,艾滋病潜伏期体重有啥变化胖还是瘦?

  

艾滋病潜伏期体重变化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感染者会在潜伏期慢慢变瘦,体重下降十斤到三四十斤不等,但也有的感染者体重会上升,所以说不能用体重变化来判断是否感染了艾滋病。艾滋病潜伏期成人一般为0.5-12年,长的可达20多年。儿童平均为1-2年。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艾滋病潜伏期这么长,还没有症状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艾滋病潜伏期体重有啥变化胖还是瘦?

  艾滋病潜伏期的体重变化各不相同,有些感染者会比较消瘦,这也是抵抗力降低的原因,很容易就发生一些疾病,感冒发烧是常见的。在潜伏期内,尽管感染者没有症状但会有传染性,有些人会有一些潜伏期症状,如,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腹泻、头痛等,这些症状较轻微比较容易忽视。

滋病潜伏期会让人逐步消瘦,艾滋病人在潜伏期内一般是体重下降,当然也有变胖的特例。变胖与变瘦不能作为诊断标准。只能通过检测判断。艾滋病人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避免与其他人性接触。艾滋病人在潜伏期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可能出现的潜伏期症状有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腹泻、头痛等,很容易忽视。


大家医联医生集团


其实不得艾滋病,不也是一路走到死。

虽然现在还没有收到大面积治疗艾滋病痊愈的喜讯,但早在1996年7月,治疗艾滋病领域研究专家何大一就独创了“鸡尾酒疗法”,虽然不能根除艾滋病病毒,但至少

可以让病人拥有和正常人相同的生命时长

艾滋病的简史

艾滋病来源于非洲的黑猩猩,是现阶段被大多数权威科学家认可的观点。艾滋病被发现的二十年后,科学家才从黑猩猩体内发现SIV病毒。他们认为,SIV病毒变异后,从猿猴传播到了人类身上。SIV和HIV同为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十分相似。

只是黑猩猩如何将病毒传给人类又是一大难题,基于艾滋病来源的猜想远未揭开。不过艾滋病的“0号病人”却有迹可循,Gaetan·Dugas既是这场流行病调查中的“初始病例”。

当然他并不是真的将艾滋病带到人类社会来的人,正因有他担当骂名30年,人类才正视这一种疾病,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Dugas作为非异性恋者,有着英俊的相貌,健硕的体格,带着一口轻柔的法国口音。可知他的夜生活必然不平静,正因如此,他也不知道那个给他带来许多红疹和紫斑的男人到底是哪一个,甚至没想到这就是艾滋病。

随后1981年6月,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就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那时候还没命名为艾滋病,杜加并不在这份名单上)。

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打算悄悄地调查,把这种不知名的疾病传播源头搞清楚。将目光投向了男同性恋中高发的卡波西肉瘤

Dugas极为配合调查,将五年来的性伴侣信息提供给了调查人员,自爆性事。根据这些内容,疾控中心的人顺利的发现了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为了方便记忆,还将病人标上了号。

无辜的Dugas因为编号上有着“O”字母,被误以为是0号病人,从这以后一直被冤枉嘲笑和疏远。一个真正为艾滋病做出贡献的人,就这样在双重压力下离世。

艾滋病危机

前面提到了艾滋病的发现与一场悲剧。

那么为什么艾滋病的病毒和传播方式都了解的一清二楚,我们却依然无法攻克艾滋病?

在所有人印象中,艾滋病都有一个潜伏期,长达几年或10以上病人无发病症状。然而事实上患者只是外表看上去平和,其实体内的免疫系统早已与HIV进行了无数场腥风血雨的恶斗。例如感染初期,HIV病毒每天就能复制超过10亿枚病毒,这些病毒每天都会损坏大量的免疫细胞。如果想要与病毒抗衡,人体就必须每天产生等量或以上的新免疫细胞,才能维持内体免疫系统的平衡。

所以在前些年,艾滋病病毒还受到免疫系统的抵抗,病人并不会出现病症。免疫系统再强大,也扛不住病毒的长期攻击。慢慢地病毒攻势会越来越猛,免疫系统也会日渐崩溃。

再加上,HIV的复制周期很短,一个病人每天产生的病毒就高达10^10—10^12个。而且在它们的遗传物质逆转录为DNA时,又因缺乏“纠错”机制,HIV病毒极易出现突变。一旦突变刚好能使病毒对某种药物产生抗性,药物便只能宣告无效。

