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备孔明为何借刀杀关羽?

小小嬴政


关羽大意失荆州。



若刘备孔明刻意不救援以借刀杀关羽的话,代价太大:

丢失荆州三郡、荆州兵团以及荆州人才库。
蜀汉是外来政权,内部政治派系复杂。刘备集团本就是荆州帮入主并领导益州帮,失去荆州更是失去大本营,政治方面损失而引发的矛盾更是不亚于军事上的损失。
战略上的损失就更不用说了,失去荆州的蜀汉彻底被曹魏和孙吴困在了益州山川之地,再难有发展空间。而且基本上就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希望和主动权。

所以,刘备孔明不可能化如此代价去“杀”关羽。更不可能杀关羽(天下未定,蜀汉相比魏吴本又不占优势,这时候就开始排斥异己、扫除功臣?)


关羽北上襄樊,前线战场久攻不下,后面又遭到东吴偷袭,东吴偷袭荆州是蓄谋已久而且势在必得(东吴得荆州则可占据整个长江流域,进可伐中原,退可守江东)

整个战场形势:关羽是由胜转败(前一刻还威震天下,下一刻瞬间兵败如山倒)这个转变是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在刘备方面前期收到的全是捷报,而当关羽战败的时候说不定败报已经发不出了(东吴此次出击快、准、狠,堵死了关羽所有退路)即使败报送到刘备手上,以荆州局势的发展,川内根本来不及支援。(也就是易中天老师说的:

想不到、来不及

历史就摆在那儿无法改变,而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却一直在变!近年来越来越多这类“阴谋论”的说法(比如刘备托孤藏刀斧手、关羽之死刘备不救援是借刀杀人.....)是我们真的读懂历史了吗?不!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变了,现如今的社会风气影响了我们对历史的解读,影响了我们对古代事件的判断!


左将军


看到这个标题我是有些气愤的,但气愤归气愤,我还是来回答一下吧。

如果说诸葛亮要杀关羽,我倒是信的几分,因为诸葛亮有杀关羽的动机。

而刘备要杀关羽,我是完全不信的!

发动夷陵之战,我不敢说全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但是给关羽报仇却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为什么呢?

有人会问,如果是为了关羽报仇,为何不在关羽死后直接发兵,而还要等关羽死后才发兵呢?

要知道刘备他虽然很恨孙权,但却不敢贸然出兵。因为,当时刚取汉中不久,荆州又失,总要做些准备的,而且伐吴的计划当时也有很多人反对。其中就有赵云,以至于遭到怀疑,没有随刘备出征。

可两年后呢?在看看刘备手底下还有谁?

张飞、黄忠已死,马超、魏延北拒曹操,使得没有一位像样的将军。军师方面,诸葛亮坐守成都,庞统早在打刘璋时就死在落凤坡了,法正也刚死不久,所以亦没有一个像样的军师。

即使是这样,刘备还是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劝阻而发动夷陵之战,为的是什么呢?不言而喻了吧。

有人会说,刘备完全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毕竟荆州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但是要知道刘备也不傻啊!孙刘联合才能抗击曹操,这是谁都知道的,刘备又怎么会不知道,发动夷陵之战,必定会撕裂和孙权的同盟关系,而且还有可能让孙曹联合,一同抗击刘备(说抗击是敲得起刘备,说打击更确切些!)要知道三国时期,刘备是最弱的,没有那个君主敢以最弱之躯去挑战两个强大的国家,而且还有可能让两个强国形成联盟,就拿当下来说,都说军事实力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我国第三,咱中国是有实力,和其中一个还敢照亮照亮,但绝没有实力敢同时挑战两个大国,美国军事实力第一,他也没有那胆量直接挑战俄罗斯和我国。

所以我自身认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就是怒发冲冠为关羽了,被压抑了两年的仇恨冲昏了头脑才发动夷陵之战的。