所以治疗的难度是随着治疗的时间上升的。这也就是艾滋病最危险的地方。

艾滋病竟怕鸡尾酒

1952年,祖籍江西的何大一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市,12岁时就举家移民美国洛杉矶。在美国的整个求学生涯,何大一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6年的中学只用了5年完成。197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学位。毕业后,转行医学,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医学生涯。

那一年的6月5日,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就报道了5位男同性恋者的奇怪病情。后来经证实,这5人所患的疾病正是艾滋病,也是美国最早记载的艾滋病例。而在这5位艾滋病人中,何大一就接触了其中的4位。所以何大一也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学家之一。在同事中,何大一也是唯一一位敢“把玩”这些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病毒样本的人。

十几年来,人们针对HIV病毒在细胞复制的关键靶点中,产生过近百种的药物。然而就是因为HIV病毒这强悍的耐药性,从未有一种能药物能对艾滋病治疗长期有效。早年诞生的好几种所谓的特效药,都曾被视为艾滋病患的救星。但是很快也被证实只能极其短暂地抑制病毒,效果让人沮丧。

何大一意识到单一药物要有效果实在太难,为什么不试试混合?正如不同酒精度数的酒混在一起更烈,混合的药是不是也有一样的疗效?

经过潜心研究,真的让他发现了这一神奇的疗法。1996年7月,当何大一在第11届国际艾滋病会议上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所有人都大受鼓舞。

十几年来,人类都表示对这顽劣的病毒束手无策。而现在何大一的报告却显示,“鸡尾酒疗法”可以将HIV抑制到在血浆、精液等检测不到的水平,能维持或恢复人体的免疫功能。

得了艾滋病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样,几乎到了谈艾色变的地步。但现在这种让人闻风丧胆的疾病,在何大一的方案下,已变成了一种可以控制治疗的慢性疾病。

最重要的是,何大一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身为华裔科学家,何大一长久以来对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格外关注。2002年,何大一也以每年1美元的象征性价钱,把他在艾伦·戴蒙德中心所拥有的专利技术转移给了中国政府。

图:2002年到2011年,我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下降明显

或许现在根除病毒还很困难,但是科学还会发展,许多疾病都会被彻底打败。艾滋病也不会再那么恐怖。


SME科技故事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喀麦隆的黑猩猩,它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母婴的垂直传播,性行为和血液感染,那为什么会从黑猩猩传染到人的身上,大家自己脑补画面吧。HIV会在黑猩猩之间传染,但是在猩猩体内的感染率远低于人类。对于人类来说艾滋病是没有解药的,只能抑制延缓。

艾滋病难治愈主要有几个原因

HIV也就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从这个名字上我们就知道这个病毒是可以破坏人的免疫系统的,而人的免疫系统就像是一个国家的军队,当有外来入侵者的时候就会发起攻击,但是HIV就像发射了一枚核弹到了军队的指挥中心,一个军队的核心被击溃了,那么自然就一盘散沙,不能抵御外敌了。HIV正是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击溃免疫系统,让免疫-T细胞无法识别攻击病毒。

艾滋病病毒非常容易变异,导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同时又大量传播繁殖,当科学家研制出了药物后,HIV一变异,这种药物就失效了,所以是没法治疗的,并且治疗的同时要考虑到药物不会损害人体,仅杀死HIV病毒,这是非常非常难的。其次艾滋病病毒非常隐蔽,我们找不到它,很多接受艾滋病强化治疗的病人不久后又检测到艾滋病病毒,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很难发现,也不能完全杀死它。

人类其实一直有在研究艾滋病病毒的疫苗,我们已经在小白鼠身上得到了治疗,但是用到人类身上的时候却失败了,因为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们的缺少一种正常的修复功能,所以经常会发生变异也得不到修复,每次转录的时候都会有嘌呤和嘧啶发生配对错误,高变异率由此而来。


科学薛定谔的猫


艾滋病学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我国发现首个艾滋病例则是在1985年,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会轻易引发各种疾病。并且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长(平均为8~9年)。


HIV一般通过体液传播,三种常见传播方式包含: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至于握手拥抱之类的正常接触不会传染,汗泪屎尿屁也不具备传播性,唾液一般也不具有传播性。

虽然我们的医疗和科研一直在不断进步,但是直到今天,艾滋病仍无法根治。目前对艾滋病的治疗主要是用“鸡尾酒疗法”,通过抗病毒药物来降低HIV病毒数量以延迟发病时间。这种疗法让患者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死亡率甚至能降到1%。并且现在在我国,患者能够到疾控中心免费申请这种抗病毒药物。随着医疗不断进步,艾滋病已经从死亡率极高的恶性病变成了和糖尿病一样可控的慢性病。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发现了一个被治愈的艾滋病病例,但最近也受到了质疑。艾滋病尚未找到治愈方法主要是因为其研究的难度太大了,不可能拿人来做实验,不像胃溃疡或者肺结核这类病,也不像这些疾病有自愈的例子可供研究。

对于艾滋,现如今最关键的还是预防。要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的性行为;不吸毒,不共用针具;普及无偿献血,对献血者进行HIV筛查;注意控制母婴传播。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或疾控中心做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随着大家防艾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由研发出控制的药物到找到治疗的方案,相信十年后艾滋病脱离绝症行列大有希望!

更多优质回答,请持续关注镁客网头条号~


镁客网


对于艾滋病来说,如果医学界目前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手段不改变,十年后艾滋病还是绝症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到目前止,医学界还未真正找到引发艾滋病的病因,从主流研究上,已形成了被称之为HlV过滤性病毒所引起的共识,这种病毒可通过性爱、输血液和母婴三个途径感染传播,被感染者通常是在5~12年内发病,发病后约2年会全身失抗体而走向死亡。问题是这种病毒属于那种类型?医学界还是处于模糊不清、乱碰乱撞的状况,从目前的医疗手段来看,都属于针对细菌病毒类型的研究与治疗范畴,我认为这是个方向性的错误,其任何研究和医疗结果都是错误的。

同仁应该知道,病毒是个述语是统称,病毒共有两大类型,其一是具有活性生命的类型,包括细菌和真菌二种形态。其二是不具生命类型,也有二种形态,一是无机界的高密度的有毒化学物质,二是由有害细菌和真菌在支解分化生物质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毒素密度极高的有机化学物质。从以上四种病毒形态来分析,艾滋病毒应该属于真菌类型的病毒,而绝非是细菌类型的病毒。因而倡议同仁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往真菌方面去着想,定会收到预期效果的。此外,目前在治疗艾滋病患者方面,大多数都是以患者个体来治疗的,提示医生们治疗艾滋病是男女有别的,对于女性患者,要同步治疗三方面,一是女性的生殖系统,二是女性的血液循环系统,三是性伴侣男方的生殖系统。对于男性患者,如因输血感染的,就只治疗其血液循环系统就可以了,这种情况性伴侣女方是不会被感染的。如因母婴或性爱感染的,要同步治疗四个方面,一是男性的血液循环系统,二是男性的生殖系统,三是与女伴侣性爱对象的生殖系统,四是与女伴侣性爱对象的血液循环系统。一句话,就是将艾滋病菌链同步根除,这才是治疗艾滋病有效的手段。上述解答读者是否清楚,如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希给予点个赞并关注我。欢迎大家讨论或发表意见。宇明于东莞市。


地外天使


我是一名艾滋病防治专业工作人员。

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分为免费和自费的药物!免费的有以下几种:拉米夫定、替诺福韦、奈韦拉平、齐多夫定和克立芝等,这些药物都是免费的,其中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也是治疗乙肝病毒的药物,所以非常的安全。这些药物其实都很贵,只是国家补贴厂家,免费发放了。

除了上面的几种外:还有蛋白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这两种类型的药物就很贵很贵了,而且国内不一定能买到,大概8000元一瓶吧,一个月吃一瓶。

除此之外,当病人的CD4细胞低于200的时候,还需要服用抗机会性感染药物,最常用的就是磺胺类药物,这种药物很便宜,几元钱一瓶,这个需要自费。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服用抗艾滋病药物对身体伤害很大,其实刚开始服用药物的三个月可能机体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皮疹什么的,这都是正常的情况,三个月后,机体耐受了,就基本没有什么反应了,所以大可不必担心。刚开始服药物后,每个月定期监测肝肾功,三个月后就每年检查一次了。

就现阶段的艾滋病治疗手段来说,治疗的效果确实也还不错,艾滋病已经由一种绝症转变为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了。