所以我绝不相信刘备会杀关羽。

再说诸葛亮借刀杀关羽,倒是有一些可能的。

熟读史书的人都知道,关羽和诸葛亮速来不和,毕竟在关羽眼里,诸葛亮是外来的,凭什么还要位居他一等?关羽和张飞还有刘备,那在关羽的眼里就是袍泽兄弟,生死之交。而且速来武将和谋士都不对付。

而诸葛亮想要掌权的话,就必须除掉关羽还有张飞,诸葛亮的《出师表》虽足以证明了他的忠心,但掌权不代表要当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一种权利,但只要关羽和张飞不死,诸葛亮他就永远不会有这个权利,这也就导致在蜀国后期,诸葛亮虽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说诸葛亮是太上皇也不为过,毕竟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到了不用刘禅动用一丝脑力,如果说刘禅无能,那也有一半原因是诸葛亮造成的!很简单就因为刘禅什么都不用做,所以才导致了他无从学习!

这也和现在的企业一样,老板多付出员工就少付出,员工多付出,老板就少付出一个道理,但成长最快的往往都是多付出的那一种人!

但诸葛亮的动机也就仅此一条而已。

也许还会有人问,那为什么关羽败走麦城后没有人前去救援?要知道关羽水淹七军,震惊华夏,诸葛亮和刘备不可能不知道,在加上荆州丢失这么大的事情,诸葛亮和刘备也必定知晓,却为何不派兵救援?这也就是刘备和诸葛亮被怀疑借刀杀关羽的真正疑团所在。

我们可以看下关羽北伐到死亡的时间,就可以推论一二了。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等将南下荆州,七月,关羽军先发制人,北上,与曹仁军相持于襄阳、樊城。曹操由长安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八月,关羽围吕常于襄阳,围曹仁于樊城,擒于禁,覆其全军;本月,关羽游骑至郏。曹操命徐晃救曹仁。

十月,曹操还洛阳,拟南征;徐晃破关羽。

闰十月,吕蒙袭取江陵。

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身死。

从关羽北伐到身死相隔五个月,水淹七军到关羽身死相隔四个月,荆州丢失在到关羽身死不足两个月,事件的转折点则是在失荆州,因为吕蒙是偷袭,蜀国谁都不知道,也没有想到吕蒙会偷袭荆州。如果荆州在的话,就算关羽北伐失败也可以退回荆州,这也是诸葛亮和刘备没有派兵的原因,因为不需要。

但荆州丢失,到关羽身死,只有两个月时间,古代的通讯又不像现在这样方便,要通讯的话,那是要骑马的?而且当时荆州已失,南撤的路已经封死,就算关羽派出通信兵,当时从荆州回益州就只有一条是走上庸-汉中-剑阁-葭萌关-梓潼-涪水关-绵竹关-成都。要知道蜀道难,除了骑马走大路就是翻山,就这一段路程具体走多少我没算过,但最少也要十天半月的吧。在到刘备下令让上庸刘封出兵?就是马不蹄停最少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其实关羽的死,真正的死因,其实是死在自己的傲骨上了,关羽这一生活的太过傲气了,当然如果关羽没这份傲气,也不会流芳千古,当然也不会死。

在看看史书上的基础记载,导致荆州丢失到关羽死亡的几处记载。

首先是和亲

但“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虽然没有小说演义里“虎女焉能嫁犬子”这么夸张,但“羽骂辱其使”这个几个字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就算这样孙权还在犹豫要不要夺取荆州,要知道只要走出这一步几乎就不能回头了。

而这个时候我们满身傲骨的关羽又因为俘虏于禁的人太多,于是“擅取湘关米”,抢了孙权一方的粮仓,于是孙权真就是忍无可忍了,终于下达了进攻荆州的命令。“权闻之,遂行”

而这时呢,孙权派兵来袭南郡,关羽不知情,要南郡太守糜芳护送粮草到前线,此时城已被围,没有可能护送粮草,而关羽又来一句“还当治之”才使糜芳心生不满,又怕到时关羽治自己罪,才在孙权手下虞翻的劝诱下与将军傅士仁一同开城投降吴国。

再说上庸刘封,孟达,史书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什么意思?就是不听关羽的调遣!从这则也可以看出关羽和刘封还有孟达也是不合,所以到最后,刘封才听从孟达的建议没有发兵救援。

所以想想,关羽的傲气固然重要,但有时候为人处世更重要。

而在为人处世这一点,我最佩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毒士贾诩了,杀了曹操的儿子和爱将,到头来还帮了曹丕登上皇位得以善终。

所以最后说一句,关羽之死绝不会是刘备和诸葛亮借刀所为!


诗酒魔剑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本来不打算回答这种问题的,但是关羽问题,真的有必要说一说,正史上,结义这种事实不存在的,关羽,张飞刘备三人从头到尾都是君臣关系。关羽有将才,刘备又是个非常惜才的人。


首先刘备要杀关羽这个想法就不成立,当时天下大定了吗?刘备一统了吗?刘备是昏君吗?都不是,此时的刘备,刚刚平定益州汉中,更需要关羽这样的人帮他镇守四方自断手足的事刘备干不出来。

而且守荆州的事,除了关羽,守仁君也想不出第二个合适的人了。刘备手下的大将里,益州集团的人不足以信任,刚投靠过来的马超虽然有才能,但是以前劣迹斑斑,放他守荆州,很有可能自立的说。

张飞也不行,他有前科,当年刘备好不容易有了徐州,被张飞一顿酒给耽搁了。如果让张飞守荆州,刘备没打下汉中后院就失火了,赵云是刘备的保卫科科长,有能力,没经验。在守仁君心目中,最应该守荆州的人是魏延,但是魏延要守汉中。益州,汉中初定,大事小事都离不开诸葛亮去经营。所以关羽是当时最合适的人选,刘备知道关羽高傲,还特别派了谨慎小心,有战略目光的马良辅佐。

第二,荆州在刘备集团中,其地位仅次于益州,不容有失,为什么刘备刚称帝就火急火燎的去打荆州,名义上是去给关羽报仇,实际上就是要夺回荆州。

益州汉中险地,善固守,但不宜主动出击,刘备的志愿是统一天下,总不能让曹丕,孙权拱手相让把。荆州虽然北有曹魏,东有孙吴,但是出兵时也相当方便,况且荆州离许昌特别近,每次关羽拿下樊城,就能剑指许昌。有荆州,刘备北伐时可荆州一路,直逼许昌,汉中一路,目标直指长安。没了荆州,蜀汉只能翻山越岭从斜谷缓慢出兵,然后和早就严阵以待的魏军打一场场阵地战,直到粮草耗尽而还。

还有,诸葛亮再出师表里前几句就是益州疲弊


。大实话。益州能产粮草的也就成都平原,往南,是乌烟瘴气,少数民族聚居的南中地区,往北,则是崇山峻岭。这样的地形,注定益州不会有太大发展,有了荆州,则会大大充实蜀汉的国库。

荆州如此重要,刘备绝对不会通过放弃荆州来除关羽。况且关羽再神也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刘备不信关羽,大可把他调回来,想办法,找借口,甚至下毒,刺杀,总能弄死他。何必要多次一举?


守仁看剧


关羽是刘备与曹操政治默契下的牺牲品!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义薄云天,但这不过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其实在现实中,关羽是最有可能叛变投敌而且可能已经成为了曹操的细作。(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按照《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关羽至死都与曹操眉目传情,曹操有机会杀关羽,不杀,关羽有机会杀曹操,同样是放水任曹操逃走。

而在关羽死之前,他已经丢失了荆州,关羽一生并没有经历什么像样的战事,三英战吕布不过是匹夫的逞能之勇、过五关斩六将,很可能只是充当了清道夫的角色,帮曹操清理队伍,提升战斗力。

此其一!

其二,这也可能是曹操使用的苦肉计,是与关羽达成某种政治协议后的结果,吕布一死,曹操没有自己霸占貂蝉,而是送给了关羽,以曹操的尿性,如若不是与关羽“有一腿”,能拱手相让?