因为艾滋病病毒是单股负链rna病毒,所以它的变异性极强,因此艾滋病的疫苗研制也是非常非常棘手的。服用抗艾滋病的药物,能够抑制艾滋病病毒的 增值,但是不能杀灭艾滋病病毒,所以这是一个治疗的难点所在。

不过最近今年关于艾滋病相关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果越来越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艾滋病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心中有梦很幸福



乱世太子辉


艾滋病,基本目前已经到了谈艾色变的地步,虽说得了艾滋病的只要平时多加注意,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是艾滋病基本治不好。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疾病尚未找到治愈的方法呢?可能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某些疾病确实很难治,比如癌症;

第二,某些疾病很容易自愈,而且病情也不重,以至于科学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研究它们。流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绝大部分流感患者都能自愈,实在想防的话也可以选择事先打一针流感疫苗,所以攻克它的动力不大。还有一类俗称“孤儿病”的疾病,患病人数太少,同样缺乏研究动力;

第三,某些疾病的研究难度太大了,艾滋病就是最典型代表。从科研角度看,艾滋病研究者不可能拿人来做实验,不像胃溃疡或者肺结核什么的,即使出了差错也可以挽救。更重要的是,胃溃疡或者肺结核这类疾病有大量自愈的先例,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这些自愈病例,找出治疗的法门,这在科学上叫做“原理论证”(Proof of Principle),大意是说,自愈的案例即使只有一例,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从原理上证明这种病是可以治疗的,因此科学家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白费工夫,只要想办法模仿这个自愈过程,就能保证成功。

可惜的是,艾滋病爆发这么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没能找到一个自愈的先例。别说自愈了,截至去年,科学家们就连一个治好的病例都找不到。事实上,2011年12月出版的《血液》(Blood)杂志,是“治愈”这个词第一次和艾滋病联系到一起。但是在后续的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遗憾的在那位治愈者身上又发现了HIV病毒,虽说这个案例很多数据显示不完全,例如那位治愈者身上的HIN病毒属于变异的还是有感染的,我们无法判断,但这个结果已经很多科学家失去了信心。

关于未来十年内能否治疗艾滋病,很遗憾,暂时无法判定,如果是刚开始感染,也就是所谓的艾滋病早期患者,只要注意治疗,多加防范,还是能够能够有效的延长潜伏期,提高生活质量,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复制!

根据专家介绍,早期治疗可以有以下好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HIV感染后患者的死亡率。来自欧洲和北美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时基线CD4越高,其艾滋病相关疾病及死亡的风险越低。例如:CD4小于25时开始治疗的死亡风险是CD4大于350开始治疗的患者的4.35倍。

艾滋病患者经联合抗病毒治疗后,其CD4细胞计数的恢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增长期,发生在治疗后的最初几个月内;第二阶段为缓慢增长期,紧随第一期之后,以CD4细胞的缓慢增加为特征。第二阶段CD4细胞的增加比第一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它意味着真正的免疫重建。有研究表明,治疗前CD4水平决定着患者是否可以获得良好的免疫重建。

无论患者感染时间长短、也无论患者CD4水平高低,一般来说,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对机体造成全身多器官的损伤。HIV感染者合并病毒性肝炎会使病情进展更加迅速,出现包括肝硬化、肝细胞癌、肝功能衰竭等,抗病毒治疗通过重建免疫功能、降低免疫激活和炎性反应可以延缓肝脏疾病进展。心血管疾病也是HIV感染者中重要的死亡原因,占HIV感染人群死亡原因的10%,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有人担心早治疗容易耐药,这个担心其实没有必要。艾滋病毒确实很容易变异,在抗病毒药物的压力会增加病毒的变异,从而导致病毒耐药。但是,没有病毒复制就不会出现变异和耐药。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尽早控制病毒复制,反而不容易导致病毒耐药。事实也证明是如此。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230名患者接受早治疗,8年内耐药比例约为7%,这个比例和没有进行早治疗的患者中的耐药发生率基本一样,并没有增加。

这个道理很简单。抗病毒治疗后,血中的病毒载量下降,生殖道及其他组织的病毒载量随之下降,从而降低传染性。抗病毒治疗作为有效的预防策略已经得到很多研究的支持,越来越深入人心。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主张不管CD4多高都要开始抗病毒治疗,这和以前根据CD4计数水平决定何时开始治疗有了显著变化。

因此得了艾滋病不可怕,只要平时多加注意治疗,还是有很大的效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