再有曹操、刘备作为成熟而且是举世无双的政治家,岂会一个被江湖的“义”所牵绊,处处“二弟长二弟短的”,另一个仅仅是爱慕曹操的才能,才能固然重要,但是政治更重要,政治才是第一本位的。

关羽的死大概率事件是曹操、刘备的联手事件,是两家政治默契的表现,为什么?关羽一方面有“二心”,另一方面却又不驯服,大有双面间谍之势,双面间谍是把双刃剑,用的好了刺别人,搞不好扎自己!

因此,在合适的政治时机除之是最好的结果,曹操和刘备政治成熟在双方谁也没有动手,而是采取了高明的“借刀杀人”,借孙吴的手,斩杀关羽,拔掉手中的刺。

完了曹操伤心欲绝的失一良才,其实他压根没得到过关羽,刘备则要为了二弟不顾一切的出兵伐吴。其实关羽的死对刘备来说更大,一是除一顽疾,再就是找到了出兵伐吴的口实。

个个心慈面善,个个宅心仁厚,又不过各有各的政治手段杀人套路!


历史三日谈






关羽这个人自认为熟读《左传》,武艺高强,轻漫士人与谋士;他性格独断专行,听不得别人意见,不顾大局、常常自做主断,并常同诸葛亮闹别扭与发难;

刘备委任关羽镇守荆州、事关重大,刘备按排义子刘封、妻弟糜芳、谋士馬良相助,关羽打压排挤這些人,任意孤行,使刘备非常难堪;刘备的這些亲信们怎肯罢休、就束手就擒?

诸葛亮交付关羽镇守荆州的策略是“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吴主孙权欲为其子娶关羽之女为妻,本来是

喜事和好事,可被关羽拒绝、污蔑孙权及其子,使吴蜀关系僵持;

关羽与魏曹操关系较好,时常要报曹操的知遇之恩,关羽不喜歡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這使刘奋与诸葛亮心中不安、不得不防;

刘备之子(后主)刘禅娶張飞之女为太子妃,没娶关羽之女为太子妃,就是刘备疏远关羽的最重要布局与策略;

关羽之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向上封就是“并肩王”之位,与刘备平吃平坐;以关羽与其子的本领与谋术,在刘备百年之后,怎肯居刘家之旗下,刘备与诸葛亮暗中早有布局!关羽是自己害了自己;

关羽兵败,夜走麦城,刘备与诸葛亮坐地静观,按兵不动,各地均不出兵支援,就是最后的摊牌:借他人之手除掉关羽,以绝后患!這是《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伏笔与潜计!

刘备自己举全国之兵,为关羽报仇,实际是刘奋假借报仇为名,想乘机灭掉东吴!可惜,诸葛亮留守蜀国后院、没随从刘备而去;天不从愿,火烧连营、将刘备自已的老命也搭进去啦!


海海147035523


一、说刘备借刀杀关羽,没有佐证和逻辑支持。



1、关羽没有谋反佐证,他虽能力超群,从实力上对刘备形成威胁,但蜀汉政权刚刚建立,两大劲敌虎视眈眈,大业未成,又正处用人之际,杀关羽没有理由。



2、在民间,关羽是忠义的典范人物,故而桃园结义,兄弟情义是牢靠的。

3、假如刘备有像朱元璋之心,为让孩子顺利继位,拔除一切可能威胁孩子继位施政的荆棘、毛刺,但时机也不成熟。



二、诸葛亮借刀杀关羽。这也仅仅是人们的推测和怀疑,主要原因一是诸葛亮关羽相处不和谐;二是诸葛亮压不住关羽。有刘备在,关羽不服诸葛亮,诸葛亮审时度势,着分寸处置,若敢有借刀杀关羽之嫌,就是不落下把柄,仅仅让刘备怀疑诸葛亮就够呛了!刘备诸葛亮合谋更是说不通。



三、关羽之死说刘备是第一责任人还行。关羽的傲气刘备是知道的。傲有好的一面,但反面也是致命的,这是关羽的一大弱点,关羽镇守荆州能力无疑,又有诸葛亮在,荆州安然,但入川战事吃紧( 在攻打雒城时庞统战死,刘备调诸葛亮离开荆州 ),调离诸葛亮,刘备应考虑荆州班子的配置,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衡关羽,作为一把手,刘备应当负主要责任。


神鹰乐动


提这样问题的人,才是真把三国看懂了!关羽是奉了先锋令才出兵的。可是这次出征却只有先锋部队,前后打了小半年,也未见后续部队的一兵一卒。另外他骄傲自大,打下襄阳,围了樊城,却无一字一书给川中大哥,一个人闹得挺热闹,但其实关羽打曹操本身就豪无胜算的,何况后面还有个对荆州虎视眈眈的东吴。对这些,诸葛亮心知肚明,刘备也不至于愚鲁得比阿斗还笨呀!他亲笔信让其先功襄阳,后打樊城,就那样放心他弟弟吗?如果说诸葛亮是担心以后摆弄不了关羽,那刘备则是为刘禅的基业打算了。东吴的孙策因为儿子还小,肯让位于弟弟孙权。刘备可没这想法,刘禅就是再不成材,是帝王之血脉,让贤是从没考虑过的。飞鸟尽,良弓藏了。之后又接机处理掉了义子刘封。这样刘禅的登基障碍就干干净净了。所以,在关羽浴血拼杀那段日子里,他们一直眯在蜀中,静候消息。


山中月104811503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刘备和诸葛亮要谋杀关羽,只能是推测。

从刘备的角度上讲,他没有理由记恨关羽到这个地步,要不是关羽一路保驾护航,他早就死了。如果说刘备称王后有点变化,那也不至于这么做,因为无论他心中的关羽是什么样的,关羽替他守卫荆州阻挡大军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有阴谋论,刘备、诸葛亮谋害关羽的收益实在是太小。

而且损失很大,荆州没了。刘备和诸葛亮根本不可能有信心在复杂的局势下再重新夺取荆州,和孙权单挑都不能保证赢,别忘了,还有北方的曹丕呢?

王朗(就是《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喷死的那个王朗)建议曹丕伺机而动,曹丕听取了他的意见,但是曹丕要是听其他将领提出的趁机灭蜀汉的建议,恐怕刘备更难以善后。

刘备想用别人的手杀关羽,除非他疯了。

同理还有东晋时期的桓温,此人把持荆州,颇有小朝廷的意思,即便如此也让东晋王室对他又爱又恨,爱在哪?他能抵挡北方的进攻。

这是一样的道理,所以除非刘备、诸葛亮两个人疯了,否则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大眼大世界


首先呢,这个题目就有问题,刘备、孔明什么时候借刀杀关羽了?持这一论调的人,无非是以襄樊之役刘备、孔明未出兵增援关羽为论据,这个论据其实根本不值一驳。

一、荆州的战略定位决定了蜀汉不可能借刀杀关羽

荆州的重要性,无论在三国还是中国历史上都是无可替代的。第一,荆州处于天下中枢位置,交通便利,水陆皆达,进可攻退可守。用诸葛亮的原话说叫“荆州并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三国时期的大战从西至东基本围绕三个点展开:一是西边的祁山(诸葛亮两出祁山),二是中段的荆州(赤壁之役、夷陵之役、襄樊之役,吴魏11次战荆州),三是长江下游的合肥(曹操两战濡须口、两战合肥,曹丕、曹睿五战合肥)。

第二,当时的荆州是天下人口和兵源大州,按《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公元200年,盘踞荆州的刘表“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按当时10丁抽1的惯例,荆州的编户人口至少应该在100万以上,而蜀汉亡国时的益州加汉中、南中一共也不过94万人口。


刘备在208年赤壁之役时不过1万人,211年出兵入川时就能拿出“步卒数万”的阵容,后面诸葛亮带张飞、赵云入蜀又从荆州带走数万兵力,足可见荆州是蜀汉重要兵源地。

第三,诸葛亮的“隆中对”明确讲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跨有荆、益”是蜀汉的基本国策,丢荆州就意味着复兴汉室终成泡影,刘备、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借刀杀关羽?

二、关羽的地位决定了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救他

第一,历史中的刘备、关羽、张飞虽然没有结拜为兄弟,但关系好是没有问题的,“入则同席”(晚上三人一起睡一张床,不可描述),刘备入川,留关羽守荆州就表明了他对关羽的看重。


第二,关羽是当时刘备方的唯一名将(张飞在宕渠击破张合之前,真的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战绩,演义里所向披靡的赵云在历史中更多的是禁军统领,不是带军之将),善于用人且正当谋光复汉室的刘备不会自毁长城。

三、刘备、诸葛亮曾有援救关羽的想法

219年5月,蜀汉刚刚拿下汉中,刘备留了一部分兵力交给魏延镇守汉中,又分出一部分兵力让刘封和孟达会合出兵攻取房陵、上庸、西城等东三郡,汉中、东三郡和关羽镇守的荆州连成一片。《三国志》说,“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刘)封、(孟)达,令发兵自助。



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这段记载表明,首先,刘备的机动兵力基本交给了魏延和刘封,因此,最应该援救关羽的应该是离关羽最近的刘封、孟达,而不是远在成都的刘备。


其次,关羽军败,刘备愤恨刘封、孟达拥兵不救,而不是高兴曹魏替自己杀了关羽,这是刘备的态度。

四、刘备、诸葛亮来不及援救关羽

那么,刘备、诸葛亮为什么不援救关羽?有书君认为,关键在于关羽失败太快。襄樊之役从219年七月至八月间关羽出兵,八月水淹于禁七军,十月,曹魏方的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蜀汉方的形势一片大好。

可就在当月,孙吴出兵袭取江陵,形势急转直下,十一月,陆逊占领宜都郡,兵势直达湖北秭归,抄了关羽的后路,也截断了蜀汉出三峡救关羽的路。关羽只能往西走依附刘封、孟达,可素来骄傲的他与刘封、孟达相处得又不好,最终败走麦城。

综上,有书君认为,历史上,刘备孔明根本不存在借刀杀关羽的动机和可能。能拿这个问题黑刘备、孔明的人,心理得有多黑暗啊。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说刘备、诸葛亮借刀杀关羽,只是后世人的猜疑,因为关羽在遇到曹魏与东吴前后夹击时,历史并无记载刘备、诸葛亮派出一兵一卒去救,客观上造成关羽孤兵作战,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损失折将,自己突围时被俘,不屈被杀的结果。关羽失荆州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但破坏了诸葛亮的隆中对计划,还基本上全军覆没,大大减弱了蜀汉的军事力量。在政治战略上,孙吴联盟遭到破坏,反而造成魏吴联盟,共破蜀汉的不利局面。

对于刘备与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救关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来不及救。因为起初关羽连战大捷,威震华夏,逼得曹操想迁都以避其锋。刘备、诸葛亮刚占领益州与汉中,没有更多的兵力救援,也没有想到关羽兵败的那么快。另一种说法是,刘备、诸葛亮故意不救,借刀杀人。因为关羽的性格“刚而自矜”,对于士大夫和其他将领,都有看不起的记录,马超和黄忠那么大本领,关羽就看不起,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关羽照样看不起。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关羽也是看不起。加上关羽武艺高强,对于刘备之后的阿斗政权,是有严重威胁的。刘备对于关羽,是又亲又恨又怕。亲的是关羽讲义气,是自己的兄弟,恨的是关羽常常不顾大局,怕的是刘备之后,依靠阿斗的本事与气度,是压制不住关羽的。所以刘备有借刀杀人的动机。而诸葛亮只不过是给刘备出主意,顺从刘备的意愿而已。不过,我还是倾向于刘备是救援不及的,因为后来他为了给关羽报仇,倾国之兵讨伐东吴,最后自己兵败也死了。这样想刘备,太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